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则(试行)》媒体报道业内动态行业资讯

随着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数量的逐步增长,当前律师为获得业务、宣传自己所进行的宣传推广行为日渐普遍、形式多样。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宣传和推广行为使具有法律服务需求的社会公众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信息。但是,有些内容和形式不当的宣传推广行为,或造成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或导致社会公众的错误认知和选择,或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现行《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三章对律师的业务推广行为作出了一些规范,但是,随着律师业务推广逐步走上商业化、多元化道路,《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已经不能满足对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进行规制的需要。为此,全国律协出台《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本规则”)。

本规则的起草过程。2017年4月,全国律协行业规则委员会组建起草小组启动起草工作。规则草案十易其稿,历时八个多月,征集了十几个省份的律师协会反馈的近百条修改意见。规则委召开三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修改本规则,并经过两次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审议。2018年1月6日,《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则(试行)》经第九届全国律协第十二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2018年1月31日,本规则正式发布实施。

规则解读

关于本规则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借此机会做一些解读。

(一)行为规则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

全国律协行业规则委员会(规则委)在起草行为规则时,采用了宽松式的业务推广管理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考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律师的国家属性较强、入门门槛极高、人数较少的国家对业务推广管理较严格,如德国、日本之类。而律师的国家属性较弱,人数相对较多的国家对业务推广管理较宽松,如美国、英国。我国律师已有34万,在一些较大城市律师和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律师业务竞争相对激烈。而社会公众对律师能够提供的法律服务信息和专业领域了解不多,需要律师主动进行一些业务推广。第二、自2004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通过《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以来,对律师的业务推广一直采用了较为宽松的管理办法。执业行为规范是行为规则的上位规范,在其未做重大修订之前,行为规则不宜采取和执业行为规范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

基于行为规则采取了相对宽松的价值取向,为防止宽松所导致的业务推广乱象,行为规则规定了守法、公平、真实严谨和得体适度等业务推广行为规制的基本原则。其中严谨得体和适度原则是律师业务推广不同于一般商业推广的基本原则。严谨得体原则即律师业务推广的内容和形式不宜用夸张、含糊的方法。律师职业应当给人以含蓄、严格、守法、诚实的印象,如果业务推广方式轻佻、夸张,业务推广的内容经不住推敲,以博取眼球为目的,则会破坏社会公众对律师职业的整体印象。适度原则即律师的业务推广应当衡量商业利益和客户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司法职业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不应将商业利益置于首位。例如,如业务推广涉及到客户信息时,应以保守客户的秘密作为首要责任,不应为业务推广需要擅自披露客户信息。

(二)正确理解律师业务推广的定义和行为规则的适用范围

(三)规定了荣誉称号和专业评价的具体标示方法

荣誉称号指由外部机构所授予的具有光荣名誉性质的名称,例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可能获得的荣誉称号既包括行业内的称号,如“优秀律师”,也包括行业外机构授予的称号,如“北京楷模”。

律师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不同专业的律师间在知识与经验差异非常大。律师通过向公众表明其可以提供的服务领域及其专业方向,可以方便公众快速了解律师所擅长的专业领域,提供公众识别。所以,律师以及律师事务所可以在其业务推广中说明其是专注于些特殊的法律服务领域。但实践中,也有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在专业性业务推广中,向社会公众、潜在当事人,宣称或暗示其比其他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水平更高的倾向,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可能误导公众与潜在当事人,同时也会涉嫌律师行业之间的不不正当竞争。

行为规则规定,律师、律师事务所不得自我宣称为专家或者专家单位。对于如何理解“自我”宣称,规则委认为宣称为专家律师需经有权机构认定。和荣誉称号不同,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专业水平的评价只能有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和具体某类业务的办理机关或上述机关、团体所认可的机构做出。目前有些所谓的评级机构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水平进行评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也将这些评定结果用于业务推广之中。规则委认为,此类评定结果不宜被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使用在业务推广信息中。

(四)详细规定了十五种禁止从事的业务推广行为

行为规则第十条规定了十三项禁止性内容,加上第八条关于荣誉称号的规定、第九条关于自称专家的规定,本规则对业务推广内容的禁止性规定共有十五项,相比《律师执业行为规范》有较大的改动。在这十五项禁止性规定中,需要着重解读的是以下几项。

