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杨某不仅需要偿还信用卡欠款,还要缴纳诉讼费用,更平白无故损失了所谓的“咨询费”,并需要花费精力应对官司,可谓得不偿失。
根据上述爆料
小编深入了解
反催收黑产的情况
DAILIWEIQUAN
PART01
涉及反催收黑产的“代理维权”盛行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持卡人资金紧张,信用卡还款压力陡增。一些不法分子伪装成“律师事务所”、“XX咨询公司”,利用“债务优化”、“停息挂账”等名义,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等敏感信息,向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并教唆金融消费者向监管部门发起投诉。上述所谓的“代理维权”行为,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PART02
银行、公安机关多方行动,打击代理维权
小编从网上了解到,一直以来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农商银行等各大机构陆续推出多项打击涉及反催收黑产、“代理维权”的方案。譬如在佛山本地的顺德农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积极推动不协商的“诉即诉”机制,即银行一旦接到信用卡反催收联盟投诉的案件,坚决不予协商,直接采取司法诉讼手段,依法追究逃废债失信人的法律责任。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打击恶意逃废债”的内容;
2021年,银保监局将“反催收组织”定义为非法组织;近年来,上海、河北、江西、重庆等多地公安机关已开展反催收联盟专项打击行动。
2024年6月份,江西公安成功捣毁辖区内某“江西XX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的反催收团伙,抓获该公司60余人;据调查,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受骗群众多达70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涉案金额高达226万余元。
01
“代理维权”的风险
1.法律责任
如果持卡人听信不法分子教唆,使用非法手段进行维权,可能会卷入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同时,金融机构为保障自身债权,会将恶意投诉持卡人纳入协商黑名单,即刻采取诉讼措施,持卡人会陷入更为被动的地位。
2.信息泄露
持卡人向不法分子提供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倒卖牟利,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提供的信息套取个人信用资金,严重影响持卡人的日常生活。
3.财产损失
02
温馨提醒
1.依法维权,诚意协商
持卡人与银行机构产生纠纷时,应该通过正规的银行官方渠道反映问题与诉求,切勿轻信所谓“代理维权,债务重组”等虚假承诺。
2.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持卡人应该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根据个人自身经济情况,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