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知识点整理(44页)

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2.凡属于与法有关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内。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都是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法学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可以分为若干大类,每一类都包括一系列科学部门。

2.①法学与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法理学(法哲学)是对法的本质基础的哲学反思,或者说是根据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的法律分析。

②法学与政治学:政治学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所以,有人形象地说法学和政治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③法学与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看书有四点:P6)

④法学与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具有综合意义的社会科学。原因:

1.法学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研究)

2.社会学要通过法律研究社会(把法律作为社会内容的形式)

⑤法学与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法学与历史学其中联系(P7到P8有四点)

⑥法学与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和规则的科学。(p9第二三句)

第三节:法学的体系与分科

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

①:从法律部门的划分: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②:从认识论角度:分为理论法学(侧重理论研究)+应用法学(解决法律实践问题)

第四节: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含义: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这一特殊地位首先是由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一般性和法理学的根本性所决定的。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法学方法论

一、法学方法论释义

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两个层次:①法学方法论的原则②各种法学方法

二、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3)坚持社会现象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4)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因此没有永恒的正义标准,正义的标准是发展的。

第二节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阶级分析方法

一、阶级分析方法释义

①阶级分析方法: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

②在对待阶级分析方法时,要反对两种倾向:教条主义、虚无主义。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功能:

(1)对于法学的理论建设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避免走入唯心主义法学误区的必要指南。(2)对于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线索。

(3)对于古今中外法律制度的定性研究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有力的分析工具。

(4)对于法制实践而言,阶级分析方法是确立和坚持法制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论参照。

三、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准确理解和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1)正确把握不同历史类型社会的阶级矛盾的不同特点。

(2)正确把握同一历史类型社会的常态发展时期和危机时期阶级矛盾的不同特点。

(3)正确把握阶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

(4)正确把握现实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状态及其发展趋势。

②价值分析方法(记忆)

一、价值分析方法释义

价值分析方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和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二、价值分析方法的功能

(1)价值分析方法是深刻认识和理解法律制度精神实质的钥匙。

(2)价值分析方法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独特功能,可以在法律价值的证成、批判、选择和同质化四方面显现出来。

1.证成

提供关于法律的思想,保证法律制度的正当性。

2.批判

对恶法保持警觉和排斥,促进法律合理化。

3.选择

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协调法律价值的冲突。

4.法律价值的同质化功能(对法律人)

使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同质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确保类似案件类似处理。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在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③实证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释义

实证研究方法:在价值中立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二、实证研究方法的类型

(1)社会调查方法:研究者提出具体问题,拟定研究方案,通过观察实验,采集资料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性命题的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纵向观察,在法学领域一般借助于文献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研究。

(4)逻辑分析方法:逻辑推理。

(5)语义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语言的要素、句法和语境来揭示词语和语句意义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法学的历史

注:法学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1)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

(2)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3)立法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

第一节:西方法学历史

1)起始——古希腊:习惯法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顶峰——古罗马:法学获得相对的地位,成为罗马法渊源之一。最早并保存完整的一部西方法学,盖尤斯的《法学阶梯》。

3)最灰暗——中世纪:基督教主导,独立法学消失。

4)复兴——中世纪后期:出现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出现注释法学派。

5)世俗化——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法学派产生。

6)蓬勃——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法权世界观,表现为“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提出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原则。

7)流派——18世纪末: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标志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

8)社会化——20世纪初:社会法学派、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

9)休眠——二战前后:政府限制言论自由和学术研究,

10)振兴——20世纪50年代:法学派新姿态,新兴法学派。

11)流派——70年代:经济分析法学派、批判法学派、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派。

第二节:中国法学历史

1)夏、商、西周:出现了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思想。“明德慎刑”“以德配天”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发展的时期,法家“以法治国”,法学曾成为“显学”。

3)西汉至清中:以儒家法律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出现律学(唐律疏议),王安石变法,明末进步法律思想。

4)清末至民国:戊戌变法,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孙中山民主共和制,法学成为独立学科,法学教育正规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创造了大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

THE END
1.觉晓法硕5轮背诵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备考法硕联考的你,是不是对法理篇中的“法的本体”充满了好奇,特别是想要深入了解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呢?别急,今天就带你一探究竟,让你的备考之路更加清晰明了! 法的本体:法律世界的基石 首先,我们来聊聊“法的本体”。它不仅是法律学说的起点,更是理解整个法律体系的关键。在法理学中,法的本体探https://blog.csdn.net/2401_85852404/article/details/140924610
2.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立法概述和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3.简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部门。简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部门。 参考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的,由门类齐全、结构严谨、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延伸阅读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镇压与http://www.ppkao.com/shiti/4661507/
4.法硕复习指导:法律体系与法律要素新浪教育二、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科教文卫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法律要素 法律要素是指构成法律的基本因素或元素。一般认为,法律由规则、原则和概念三种https://edu.sina.com.cn/exam/2006-10-26/115558784.html
5.清华考研辅导班:2020年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考研498法硕联考综合(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 http://www.shuoedu.com/articlenew.php?id=79336
6.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具有程度差异,它包含连贯性、体系融贯性与理念融贯性三个层次的要求。融贯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裁判者的诠释活动带来的,它是借助于一定的诠释方法建构出的产物。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面临特殊的难题,只有从制度体系、背景体系与方法体系三个方面努力,才能建构出满足三个层面融贯性要求的法律体系。http://www.sass.cn/109000/24631.aspx
7.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体系公务员考试网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法、刑法和诉讼法等法律部门构成。 1.宪法 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它不但反映 了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也确定了其他法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393.html
8.法律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律师普法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构成,具体内容如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https://www.110ask.com/tuwen/17811163668935382878.html
9.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系科学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系科学,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构成。它们是:( ) A.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B. 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C. 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 D. 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法律、行政法规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daa9c3d4484426c8e64e330099f2b39.html?fm=bd1e707a6f5a2af5cd9628792dae6e0266
10.2001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自学考试13、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是()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规范性法律文件 D、法律规范 14、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 A、法的国家强制性 B、法的规范性 C、法的公平性 D、法的人民法 15、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 https://www.exam8.com/xueli/zikao/zhenti/200505/12357.html
11.雷磊《法理学》读书笔记(法理学)书评二、法律原则的适用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法律原则的具体化(必要) 第四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第二节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是法律部门的基本构成单位,法律部门则是形成法律体系的中间环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37860/
12.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及简述我国法律体系构成法律部门的名称与该部门所包含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并不完全吻合。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以调整对象为主,调整方法为辅。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社会方案因“法律社会化”而产生,它是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的法律,如社会保障法。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部门法和三个层级构成。https://n.cn0395.com/wenji/45862.html
13.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内容和特征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内容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http://www.npc.gov.cn/zgrdw/pc/XWZX_1/6/200702/t20070225_3181.htm
14.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20230825101236.pdf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作为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促成的产物,具有其深刻依据, 且不可逆转。实现法律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法律促成并维护社会的现代转型, 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归选择。“在全球现代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无论我们给 出什么样的理由来解释中国人对民法典的想象和渴望,其本质仍然没有逃离现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25/615215311100522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