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著作权的司法保护相关规定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著作权法的修改和审判实践作出了《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并重新公布了修改后的司法解释,使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司法保护机制日臻完善。修改后的司法解释共九条,其实质性规定包括:

一、诉讼管辖

二、作品的传播权属于作者

三、对限制的部分作品允许转载、摘编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法律责任的承担

根据提供网络服务内容的不同,网络服务提供者可分为提供连线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和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前者指仅提供连线、接入等物理基础设施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后者指提供大量各类作品、新闻等信息内容的网络服务,包括BBS(电子布告板)、Newsgroup(邮件新闻组)、聊天室等有关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等等。

由于上述两类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控制的能力有所不同,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应不尽相同。司法解释设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法律责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依法制止和制裁网络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二是要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一个法律责任的“安全港湾”。司法解释的规定尽量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著作权侵权的过错责任,不使其轻易承担过重的责任,以保护和促进新兴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其行为作出约束,明确在何种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以促使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由于对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编辑控制能力,因此在明知侵权发生或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后,负有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停止侵权内容继续传播的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违反上述义务的,主观上具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不作为的侵权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与行为人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著作权人要求其提供侵权人网络注册资料的情况下,负有提供该注册资料的协助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的,违反了上述义务,主观上负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不作为的侵权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只要符合上述形式要件,就应当视为著作权人已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或索要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反之,如果不符合上述形式要件,而且著作权人没有说明正当理由的,则视为未提出警告或索要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置之不理。这样规定,一方面可以方便网络服务提供者及时作出所载内容是否侵权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网络服务提供者陷入过多的侵权纠纷中。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著作权人提出上述资料后仍不采取措施的,著作权人在提起诉讼时可以申请法院先行裁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法院将从切实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出发,对申请人的申请予以准许。

第六,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著作权人的要求采取移除等措施制止侵权行为,是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合法行为,不应为此向被控侵权人承担违约等法律责任。如果著作权人指控的侵权不成立,而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措施给被控侵权人造成损失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必为此项被控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该责任应由提出不当警告的著作权人承担。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恢复原来被错误移除的作品内容。

五、对破坏、避开保护著作权技术措施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

最高法院对该司法解释的修改中惟一增加的一条是第七条,该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专门用于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他人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方法、设备或者材料,而上载、传播、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案情,依照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六)项的规定,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侵权责任。”这是针对计算机网络上日益猖獗的故意破坏、避开著作权人为保护其作品著作权的技术措施的行为加强制裁的一项规定。

修改后的著作权法虽然增加了保护“技术措施”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如何适用,特别是对于网络上发生的对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方法、设备或者材料,进行上载、传播、提供的行为如何处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如何,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所以利用这次司法解释修改的机会增加此项内容。

根据国际立法实践来看,技术措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控制访问的技术措施;另一类是控制作品使用的技术措施。侵害著作权人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规避访问控制技术措施;一类是规避作品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THE END
1.我国现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现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今年,是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22周年。22年来,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由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三层级规范体系正保护着互联网空间。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网络空间法治化发展迎来新契机,依法治网成为依法治国的https://news.cupl.edu.cn/info/1258/22153.htm
2.“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总结20240307170947.pdf“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总结.pdf 8页内容提供方:天道酬勤 大小:372.86 KB 字数:约4.07千字 发布时间:2024-03-10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1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总结.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7/8056130044006043.shtm
3.中国互联网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该办法针对电子公告服务、信息发布服务、网站管理服务和其他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共分三十八条;各类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遵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有效管理。 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https://www.gxpikaqiu.com/Btc/12606.html
4.网络通信安全:全面探索与深入分析防火墙可以分为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等。网络层防火墙主要根据 IP 地址、端口号等信息进行过滤;应用层防火墙则可以深入到应用层协议,对特定的应用程序和服务进行过滤。例如,企业可以在内部网络和外部互联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阻止外部的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https://blog.csdn.net/qrsds/article/details/142103704
5.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呼之欲出光明日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相关法律的制定、实施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经实施的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刑法》,《全国人大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行政法规有《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https://www.gmw.cn/01gmrb/2004-08/11/content_75231.htm
6.备案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备案(ICPFiling)根据《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如果域名解析至中国内地服务器并开通Web访问需备案,未备案不得提供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43386.html
7.奥维通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营商的沟通与合作,有效推广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积极开展移动互联网平台之 上的应用内容(包括游戏等)的推广与合作。通过“运营支撑+内容服务”模式, 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竞争优势。 (二)并购方式有利于快速拓展移动互联业务,实现公司战略业务的 外延式发展 移动互联领域人才、平台及经营模式的先发优势均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51100004142_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