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等制定主体区分”考点汇总

法律一般均以“法”字配称,如《反食品浪费法》。

制定主体: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常。

全国人大制定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全国人常制定除了上述基本法外的其他法,并且可以在人大闭会期间对基本法进行补充和修改。

二、法规

法规常用的名称主要包括条例、规定和办法。

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行政法规

制定主体:国务院。最新最全公考资料

2.地方性法规

制定主体:(1)省级人大及省级人常;(2)设区的市级(也就是地市、自治州级)人大及人常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四方面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三、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常用的名称一般是XX条例。

制定主体: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注意没有人常)注: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四、规章

规章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能用“条例”。规章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1.国务院部门规章

制定主体: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2.地方政府规章

制定主体: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

注:地市级人民政府制定规章还是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四方面

THE END
1.规章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doc规章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doc,“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 “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等都是规范性文件,但也有区别: 制度的含义较为广泛,具体应用的时候可大可小。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就是大的制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16/122571866.shtm
2.个人信息处理制度范文现有法律法规中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有200多个条文,分散在37部法律、15部司法解释、124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现行法律未将个人信息作为直接的保护对象,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散落在各部门法及行业规范中。首先,在隐私权保护方面中,仅提供了有限和间接的保护名誉权的规定中,《宪法》和《民法通则》都有对隐私权的间接https://www.gwyoo.com/haowen/315835.html
3.程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改[4]比如,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测绘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物疫情、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统计信息等政府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执行。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45/5158.htm
4.公文处理过程中常见的70个问题及解决办法(一)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规范性文件,称为“国家行政法规”,其文种主要包括条例、规定、办法;由地方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人大及常委会,以及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其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地方性法规”,其文种主要包括条例、规定、办法。https://www.jianshu.com/p/416f4fcd1f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