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成都青羊区“时时通”社区法律服务新机制
“你好,我家房顶漏水,但开发商拒绝承担责任,我该怎么办”
“曹先生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已为您转接至擅长合同类维权的律师,请稍后……”
2500张会员卡给五类人
“时时通”系统实行会员制,会员卡由辖区内各司法所所长及助理员统一免费发放。
记者看到,在会员卡正面的上方和右下方分别印有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和四川拓泰律师事务所的徽章和名称,正中间印着整张卡片的核心语——“‘法治青羊·法律服务时时通’青羊司法在您身边”,左下角写着“QY440280010086”。曹策介绍说,“QY是‘青’、‘羊’两字拼音的首字母,而‘440’在四川话里也被念成‘四四洞’,而‘洞’与‘通’同韵,因此‘440’的谐音变成了‘时时通’,‘280’、‘010’、‘086’代表的是会员卡的三个不同号段。”
“这种专门针对社区的‘时时通’服务放在以前,是没听说的事。社区治理新模式推行前,社区扮演的就是小政府的角色。公共服务延伸至社区、服务到家庭的这种变化正得益于四川省探索走出的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曹策说。
顾问团律师24小时待命
记者来到“时时通”呼叫中心,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现场观摩了呼叫系统的运作流程,并拍照记录了热线值守人员的工作情景。
在10平方米大小的工作间内,3名律师正坐在电脑前,通过耳麦为用户提供法律服务。记者看到,在他们伸手可及的地方,分别放着《时时通标准用语》、《青羊区法律服务“时时通”顾问团名单》和一份关于法律援助资质判断标准的文件。在这份顾问团名单上,记者看到上面详细记录了来自7个律师事务所的30名律师的联系方式及擅长领域,这其中还包括9名正副职主任。
“呼叫中心虽然小了点,但它却是整个‘时时通’系统的中枢。”干大超是负责值守热线的律师之一,也是开发和维护这套“时时通”系统的负责人之一。说着,他便带领记者来到隔壁一台服务器面前。
干大超告诉记者,这台服务器内保存着上千位会员、律师和志愿者的身份信息,以及他们的通话记录。干大超说,白天,呼叫中心将为用户联系转接顾问团名单,夜班时段,中心也将安排4名律师随时准备接受法律咨询,真正做到了24小时不间断提供法律服务。
“时时通”是一套24小时免费向辖区困难群众服务的系统,这些律师一旦加入律师顾问团,就意味着每天24小时待命和无私奉献。因此,这中间还包含了公益和志愿服务的意味。
态度恶拉生意将被追究
在律师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如果有律师出现态度恶劣、或借机“做生意”等损害特殊困难群体的情况怎么办
“这套系统实现了专门力量与群众的结合。这既可以理解为我们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事务所的有效对接,也可理解为律师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曹策说,这样既有助于律师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深入体察民情,也消除了司法行政部门与这一普法群体的隔阂,“我们走得更近了。”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学者陈龙吟表示,这一系统的开通,为老百姓获得法律服务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保障和硬件环境。从这个角度说,这为困难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把建设法治成都的过程,切实转变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