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氛围的日益浓厚,让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但是,一些“法律黄牛”利用群众对法律知识的匮乏,自称能“摆平”各种法律问题,以“足不出户代办立案”、“为你打官司包你赢”等手段凭空许愿,哄骗维权者、牟取利益。
前不久,铜川市耀州区法院小丘法庭在审理张某与李某买卖合同纠纷、胡某与王某民间借贷纠纷中,发现网上出现一批自称律师免费代当事人打官司的新骗局,已有不少群众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
案例一:“糊弄式”服务
张某诉李某买卖合同纠纷案,小丘法庭在办理时发现诉讼请求混乱,且原被告年龄差距甚大,根据诉状中提供的被告姓名,办案人员经查询,公安机关全国人口管理系统中并无被告的户籍信息。从现有证据中,办案人员察觉到此事大有蹊跷,联系原告后得知,该起诉状为“网上律师”代写,原告与其签订《服务合同》,并承诺该案“包赢”,随即原告向其支付了4000元的“法律服务费”。此后,该“专业律师”并未提供“专业服务”,仅提供了撰写起诉状、代为网上立案等项,并未向原告核实被告的身份信息、事件的详细经过等。最终,因被告“凭空消失”,经一番释法析理,张某主动撤回起诉。
案例二:“虚假式”承诺
胡某诉王某民间借贷纠纷案,在法院通知的开庭之日,原被告均未按时到庭。经承办法官联系,原告称其从某短视频平台中找到自称提供法律咨询的机构并交纳了6000元“律师服务费”,该“律师”便撰写了起诉状并代其在网上立案,同时再三保证一切都已处理完毕,全程不需要本人参与,欠款到时会直接汇到其提供的银行账户上,胡某可以“坐等收钱”,故胡某未按时出庭。了解了事情经过后,承办法官发现胡某可能被骗,便让胡某与其所谓的“律师”联系,要求其提供律师职业证书,并一再提醒张某不要再向其交纳任何费用,遇到问题要先询问法官。最终,所谓的“律师”提交的委托手续里只有代为书写起诉状及网上立案,而且该“律师”称已帮胡某完成了立案,也不会退款。本想省事的胡某不仅还要亲自参与全部诉讼程序,更是花费了6000元仅仅是写了起诉状和完成网上立案。
以案说法
网上立案的初衷是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但现在却成为一些无良法律咨询营销号的宣传噱头,他们利用当事人对法律程序不了解的弱点,打着虚假夸张的旗号,代办网上立案,收取高额代立案费,并谎称该费用是法院收取诉讼费用的一部分,误导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