投资私募误入非法集资骗局?法律人士教您识破伪装新闻追踪

对于近日被注销登记的八家私募基金以及被牵扯其中的投资者而言,这恐怕是个糟糕的新年。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告,这八家私募基金均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且未按要求向协会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或是被公示为失联机构:

康汉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汇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鑫达众汇(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投互联(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天尔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东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君晨博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永安信(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两家同样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被立案侦查的私募基金——北京中房天耀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银库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被暂停基金备案。

这其中,鑫达众汇的法定代表人那日苏已于2017年5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那日苏因虚构和夸大投资项目价值,向300多名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高达五亿多元,但实际情况是将募集资金盲目投资和放贷,导致投资人血本无归。

更“奇葩”的是天尔投资,曾参与前明星产品——空中客车“巴铁”项目,而后被证明是大骗局。当时,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买断“巴铁”项目,并发行一款规模5000万元~1亿元的“巴铁基金”,该公司控制人白志明成立天尔投资负责“巴铁基金”理财产品咨询、承销业务。2017年7月,包括白志明在内的32名责任人被抓捕归案。

一度宣称将带来交通革命的“巴铁”

非法集资涉及两个罪名,即前述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频现非法集资活动,投资者如何避免误入雷区呢

广强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秘书长曾杰对此表示,“合法的私募基金本身与非法集资犯罪有着天然的区别,但是,在实务判例中,依然有不少私募基金公司陷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误区,有的甚至仅仅是打着私募理财基金的幌子行集资诈骗之事。”

曾杰指出,私募基金涉嫌非法集资的集中情况包括:

1.违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比如,私募基金委托第三方(银行、信托公司等)代为销售其私募基金理财产品,而银行的客户其实就是不特定的公众,那这个行为本质上是利用第三方的客户资源向社会公开宣传,进而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私募基金募集资金仅面向特定对象,不得通过媒体(包括本企业网站)发布公告、在社区张贴布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变相公开方式(包括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的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直接或间接向不特定对象进行推介;

北京市韩学梅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典型案例如北京市韩学梅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12年9月以来,韩学梅等在北京市朝阳区以中能远通公司的名义,以投资“光大—北京丰台区安置房项目基金”可获得高额返利为由,通过付佣金雇佣第三方销售的方式,以投资入伙北京中能正信投资中心等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于2012年10月至11月间,非法公开吸收程某某等100余人存款共计人民币2亿余元,上述资金被投向其他公司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韩学梅的辩护人所提“发行基金采取的是非公开私募方式,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未被法官采纳,因为在案证据表明其通过第三方渠道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资,但由于其吸收的资金能用于生产经营、有自首情节、给投资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尚能全部挽回,被告人被判处缓刑。

2.承诺固定回报收益,采用线下门店对不特定公众宣传

满足非法性(无吸储合法资格)、公开性、对象不特定性(社会性),利诱性(保本付息)四个条件,即可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具体可参考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同时,如果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非法占有公众存款,则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

中晋系集资诈骗案

2016年在朋友圈爆出的中晋系集资诈骗案就是典型性的披着私募的外衣,却行着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

2012年7月起,以徐勤为实际控制人的“中晋系”公司先后在上海及外省市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根据中晋官网披露的一则“中晋一期基金50亿完成募集”公告显示,“截止至2016年4月1日,中晋一期基金共募集资金52.6亿元人民币,超计划筹资2.6亿元。通过合伙制股权基金模式,中晋一期,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具有风险识别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募集,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可转债,之后通过被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实现在二级市场退出,为投资人实现投资目的。”从公告的“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具有风险识别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募集”,乍一看,中晋的募资合规合法,但实际上,法庭最后认定揭开了真相:

主体不合法:使用互联网、宣讲会等公开手段宣传:中晋控制人虽然已向监管备案了“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但却又通过互联网公开募资和宣传,可谓是私募基金的“公募化”。

宣传公开化:中晋系鼓励销售经理通过网站、朋友圈、宣讲会吸引投资,属于典型的公开手段集资。

针对不特定对象:合规的私募业务规定投资起点是100万元,中晋实际上5万元、10万元都可以投资。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限定为50人,为了不受该规定的限制,可以向更多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徐勤成立了220余个有限合伙企业。

保本付息承诺:根据《私募基金管理办法》,在合同中不可承诺具体收益,因此,中晋系的投资者都会签订4份协议,并且得到基金经理的口头承诺。“没有回报承诺,肯定没有人投资”,为了吸引投资,中晋控制人给手下的销售员12%的年化率承诺,而其手下的销售经理为了冲业绩,会给用户更高的保本付息承诺。

