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第二届中国公职律师与公司律师高峰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两公律师”研究中心专家聘任大会在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公职律师与公司律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知网协办,中国法制出版社、法治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支持举办。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应急管理部、各大企业的法务总负责人等各界代表3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司法部原律师司司长、现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杜春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贸仲委、中国海事仲裁委华南分会秘书长黎晓光主持。
黎晓光向各位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并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促进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的制度优化,充分发挥“两公律师”在依法治企、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刘瑞起院长指出,“两公律师”研究中心的工作意义非凡,我们国家的两公律师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制度,两公律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不低于社会律师。希望通过会议充分研讨“两公律师”研究中心设计的新制度,共同促进“两公律师”制度的发展。
本次论坛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刘瑞起院长代表两公律师研究中心公布《中心管理规定》《中心专家、顾问及研究员管理办法》和组织架构简介。未来,两公中心将侧重于两公律师理论与实务研究,加强教学实践,打造一个两公律师行业的开放性平台,为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提供更具体的服务。
在论坛的第二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与中国知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中国知网社科本部总经理谢磊代表双方现场签署了协议。刘瑞起院长表示,两公律师中心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平台资源优势,也离不开像中国知网法律事业部这样的知识服务企业所提供的资源优势。谢磊表示,本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就学术活动合作、学术成果资源合作、产品合作和推广、律师智库建设四大部分进行了规划,期待双方的合作能为公司律师和公职律师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建筑集团公司原总法律顾问秦玉秀提到了公司律师与企业法律顾问、社会律师之间的对比优势,以及是否能推动公司律师纳入职称等问题。秦玉秀表示,两公律师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强化监管两公律师的同时要赋予其权利,这样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重视两公律师的氛围,才能够夯实两公律师制度的基础,让两公律师的队伍更加壮大。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首席律师张波从外企的角度,阐述了公司律师宣传教育培训、对公司员工利益的保护、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三大职能。
新浪集团法务部总经理谷海燕从互联网公司法务的一些现状和基本情况,阐述了公司律师的价值体现与制度保障。新浪法务部由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今天100多人的集团法务部,经历了完整的互联网法务进程,公司法务的路已经越走越广。
在第四部分支持单位发言环节,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辑薛强、中国知网法律事业部总经理陈娜分别进行了发言。
薛强提到,中国法制出版社目前已经出版了一套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律师操典丛书,这套丛书主要邀请了在律师学院担任校外实务导师的专家、律师以及公司的法总参与写作,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其中,《公司律师》分册从公司律师的职能定位、合同审核、合规管理等角度写作,对公司律师的团队建设和职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法制出版社期待两公中心各位专家积极参与研究,建言献策,引领两公律师行业发展,出版更多成果。
中国知网法律事业部总经理陈娜以一个知识产权案例为切入点,展示了中国知网的法律知识服务,如何通过知识发现、知识关联、知识推送等技术,服务企业法务日常工作中的应对策略学习、合规体系构建和风险提示。陈娜提到,公司律师以及更多的法律执业者,在进行执业过程中需要的合规体系、方案参考、司法实践经验以及专利应用研究等信息,都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来获得。中国知网的“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通过近14年的沉淀把法律法规、案例和论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知识网络和知识图谱,可以为法律工作者查询法律事实认定依据和疑难问题的法理分析提供极大的便捷。
同方集团法务部总经理苏云鹏针对公司律师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感悟,第一,公司律师职业的社会认知还不足,有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第二,公司律师的职业定位不清,职能职责差异化明显;第三,倡议律师和法务群体,能够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这个法学研究平台和智库,共同深入研究行业的发展特点,聚焦行业发展共识,推动行业自律。
会议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为部分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中国贸仲委、中国海事仲裁委华南分会秘书长黎晓光做总结发言并宣布本次论坛圆满闭幕。黎晓光表示,法律人的春天将越来越美好,希望未来两公律师中心发挥平台优势,为公司律师和公职律师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