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律协在2011年曾推出全国省级层面首份全面反映律师义务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上海律师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上海律师业不仅仅是为经济社会、法治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专业中介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还是一支建设法治社会、民主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力量。一万多名律师正在成为息讼宁人、构建和谐的资深人民调解员,化解群体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专家,辅助政府依法行政的顾问,参政议政的谋士,全民普及法律知识的专业教师,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的志愿者。”
时隔5年,又有很多上海律师加入社会公益活动。律师和律所的“公益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其卓越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些爱心律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推动了律师的社会公益形象。他们有的活跃在社区街道进行法律援助;有的捐资助学帮贫困山区孩子圆梦;有的通过心理关爱让家庭和谐关系得以延续;还有的通过公益慈善活动帮助畸形患儿免费救助治疗很多律师告诉我们,做公益看起来是帮助别人,其实也温暖了我们自己!
捐资助学:公益就是播撒爱的种子
公益事业,无关乎财富,无关乎地位,只要有爱心,只要愿意奉献,人人都是公益大使。上海的律师界里,有不少律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类公益爱心活动,对在校学生们的捐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上海中夏旭波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鹏峰律师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夫妇捐资助学已经坚持了十年。2015年底,张鹏峰夫妇一次性向家乡宁夏希望工程捐款330万元,主要用于为母校中学宁夏中卫市兴仁中学援建学校图书馆及资助100名学生贫困优秀学生完成高中三年学业。这是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15年度收到的单笔额度最大的教育捐款。
当问及这位东方大律师为何会十年坚持不懈做公益时,张鹏峰笑言:“我们夫妇不穷不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公益成为我们家庭一种习惯,也让我们的心灵能够得到净化和升华!”
除了张鹏峰律师,在律师中一直坚持做助学公益的还有范仲兴律师事务所主任范仲兴律师,他多次捐款助人,还建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希望学校。
受过帮助的孩子们亲切地称范仲兴律师为“爸爸”,这个称呼让他非常感动。孩子们写信给“爸爸”时,除了诉说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家里的大羊生小羊了、父母吵架了、同学之间有矛盾等,也会描绘自己的未来梦想,比如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等等,范仲兴律师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和梦想。对于孩子的每一封信,他不是用电脑直接打印,而是必定手写回复,后来有孩子反映字迹不易辨认后,他又改用小学生方格作业簿写。
“我从不期待公益收获,付出本身是收获。人为了环境往大海中放生鱼苗,而我在孩子心中播撒无数颗爱的种子!”这就是范仲兴律师的公益精神。
帮扶弱者:公益就是发现并解决困难
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让世界知道了“渐冻人”群体,他们所面临的法律困难却鲜为人知。上海原本所从2015年开始,为需要帮助的渐冻人家庭提供婚姻家庭、劳动、继承、医疗等方面的免费法律咨询及建议。
上海律师组建全国首个关爱自闭症家庭的青年律师义工大队,每到节日就组织法律界的爱心人士,为孩子和家庭奉献爱心。2015年中秋和2016年春节之际,上海市女律联、上海社会公益与法律援助业务研究委员会联合媒体以及多家法律机构等共同举办了“星星伞—上海自闭症家庭关爱项目”的各类公益活动,为孩子们和家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关爱心灵:公益就是呵护生命的成长
在这里,他的身份不仅仅是律师,更是公益爱好者,资深志愿者。在刘大力看来,现在律师界的公益指数越来越高,很多律师都在通过各种形式做公益,充分体现了律师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2011年9月7日,刘大力和其他志愿者共同成立了民非公益机构: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以下简称“惠迪吉”),以关乎生命的心理学为核心,为公益从业人员、志愿者提供心理援助等。
“生命本来都有其本愿,无关哲学人生观。做公益的过程中,表面上是你在帮助别人、付出爱和传递爱,其实是你的生命在成长。”
服务社区:公益就是身边的雷锋精神
公益行为并无大小之分,许多律师活跃于社区和街道,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对推动社会法治意识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深入社区、扎根基层,在看似繁琐的家长里短的法律咨询中,律师们的无私解答不仅为老百姓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也让老百姓更加了解律师的工作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
3月是“学雷锋月”,上海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志愿者们也吹响了集结号角,扎根社区、街道、居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深化雷锋精神,为居民提供继承、房产纠纷、遗嘱效力、人身伤害赔偿、遗体捐赠等方面的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得到了居委会及居民的肯定和支持。
据悉,自2016年以来,华夏汇鸿所的公益法律队伍已经接受近30次公益法律咨询活动,调解3起居民纠纷,走访了近20家居委会和6个街道等等。
华夏汇鸿所主任计时俊律师表示:“3月5日学雷锋活动结束了,但我们雷锋行动仍在。华夏汇鸿所的志愿律师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愿我们的付出换得大家的美好。”
像华夏汇鸿所这样坚持社区法律公益服务的律师和律所还有很多,律师用自己的专业专长参与社会建设,助力社区和谐,成为一支坚实的基层法治力量。
启示
上海律师公益之举还远远不止这些,越来越多律师和律所将公益活动列入了紧张的日常表,再忙也要参加公益,这不只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担当,更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职责。律师拥有专业法律思维,在公益行动中,比普通志愿者更能发现深层次的解决方案,为日后参与立法、执法、司法活动提供更鲜活的案例素材,同时律师还可以运用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悟从更高层面推动问题解决。律师广泛地参与社会公益,不仅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更好地进行普法宣传,同时还可以为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更接地气的建议和方案。随着律师界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公益队伍,会传递更多感动,相信也会汇聚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