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个人的人生舞台,如同破茧成蝶的蚕蛹,化蝶幻影的背后有拈花一笑的感动,有无声无息的震撼,也有层层垂帘般的幕后故事。
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本次故事的主角便是盈科昆明王晓飞律师。
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
我觉得用一个标签就能简要的介绍我自己:8年法官、7年律师。我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08年大学毕业时考了云南的公务员,到了昆明的一个基层法院工作,先后在派出法庭、民庭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4年,之后又调去昆明的另一个基层法院,从事了1年多的刑事审判工作,后来从刑庭调去法院办公室当主任,从事了3年的综合管理工作,负责综合协调、对外宣传等。
2016年我正式从法院辞去公职,在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从实习律师做起,主要还是做不动产建设工程类的民商事诉讼、非诉业务,直到2023年2月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加盟了盈科昆明所。
你眼中的律师是怎样的一个职业?
说起这个问题也巧,我从法院辞职的时候,在我个人公众号上写了一篇小日记,回顾一下我在法院工作八年的一些感受,和对未来律师工作的一些打算,直到真正从事律师工作三年后、六年后,差不多每三年我都会在公众号上写一篇小日记,对自己这个阶段的感受做个总结,也不断地对律师工作有新的体会:
首先,入行律师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容易。
当年辞职后,我休息了差不多2个月来放松心情,开着车顺着成都、重庆、贵州、广西、广东、海南走了一圈,回到昆明后,我才开始认真考虑下一步干什么。政法大学毕业的我,又在法院工作了八年,为了学以致用,首选还是考虑从事律师工作,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认识了我最终入职律所的指导老师——李律师。身材瘦弱、文质彬彬的李律师,一身书卷气,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尤其听到他介绍“以专业取胜,不玩关系、从不应酬”的团队工作模式后,对于酒量几乎为零的我而言,正好消除了我前期对律师生活夜夜笙歌、应酬不断的最大顾虑,当晚见面,我就决定愿意留下来干,薪酬待遇完全没有任何要求,问也没问。
在为期15个月的实习期内,我很庆幸跟了李律师这样一位业务过硬、办事认真、儒雅谦卑的律师前辈。年创收数百万的李律师,事必躬亲,一步一个脚印的带着我们一个案子一个案子的办、一个专项一个专项的做,诚如他初次见面时所说,下班后团队从没有过应酬,从没有因办理案件需要拉关系、走后门,一件也没有,他的人设和业绩全靠专业能力支撑。由于法官禁业期限制的原因,实习期我并没有具体办理诉讼类案件,反而是做了大量以前在法院从未接触的法律尽职调查工作,一年多实习期下来,我一共参与办理了十一个收购类法律尽调,行业涵盖:房地产、矿业、能源业、旅游业、物流业等等五花八门的领域,我从当初什么是“法律尽职调查”都不知道开始,到后期我独立带队入场完成尽调工作,其中还有远赴天津入场2月开展数十亿元收购项目的尽职调查。实习期的扎实工作,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律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性特点。
李律师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律师这个职业应该用怎样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方法向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确切的说是,完全颠覆了我曾经以法官视角认知的有关律师的那些片面印象:我曾以为律师的工作就是法庭上那背剧本似的侃侃而谈而已,真正入行了才知道,对于一个具体案件而言,律师学习的、分析的、准备的、付出的要比审判这个案子的法官多得太多太多。律师这个重度依赖口碑的职业,对于案件重视的内因,是流水线上工作的法官所不能比的,就好比老鼠和猫的比赛,猫输了就是一顿饭的事,而老鼠输了,那就是一条命。
所以,我的回答是,看你图啥,我只能说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满意的,虽然比以前辛苦,但是相对自由,我愿意过现在这种日子。
您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因为身份的原因,我很少主动去以前的单位联系以前的同事,我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也害怕被别人误解我们在走些歪门邪道,我不想让别人给我们贴的标签是:法院有关系、有人脉。我想的是凭我们的专业,凭我们的负责,实实在在获得客户的口碑。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觉得是一名优秀律师最根本出发点,我一直注重勤沟通、多耐心,我认为,随时都应当是我主动关心客户的情况,主动通报案件的进展,因为当客户主动找到你问案件情况时,你第一步就已经输了。
所以,我经常说一个优秀的律师“靠谱”比“专业”更重要。
从事律师这一职业以后对你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
也许这就是律师这个职业服务属性决定的吧。
执业至今,你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有几个典型案例,我印象非常深刻,每一件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
还有昆明某高校合作合同纠纷。该案中原被告双方因为股权合作纠纷,已经从2008年一直打官司到2018年,十年来若干判决、裁定,都未能最终结案,最后一次是我方在2018年的起诉。接受委托后,我们研判了十年来的全部案件,用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帮客户梳理了他的优势及短板,从而在现有证据的情况下制定了最优的诉讼方案,最终以中院一审胜诉、高院二审维持、最高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结果,终结了双方长达十年的“感情长跑”,事后凡是涉足云南民办教育圈的,都知道我们的存在,都知道我们办理的这起案件有多么漂亮。和我们一起办这个案子的王律师作为省检察院前检察官,在中院、高院的庭审过程中表现出的沉稳自信、不容辩驳的气势和丝丝入扣、滴水不漏的缜密逻辑,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以上几个案子给我的印象很深,理性的客户不会因为你胸脯都拍紫了的承诺信任你、委托你,而是客户在委托前充分体会到了你的专业性,对案件的把控性,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与强者为伍,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
执业以来,会不会感到力不从心?
我倒是经常会感觉到神经紧绷、悲喜交加。
如果就像表演节目那样光说剧本还好,我们的工作得实实际际的处理当事人的问题,思维还得在各个案件、法律关系中灵活切换,迅速分析给出方案,而且,我们不是咨询机构,和当事人聊案件,不光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我们还必须迅速建立信任、形成委托,在沟通过程中,既要体现出专业性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把风险提示到位,还不能让人觉得你在忽悠、没把握,因此,拿捏沟通的方式方法、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十分重要,换句话说,你在分析案情的同时,还要稳妥的秀出足够的肌肉。
未来,对盈科昆明有哪些期待?
我们团队从最初三个人的小团伙,发展到现在承办着若干上千万、数亿元的诉讼案件,服务着省级、市级政府部门,和若干行业龙头公司深度合作,并逐步在房地产、建设工程及矿业领域能够和各种大佬前辈华山论剑,在庭审现场大放异彩,受到法官、书记员及对方律师的赞赏,而团队创收从几十万到几百万……这些在几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加盟盈科以后,我们知道我们来对了,无论从品牌影响力、团队协作,还是从后勤保障、办案效率等,盈科都给我们的案件承办、业务开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切实感受到了盈科是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大集体。
要说对盈科昆明的期待的话,八个字:依靠盈科、发展盈科!我希望今后团队能够依托盈科的平台,做云南省最好的争议解决律师团队,可以在房地产、建设工程和矿业方面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的法律服务,能够打造一个青年律师团队的标杆品牌,更多的主动参与律所管理,同时尽我们所能,继续提高盈科昆明的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