上海沈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底,被告人沈某某在担任上海当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奉贤分公司团队长期间,在未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获取相应合法资质的情况下,以小贷债权转让、影视项目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项目为名,通过承诺固定回报收益为诱饵,采用线下门店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非法理财产品,以7%至13.5%不等的较高年化利息吸引客户投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造成人民币400余万元无法兑付。

3.穿透式核查人数,是否协会备案不影响吸存性质

有不少当事人认为,其认为只要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就不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是,登记备案本身只是作形式审查,并非影响非法吸存行为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决定非法吸存性质的,依然是行为人是否以公开手段向不特定对象集资,承诺保本付息的行为。

而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基金业协会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办理登记备案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由此可知,登记备案并非是做实质性审查,其仅仅是一个形式要件。

而在比较多的案件中,很多私募基金规避合伙制基金的人数限制,成立多家合伙企业吸收资金,从表面上看各个合伙企业的人数没有突破有限合伙制基金合伙人50人的人数限制,但总的人数已远远超过人数上限。我国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私募只能面对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个人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以及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且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规避人数限制的记过,往往就是为了向不特定对象集资,导致集资行为不具有针对性。

我国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及有限合伙企业均对股东人数有50人上限要求,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案例:(2017)沪01刑终1025号张锐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

典型案例如(2017)沪01刑终1025号案,当事人成立多家有限和合伙企业,募集资金涉及的人数有1000余人,募集资金对象具有不特定性,且在募集对象的选择上具有普遍性,没有因人而异,只要愿意出资都加以接受,上诉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也仅仅具有利益联系性,明显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社会性的特性。

同时,投资人大多通过亲友介绍、中介服务公司业务员的推荐以及Y公司业务员的介绍等“口口相传”的方式知晓上诉人吸收资金的信息而前来投资,这种口头宣传的方式通过上诉人、知情人、先行投资人对周围人员的广为传播,事实上在不特定人群中构成非法吸存信息的发散性传递,而上诉人根据涉案参与吸存投资的人数、所签订合同的数量可以判定吸存信息的广泛传播却未加以阻止,足以认定上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具有公开性。

另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签订的债权转让协议、入伙、合伙协议以及Y公司的承诺函、合伙企业的确认函等证据均可证实,上诉人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投资人固定的回报,并向投资人承诺返本付息,且约定的回报远高于正常的存储或理财产品的收益,完全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利诱性特征。

从上述这些经层层包装的作案手法可以看到,非法集资案并不“高冷”,离普罗大众仅一线之遥。新的一年,希望私募基金投资者们都能慧眼辨识非法集资,通过正常投资获得理想回报。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天河路45号恒健大厦23楼(地铁动物园站C出口直走400米左右,东风东路小学天伦校区旁,原名天伦大厦。)

