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手记宪法温暖你我,更温暖每一个人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是我在宪法宣讲中经常说的一句话,但如何践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部分案件当事人,尤其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经常会对此产生困惑,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解答,让其相信宪法、相信判决,进而才能发挥能动司法作用,真正做到服判息诉。

还记得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被告人,在看守所提讯他时,他的眼神里写满了对判决结果的不甘。

在治罪中,忠于宪法

传递司法温情

“我只不过是运气不好。”在他的叙述中,我了解到另一面的他。

他说,在他们村里,同村的其他干部都有着差不多的环境背景,在当年拆迁改造的历史条件下,认为多拿一些、多分一点这些行为不是犯罪,同时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日常的政治文化学习十分欠缺,无法在当时履职的关键时期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行动。

但这些均不应成为犯罪的借口。随着他的诉说,我看到他情绪逐渐有些失控,便想从他现在的日常生活入手,询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他和我说能读到的书有限,最近在看宪法。

“法官,其实我也明白这是我应得的惩罚,但我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岁数也大了,还有活着出去的可能吗?”

在治理中,忠于宪法

促进和谐之治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利机关负责”

写在宪法的内容赋予人民法院的高度责任感,这份责任感我想不单体现在审判过程中,更应贯穿于前后端,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宪法里处处写着人民,而法官则是权利属于人民、司法为民的具象化体现。审判于我,不仅是在国徽下庄严的审判席,是法槌落下时公平正义的宣判,更是宪法赋予的神圣使命。

如何履行好法定职责,是我工作后时常思考的问题。法律之浩瀚,真理海洋的广袤促使我越发多学、多思、多做。如何做好诉源治理,判决后如何判后延伸,在一起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案件中,我萌发了探索代替性生态修复司法的多样性这一想法、做法。

在以往的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通过植树造林、缴纳生态修复费用等方式进行替代性生态修复司法的成效并不显著,一部分被告人对生态费用的缴纳生成误解,通过大家的调研和梳理分析,将森林碳汇融入生态修复的司法实践中应当是一种多向利好的修复方式,在充分与被告人沟通后,在庭审的主持下,被告人自愿认购碳汇并向法院递交碳汇补偿认购申请书,形成“司法+碳汇补偿”机制,助力碳汇发展与生态惠民的良性互动。

同时,在审理部分速裁、简易程序案件中,发现以往“单案单审”的办理模式不仅给被告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不变,还对司法审判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经过不断的调研与实践,将同类型的速裁、简易程序案件改为“集中开庭”模式。庭前,统一送达告知书、起诉书等材料,让被告人充分知悉自己的诉讼权利和集中庭审流程。庭审中,严格依照审理的程序推进,有效缩短办案周期,切实提升审判质效,做到“提速不降标准,简化不减权利。”

每当紧张而漫长的庭审结束后,面对着厚重的卷宗和杂乱的证据材料,“案件无大小”五个字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对于法官来说这也是坚定不移践行宪法序言中“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缩影。

宪法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可守望一方

又是一盏灯火

以人性的温度互相扶助

悲剧或许无法避免,可仍能决定重新开始的那一刻。对于老百姓来说,因宪法贯穿我们的一生,只有执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更好的去行使权力,遵守义务。而对于司法审判而言,则需要不断探寻宪法的精神内核,用实际行动去尝试、感受、践行“宪法的温度”。

