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律师咨询法律问题?遇到矛盾纠纷可以在网上调解?申请法律援助可以通过手机完成?28日下午,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活动采访团走进杭州市司法局,通过实地采访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法律服务“零距离”
“如果你想与律师面对面交流,可以选择在线视频服务……”在走访了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后,公共法律服务网的强大功能让采访团大感兴趣。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也给传统的普法工作插上了翅膀。杭州市司法局历时3年开发出全国首个普法社会调查系统——市民法律素质调查及普法信息发布系统,包括问卷、抽样、发布、统计分析、短信和手机报6大板块,采集了7500个代表性样本,综合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开展市民法律素质、法律需求调查和热点法律问题舆情分析,进一步提高普法决策和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法律援助“立等可取”
随着对“案件管理系统”认识的加深,采访团不少成员又有了新的疑问:老百姓申请法律援助越来越方便,导致法律援助案件大幅增加,那么这些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又该如何保证?
这就得提到杭州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项成果——“质量管理系统”。2016年,司法部下发了《关于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试点通知》,杭州作为唯一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董红民说,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使案件质量评价高覆盖率成为可能,把案件评估率从以往的抽查变成了普查。而对每个案件都有一个评价,是实现案件差异化补贴以及其他奖惩管理措施的基础和前提。
采访团有话说
程君平(新法制报社长):
这个法律服务中心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是“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寻求帮助,可以在线咨询,非常高效便捷。其次是普法形式活泼,普法活动进社区,老百姓也容易接受。还有就是新建的法律服务大厅,让我很震撼,之前也参观过其他城市的法律服务中心,但我认为这里的硬件设施是一流的。此外,我了解到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都特别注重法律服务这项工作,这就把法治城市的创建提升了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