THE END
1.网络婚恋诈骗手段翻新需提高警惕二是健全网络平台用户注册审核、实名认证机制,优化智能检测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诈骗行为。三是加强新型婚恋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宣传,揭露诈骗新方法、新形式,引导公众安装反诈APP,妥善保护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1/id/8220606.shtml
2.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11月28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并发布一批相关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一审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案件2558件475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82%,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结婚、交友、介绍工作为幌子 诱骗购买虚构产品 http://nypubweb.nydt.cn/nyh/article/1/1862299479202004993
3.法律咨询:专业处理减肥,祛斑,丰胸,女性妇科,男性降等保健品被法律咨询:专业处理减肥,祛斑,丰胸,女性妇科,男性健康等被套路消费案件https://foshan0176925.11467.com/
4.法律咨询掉进坑,慎防没有律师执业资质的法律服务骗局甲公司为自然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社会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代理;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不得从事诉讼代理、刑事辩护业务)等。钟某为该公司股东,无律师执业资格。 李某等多名消费者因购买减肥产品引发纠纷,拟起诉减肥产品公司。期间,李某看到钟某在网络的宣传,其宣称与某律所的余律师存在合作业务,具有多年处理与https://www.mjtls.com/case/civil/2493.html
5.法律短信是真的还是假的法律短信的发送者可以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 部门等。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他们利用法律短信进行诈骗。因此,了解法律短信的来源是判断其真实性的第一步。 2.2 骗局案例分析 近年来,针对法律短信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律师,通过短信向受害者发送虚假的法律咨询信息,诱导受害者支付费用https://www.bidchance.com/falv/xykyuqi/1855455.html
6.河南证监局发布10起投保典型案例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具有申请便捷、程序简便、方式灵活、成本低等优势,但调解协议本身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司法确认一方面能赋予调解结果强制法律效力,确保其具有可执行性;另一方面能有效防范纠纷的反复,对增强调解权威性及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六http://news.hnr.cn/snxw/article/1/1635480326563250178
7.法律咨询/在线律师咨询/法规中顾法律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法规查询、法律知识浏览以及全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查询,刑事辩护律师、劳动合同律师、婚姻法律师及知识产权律师等将竭诚为您提供在线律师咨询服务,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http://www.9ask.cn/
8.专题网信普法进网站社会国家网信办持续推进APP乱象专项整治 关停清理违法APP3万余个2018年12月以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涉黄涉赌、恶意程序、违规游戏、不良学习类移动APP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下架违法违规APP 33638款,拦截恶意网站链接234万余个,社交平台清理低俗不良信息2474万余条、封禁违规账号364万余个,APP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网络http://m.cqqnb.net/society/2019/0911/131362.html
9.警示案例濮阳网发红包就返利 小心陷入骗局 近期,红包返利、网贷、刷单三类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频发。江门警方为市民防骗支招,务必要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对陌生链接、二维码不要轻易点击,如有情况马上拨打110咨询求助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0-04-09铁腕打击涉疫情违法 淇县50人被处罚 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https://www.pyxww.com/pyshlwjbzx/jsal/index_2.html
10.冒充法律咨询人士的骗局法律知识专题听律网冒充法律咨询人士骗局案例 一、假冒警察会构成什么罪?法律上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行为人冒充警察一般构成招摇撞骗罪。法律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构成招摇撞骗罪,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对于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应当从重处https://m.471.cn/zt/2196574.html
11.重庆智同拓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交费处理逾期合规吗?处理逾期协商本身重庆智同拓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交费处理逾期合规吗?处理逾期协商本身就是骗局! 核心提示:近来,一个面向网贷和信用卡逾期的行业悄然兴起,一些个人和机构专门代理此类业务,替网贷和信用卡逾期者协商还款,业内称之“反催收”。这一现象由于乱象频出,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本文作者:松柏法援微信:scc1150同电话:19522937326电话http://m.zhuoshangwu.com/news/show-24506.html
12.手机法律咨询平台法律咨询,律师在线咨询,打官司就上110网,你可以用手机在110网上找到权威律师,用手机在线解决法律问题,免费在线法律咨询,还有律师在线咨询服务,解决您的法律纠纷。http://m.110.com/
13.珠海大律师取保候审刑事辩护律师咨询珠海刑事法律咨询律师珠海刑事辩护网由珠海资深刑事律师张爱斌律师共等人共同创建,专业提供刑事辩护法律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是:故意伤害罪辩护、盗窃罪辩护、诈骗罪辩护、赌博罪辩护、涉毒案件辩护、抢劫罪辩护、贪污受贿案辩护、强奸罪辩护、绑架罪辩护、其他刑事辩护等法律咨询服务,找珠海刑http://zhuhaixingshi.com/
14.信用飞发律师函是真是假如对律师函内容有异议或需要法律咨询,建议借款人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小编总结 信用飞发律师函的现象在互联网金融中并不少见。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会引发借款人的恐慌,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律师函是维护债权人权益的一种手段。借款人应理性看待这一问,及时沟通,积极还款,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http://www.lcxw.cn/falv/yqduanxin/1865322.html
15.网贷逾期解决中心骗局案例大全:揭露最新诈骗手法与解决流程这些案例都是网贷逾期骗局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网贷行业存在的多疑问,涵借款人失信、平台监管不力等。在追求高利息的吸引下,若干借款人忽视了对借款平台的调查和风险评估,致使被骗。对借款人而言,应明确理解合同内容,谨选择平台,并咨询专业人士。对平台而言,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卡审核和风险控制,加强监管,以保障借款人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ixun/725380.html
16.解家事纠纷化百姓难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周淑琴和她的“首席”团队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作为目前江西法院系统女干警连续在法庭工作时间最长的纪录保持者,江西省贵溪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泗沥人民法庭庭长周淑琴,自2004年入职法院至今,一直扎根人民法庭,致力于解决家事纠纷、化解百姓难题。 http://www.mzyfz.com/html/812/2023-06-15/content-1594532.html
17.佛山市晟弘睿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佛山晟弘睿法律咨询有限公司致力于帮助受害者提供法律维权咨询服务,我们通过正规的合法途径来维护受害者的基本权利,并成功帮助很多受害者追回了全部或部分损失,目前涉及的咨询服务领域包括:外汇期货被骗亏损,影视投资,产品代理加盟,网络直播打赏,游戏顶榜充值,减肥祛斑产品等保健品等被骗案件。我们将以质取胜,以客户为中心http://tst140273.cn.trustexpor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