THE END
1.让法治精神沁润人们心田文章浙江命名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9个场馆为第一批省法治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编著《毛泽东在杭州的77天——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加强宣传推广;内蒙古举办2024年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暨法律素养竞赛;黑龙江开展“中国宪法边疆行”暨边关普法成果展和法治文艺演出……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11-22/content-1636700.html
2.民法典的温暖守护生活的法律之舟民法典的温暖:守护生活的法律之舟 一、民法典:现代社会的法律基石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民法典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未来一次深刻思考。它以其丰富而完善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络,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法律的庇护下安心生活。 二、保障人权与自由:民法典的人文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基https://www.f3kg3td6j.cn/xing-ye-dong-tai/442498.html
3.民法典解读如何更好地理解并利用新时代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法律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民法典作为国家立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重大。这部法律不仅规范了人们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还为各类纠纷提供了解决途径。它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制度。 https://www.gntpr.com/ke-yan-cheng-guo/79278.html
4.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之谜守护正义的旗帜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它不仅仅是一系列规则和规定,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揭开其背后的奥秘,并探索如何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来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12434.html
5.民法总则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温暖呵护每个中国人的一生此外,即使小明膝下无儿女,政府民政部门或者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也会“托底”,担任监护人,陪伴他(她)安度晚年、有尊严地走完一生。小明留下的财产,将按其生前意愿得到妥善处理,哪怕他(她)指定赠予当时仍是母亲腹中的胎儿,仍受法律保护。 这就是作为中国人的小明一生可能与民法总则发生的故事,总则的温暖将http://m.xgnews.cn/p/41335.html
6.四年法学熏陶一生法治情怀1982年8月到11月,5班同学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实习,有的在张家口市人民检察院,有的在张家口市人民法院,有的在张家口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处。4班同学也在张家口市实习。实习期间,刘佩珩同学因病住院,得到同学们温暖的照顾和关爱。 毕业的顺风满帆 美好的相识相别 https://www.meipian.cn/2nacmtjg
7.1+1法律援助路上的温暖守护者本网原创宋照伟,出生在陕西北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自幼便对法律怀有满腔热忱与敬畏之心。其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由北京某国家级媒体高管的岗位转为一名律师。当司法部、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举办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消息传来,他毅然舍弃高薪厚禄,从陕北榆林奔赴海南屯昌,凭借自身专业知识,https://www.ishaanxi.com/c/2024/1016/3269176.shtml
8.家和万事兴——“人世间”里的亲情温暖与法律常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全面依法治国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思政课承办综合实践活动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 各具特色的国家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国际组织 民事权利与义务 家庭与婚姻 家和万事兴——“人世间”里的亲情温暖与法律常识 夫妻地位平等综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3388ct8385n253563.html
9.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攻略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http://www.dongyongedu.cn/n161229.htm
10.黑龙江省总工会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七台河分公司工会开展班组牵手案例分享活动。活动中,各班组交流共享先进经验,破解工作难题,提升工作效率,助力公司业绩的提升。(通讯员:张金玲 记者:张晓明) 北大荒集团嘉荫农场有限公司工会举办职工法律大讲堂 近日,北大荒集团嘉荫农场有限公司工会联合社会稳定办、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共同举办职工https://www.hljgh.org.cn/view.html?id=9405569
11.《马云谈商录》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接入internet,所以在现在看来浩瀚无比的互联网世界 里偌大的中国也只是空白。 马云对互联网感到神奇的同时也十分沮丧,于是他就叫朋友做了一个他 的海博翻译社的网页并挂到网上。虽然网页十分简陋,只有一些介绍的文字 和一个临时注册的邮箱。但到了晚上,他居然收到了5个人的回信。当时马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4173934_1060643551.html
12.传递好家风,法律之家的幸福密码2021年度全国最美家庭中,有三个具有法律特色的最美家庭,他们的家风故事、幸福密码值得借鉴与传扬。 书香满屋,信仰法治传家风 一排排书架,一册册图书,在北京通州区一套宛如小型图书馆的房子里,住着幸福的一家三口:检察官妈妈李雨聪、法官爸爸李中华和聪明可爱的儿子珺珺。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家人情感交流http://www.womenofchina.com/zt/2022/0224/5892.html
13.工会业务知识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4.2020年,全省工会要全力以赴抓好“四个年”(“两项工程”)“为职工办十件实事”和(“跟着劳模去扶贫”),即“42101”重点工作。 http://www.mzedu.net/display/46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