客户聘请律师的目的应当是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至于法律服务的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律师不应当对结果作出承诺。本规则将承诺办案结果列为禁止性的业务推广行为。在适用本条时,应注意律师依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法律服务的结果做适当的预测是正当的执业行为,不属于本项禁止的内容,但是,律师应当提示客户其对结果的预测不能视为对结果的承诺。此外,根据《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部分类型的案件,律师事务所可以进行风险代理收费。风险代理收费的目的是减少客户的律师费实际负担,督促律师尽职代理,因此,风险代理收费的安排不能视为是律师事务所对案件结果的承诺。

本规则不仅仅规制普通律师,对在律师协会有任职的知名律师更要进行约束。知名律师应当以身作则,在业务推广中和他人公平竞争。本规则专门对在协会有任职的律师不得使用协会任职的情形做了规定。本项初稿为“非律师协会组织的活动”,考虑到律师参与的有些活动虽非律师协会组织,但受律师协会指派或认可,仍可使用协会任职,因此修改为“非履行律师协会任职职责的活动”。在征求意见时,有意见提出,有的会议主办方主动介绍参会人协会任职,是否会导致违反本规则的问题。本规则只规制主动地业务推广行为,原则上并不规制被动的被介绍协会任职的情形。同时,规则委认为,有协会任职的律师在参加与其协会职务无关的活动时,应当主动向会议主办方说明本项的规定,尽量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

(五)确定了律师利用互联网媒介和第三方平台进行业务推广的基本规则

随着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律师对业务的推广更多地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由于第三方平台以追逐利益为唯一目标,因此很多不当推广的行为是由第三方平台独自或者在参与律师的配合、默许之下进行。行为规则是律师协会颁布的行为规范,只能约束律师协会会员,对会员之外的第三方并无强制力。为净化律师业务推广环境,防范和制止第三方平台的不当业务推广行为,行为规则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第三方合作进行业务推广做专项规定。

为获取不当利益,第三方合作者经常在业务推广中不告知受众具体法律服务的提供者。这种做法一方面损害了法律服务消费者的利益,使得他们对违规行为无法投诉,律师协会也无法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为第三方合作者使用非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制造了可能性,损害了律师服务的专属性和社会公众对律师行业的信赖。本规则规定,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要求第三方合作者明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身份信息。对此类信息的公示,本款规定为律师、律师事务所的义务,即“应当要求”第三方合作者明示此类信息。律师、律师事务所不得以“不知道”、“没注意”作为放任、纵容第三方进行匿名推广的行为。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七十八条规定律师不得以给中介人、推荐人回扣、馈赠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方式争揽业务。行为规则第十条也规定律师、律师事务所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提供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作为业务推广的手段。之所以做出上述规定,一方面是为了创建律师行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范中介人、推荐人因为利益的驱动而去催生法律服务的需求,或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扭曲对法律服务的正当评价。基于同样的原因,行为规则规定律师、律师事务所不得以支付案件介绍费、律师费收入分成的方式与第三方合作进行业务推广。根据行为规则的规定,律师和第三方进行业务推广可以支付推广费等推广报酬,但是,此类费用不能和案件是否成功由某律师代理挂钩,更不能成为律师费收入的一部分。

(六)合理配置律师协会的管理权力、明确管理方式

过去的统计数据表明,当事人投诉律师、律师事务所业务推广行为违规的情况较少,既便因为律师业务推广的误导而选择了不合格的律师或接受了不合格的服务,当事人投诉也主要是针对律师代理、收费等问题,而不是违规业务推广。但这种现象并不代表律师、律师事务所的违规业务推广不具有危害性,对不当推广的投诉主要来自于律师同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等职业共同体成员,这说明业内对不当推广的危害性具有共识。

综上,与其他国家的类似规则相比,《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则》在价值取向和立法技术上有所不同。虽然本规则采取了宽松式的基本规范价值,但并没有像美国、英国一样,只做原则性的粗略规定,依靠在实践中发生的案例推进规范的治理效果。在制定行为规则时,规则委采用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规范制定方法,使律师、律师事务所在从事业务推广行为,律师协会在规范业务推广行为时,有明确的规则可依。同时,《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则》在顺应时代发展,对互联网业务推广行为的规制方面也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则》在立法技术上较为先进,但其有效实施还有赖于广大律师对规则地深入理解和积极地同行监督,有赖于律师协会不护短、不手软地发挥监管作用。

