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如同一张无形的网,保护着公民的权益,但是在复杂的法律世界中,很多人常常因为经济困难、法律知识匮乏等原因,在面对法律纠纷时感到无助和迷茫,此时,法律援助如同一支“正义之师”,勇敢的站在每一个有需要的公民身边,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公平正义的蓝天。
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正是这样一支专业、敬业的法律援助队伍,近年来,他们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全面保障:援助案件类型全
“张律师,你说像我这样的情况符合咱的法律援助标准吗?”5月中旬的一天,小盛来到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原来,在西安这座城市中,当事人小盛与在外拼搏的很多打工者一样,自2022年以来就在公司担任售后工程师一职。同年,小盛妻子顺利产子,为了更好的照顾妻儿,小盛向公司提出了陪产假的申请并获得了公司批准,然而,在发放当月工资时,小盛发现其工资并非全额发放,与公司沟通协商后,公司方面以未设立陪产假制度为由,拒绝支付小盛陪产假期间的工资。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复杂的法律程序,小盛感到迷茫和无助,无奈之下,小盛向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了帮助。
其实,像小盛这样受益于法律援助的情况并非个例,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的公益事业,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为众多身处困境的人带来希望和曙光,它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第二类是现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对象,主要为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军人军属、残疾人、盲聋哑人、精神病人等,此外,没有聘请律师的犯罪嫌疑人、面临死刑、无期徒刑的重罪嫌疑人,法律援助都会确保他们在法律程序当中不被忽视,保障司法公平与公正。
最后一类是现有的一些特殊案件,如烈士的子女后代维护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民事权益等这类的诉讼,由于他们的法律事项比较特殊,所以即使当事人不属于经济困难群体,依旧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帮助。
近三年来,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咨询20220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事项5919件,办案数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在法治的天平下,法律援助保障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让每一个需要法律帮助的人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支持和保障。
法治温暖:服务群众无死角
“我是宋阿姨的女儿,因为宋阿姨在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中心给我们指派了张慧敏律师,她耐心、专业、认真、负责,帮我们成功地办理了案件,解决了我们的困难,我们非常地感谢她……”7月底的一天,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了一封受援人家属亲笔书写的感谢信,虽字数不多,却饱含真情,字里行间深切表达着受援人对代理律师张慧敏的无尽感激,也是对碑林区法律援助工作的一种高度认可与肯定。
这也是碑林区法援日常工作的缩影,碑林区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们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利用妇女节、儿童节、3.15消费者权益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日和时段,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组织开展一场场专题法治宣传活动,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范围和流程,让法律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条文,而是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通过专题宣传活动,群众们了解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与温暖。
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如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法律援助中心为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免于核查经济状况,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办理,确保维权案件得到及时、高质、高效处理。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更是主动上门服务,前往当事人家中倾听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法律诉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其无微不至的服务,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服务群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群众有需要,法律援助就在身边。
全程守护:为民解忧不打烊
7月初的一天,11名农民工委托其工友王先生和张先生为代表,来到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赠送了一面印有“为民讨薪暖人心,法律援助伸正义”的锦旗,以此表达他们对中心和承办律师协助讨薪的感激之情。
2023年2月,某工程有限公司与肖某取得联系,告知其有一家足浴店需要进行装修。然而装修完成后工程公司却故意拖欠工资不给,2024年1月临近年关,大家却拿不到钱,这年还怎么过?无奈之下,他们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前往碑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寻求法律支持。
2024年4月,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该公司于2024年7月15日之前向以肖某为代表的11名农民工支付劳务报酬总计金额为人民币55000元。看到自己的血汗钱终于有了着落,工友们激动万分,特意委托王先生和张先生赠送锦旗一面,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法律援助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他解决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法律问题,更传递着法治的精神和温暖。
同时,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加强与人社、卫健委、妇联、残联、信访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信访人等重点服务对象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加强与政法机关工作衔接协调,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看守所等单位派驻值班律师,实行社会律师法律援助值班和涉法涉诉值班二合一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与见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实现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律师辩护权,促进司法公正。
专业化的律师团队也必不可少,他们宛如中流砥柱,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为那些身处法律困境中的人们给予专业指导和心理上的关怀支持。在工作中,积极参与法援中心开展的各类培训会,精进业务能力,树立案件质量管理的核心意识,把援助案件的每个环节做实做细,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消除不合格法律援助案件,提升良好、优秀案件比例,打造出很多精品案件,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档升级共享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群众的每个法律问题都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幸福,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用专业知识和爱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是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不变的理念和使命。
法治护航:法律援助显成效
法律援助,让公平正义不再遥不可及。今年以来,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来访咨询2489人次,12345热线接听3305通,办理各类援助案件933件(刑事524件,民事407件,行政2件),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0余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通过法律援助,许多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劳动者成功讨回了被拖欠的工资,让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弱势群体在法律的支持下,摆脱了困境,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和尊严;受到不公待遇的当事人,通过法律援助获得了公正的裁决,让正义得以伸张。三年来,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农民工案件748件,为农民工提供线上线下咨询856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800万余元;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114件,接待残疾人法律咨询280余人次,开展涉及残疾人法律活动30余次,讲述9件残疾人法律援助精品案例;办理妇女法律援助案件920件,接待妇女来访咨询1800余人次,开展妇女保护宣传活动50余场。
以敬业之心做专业之事,执正义之剑维弱者之权。下一步,区法援中心将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细化便民措施,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六个碑林”建设贡献法治力量。(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