THE END
1.律师的工作内容,律师的工作内容和活动这些工作听起来可能有些枯燥,但其实,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涉及着对法律深刻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敏锐把握。律师不仅仅是为当事人辩护那么简单,更多时候,他们是法律的导航员,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法律世界中找到正确的航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事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知识产权http://www.400289.cn/article/3147213.html
2.律师做自媒体的8个建议文案律所粉丝量有些律师自媒体内容很专业,本以为可以体现专业度,但事实上你的自媒体吸引来的粉丝很有可能是同行,而不是你的潜在客户。如果你的话题内容与受众客户息息相关,能为你的受众客户解决法律问题,才会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 3. 没开通自媒体的律师别再犹豫 就连老律师都在做自媒体,年轻律师还在犹豫什么呢?别担心专业度不够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IML7IA05566M9N.html
3.瀛和律师机构的互联网基因是什么?独家另外,瀛和律师机构已经孵化出诸如赢了网、法大大、赢在线、为安金融、原创宝等多个法律电商,这些电商都反哺和支撑着瀛和各地律师所的业务发展。瀛和的互联网化程度和业绩在全行业无人可及,尤为突出。目前瀛和各板块皆在紧锣密鼓研发、更新互联网化产品和内容,进一步做http://www.mzyfz.com/cms/benwangzhuanfang/xinwenzhongxin/zuixinbaodao/html/1040/2016-07-28/content-121092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4.律师事务所行业如何进行网络推广?四川律所网络推广律师事务所行业如何进行网络推广?目前投入产出比最优的方式,比莫过于做自媒体,通过平台自身的推荐系统,来给你找到潜在客户群体。 如果想快速线上引流,掌握引流的核心原理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弄清楚为啥要这样做的核心逻辑后,会发觉今后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一通百通,再借助批量操作,就可以大幅度增强推广效率。 https://blog.csdn.net/qwqdqwwq/article/details/124097527
5.抵制盗版依法维权——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召开“图书网络销售以岳成所为例,在网络生态的环境下,你的这些以提供法律顾问业务的客户,一共520多家,将来1000多家,他们的权益必然在互联网上或多或少得到增值或者得到侵权,岳成所当仁不让的必须要去考虑,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保护你的顾问单位的利益,这当中不是一个等待客户来了,再去迎上去,而是要有所作为。我觉得这对岳成来讲http://www.yuecheng.com/a/bensuojieshao/bensuojianxun/yuechengjianxun/4844.html
6.互联网+法律来袭律师,你约吗?法邦律师集团的发展势如破竹源自其拥有一支专业的律师团队和运营团队,他们既有曾在百度、京东等企业担任重要职务(联合创始人级别)的互联网大咖;也有出身盈科、大成等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骨干(专业委员会主任级别);还有多位平均工作年限超过8年的创始成员。他们对行业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互联网+战略也有着明确的认知和展https://www.fabao365.com/news/shendu/1004061.html
7.互联网运营和合作律师有什么区别安徽砼安律师事务所拥有办公面积1500余平,设有律师独立办公室20间,办公席位50个,提供贵宾室,洽谈室,网上开庭室,律师直播室,此外还设会议室、模拟法庭、档案室、读书区、茶水间等功能房间,位于北一环祥源广场高端写字楼A座,办公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本所全力打造年轻律师发展平台,突出服务于律师的管理理念,一切围绕律https://m.jobui.com/trends/pk/quanguo-hulianwangyunying-pk-quanguo-hezuolvshi/
8.信贷业务全流程的22个环节,产品经理,Rss大学生社区征信授权协议授权相关平台金融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小贷业务管理平台、百行征信、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用户征信相关信息,以及用户发生逾期之后在告知本人后,上报个人不良信息至相关平台。 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协议,如果不是从业人员估计看协议两小时也看不完,更不用说明白协https://www.saikr.com/a/478705
9.律师玩“赚”百度推广,月入百万运营秘籍!最近这二年,很多行业面临渺茫的转型,律师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是为数不多且趋势性很好的行业。 很多金融行业涌入法律行业,开始买律所,开始公司化运营,财大气粗的老板们,在互联网推广获客上更是大刀阔斧,无比激进 。 然而,律师行业的互联网获客精准度难题,成为当头一棒,作为一个深耕律师行业的SEMer,在不同岗位、不同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81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