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所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8月,原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1978年改现名。现任所长姚建龙研究员。

法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法学的基本理论,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规律,解决我国全面发展中的现实法律问题。在法学理论、公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和民法学领域,法学所都曾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发挥过重要影响。其中,“十大当代法学家”之一的潘念之先生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的开拓者,有“北张(友渔)南潘(念之)”之称。

新时代,法学研究所正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以“排头兵、先行者”的精神,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国家高端智库”和上海“创新工程”为平台,坚持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双轮互动,开展法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积极为国家和上海的法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法学研究所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与山东大学共建法理学博士点,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建刑法学博士点。长期以来,法学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以沈国明、顾肖荣、刘华、林荫茂等为代表的大批法治人才,向国内其他法学院校输送了林喆、倪正茂、叶青、叶必丰、金永明等一批法学名家。

法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杂志《政治与法律》是法学专业的CSSCI期刊,为我国的法学事业和学术策源贡献了自己的努力。

二、现有机构

法学所下设有办公室、民商法研究室、刑法研究室、经济法研究室、国际法研究室、法理法史研究室、宪法行政法研究室、比较法研究室、环境与资源法研究室(筹)、诉讼法研究室(筹)和《政治与法律》编辑部。

三、人员情况

法学所现有人员40人,女性13人,男性27人;行政人员3人,科研人员3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3人,其中正高级11人,副高级1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党员25人,民主党派8人,群众7人;40岁(含)以下16人,40-50岁(含)15人,50岁以上9人;拥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后11人。

四、2019-2020年科研成果

(一)论文发表及著作出版情况

(二)课题立项情况

2019年法学所共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且有1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与2014年中标项目数同为历史最好成绩,在我院各所的国家课题中标数量中并列第一。

2019-2020年法学所还中标了市哲社规划一般课题4项,市决策咨询课题2项,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3项(其中1项为重点课题)、应用理论研究课题4项(与实务部门合作申请)。

(三)决策咨询类成果情况

2019年至今,法学所共发表专报40篇,其中6篇获得上海市及中央部委正职领导肯定批示,6篇获得上海市及中央部委副职领导肯定批示。另有2篇成果被中宣部舆情局综合采用;3篇成果被上海市政协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其中一篇获全国政协综合采用;1篇成果被民革中央采用。

2020年,团中央委托法学所建设青少年法律政策与大数据中心,承担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大数据采集与研究职能,负责编发《青年发展参阅》专报,目前已试运行并编发专报10期,报送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办公室及各成员部委。

六、近期主要学术活动

1、盈科·上社法学讲坛

2020年1月起举办每周学术例会“盈科·上社法学讲坛”,由本所研究人员担任主讲人,目前已经举办十七讲。

2、“民法典的时代使命和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

2020年7月4日,法学所与上海市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了“民法典的时代使命和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分“民法典的时代使命”、“民法典的理论创新”及“民法典的司法适用”三个单元。来自上海各高校、研究机构的法学专家及法律实务界代表近5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3、“2020年法学研究优秀青年人才夏令营暨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

2020年8月26-27日,法学所与研究生院共同举办了“2020年法学研究优秀青年人才夏令营暨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活动。沈国明、丁伟、叶青、刘晓红、江宪法、陶建平、徐惠丽、刘言浩、施伟东、季诺、时建中、周汉华、张新宝等知名法学专家以及法律实务界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受聘为法学所的校外研究生导师。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48名优秀大学生经选拔参加了本次夏令营,其中33名营员经考核被评为优秀营员。

专业介绍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专业硕士点之一,潘念之、浦增元、杨海坤、叶必丰等法学大家曾工作于此。现有1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其中,1人担任中国法学会下设研究会副会长,1人担任上海市法学会下设研究会会长,1人获得过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研究方向涉及宪法司法审查研究、政府行政行为规制问题、公务员制度、港澳台法、党内法规等研究。学科点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硕士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获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学科点老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国内外法学及人文社科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基金、司法部课题等在内的国内外各类项目数十项,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类奖励多项。

民商法学是研究民商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民商法学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律理论指导,为我国法治建设实践服务。该专业主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需要,从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的需要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具备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和法律实务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诉讼法学依托院“刑事法创新学科”、法学所的基础优势、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法学是一级学科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它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研究经济宪法、经济组织法律关系、国际投资经营法律关系、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活动管理关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旨在促进国家管理和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以便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健康、高效和快速发展。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法学素养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经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掌握坚实的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律制度,熟悉经济法的几大组成部分,即经济宪法原理、市场经济主体组织法、宏观调控法、竞争规制法、金融管理、经济活动管制法等,了解经济法学科建设和国内外经济立法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教学以及经济法律实务的能力。

国际法学硕士点拥有2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国际投资法理论与实践、WTO法律规制与实践、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环境资源法、海洋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学科点科研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学术气氛浓厚,师生比高。

导师介绍

法学理论

刘长秋,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法史研究室主任、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生命法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柔性引进人才。兼任上海市法学会生命法研究会副会长、(日)广岛大学社会医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上海市生殖健康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嘉定区纪委监察委法律顾问等。曾获上海市第六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中国科技法学突出贡献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宣传系统优秀党员等荣誉奖项。

研究方向:法学理论研究,近年来主攻方向为党内法规学与生命法学等法学新学科。

邓少岭,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等。

研究方向:法理学/法哲学,法律文化,法治与社会转型等。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研究方向:行政法学,尤其是城市规划法、比较行政法。

刑法学

魏昌东,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欧洲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刑事法创新学科”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国际刑法与外国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刑法基础理论、经济刑法基本原理、经济犯罪学、腐败犯罪学、腐败治理与比较刑法学。

研究方向:刑事法学、青少年法学、教育法学等。

杜文俊,法学博士,研究员,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特约检察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为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副秘书长。2011-2013年挂职任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曾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上海市法学会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荣誉。

研究方向:经济刑法、职务犯罪、财产犯罪、金融犯罪研究,以及刑法学理论的司法化研究。

涂龙科,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副主任、法学所青年中心主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担任上海市闵行区依法治区智库专家、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专家调解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检察调研》专家编辑等社会兼职。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中国法学创新网高产作者(CLSCI)、上海市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首批入选专家,获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研究方向:经济刑法、网络刑法。

尹琳,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法学博士;还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兼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未成年人研究会理事及上海社会科学院侨联秘书长等。曾获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上海浦江人才项目等资助。

研究方向:刑法学、少年司法制度。

郭晶,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曾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意大利锡拉库萨国际刑事科学高级研究中心、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机构学习交流。

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反腐败追逃追赃、司法协助法、国际刑事审判、引渡法、移民法。

民商法学

孟祥沛,法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商法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等学会理事。先后曾在日本山梨学院大学、东京大学、法国马赛第三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校学习或访问。

研究方向:民法学、实证法学及法律史学。

孙大伟,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商法研究室副主任。曾接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瑞士巴塞尔大学法学系交流访问;先后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挂职。

研究方向:民法总则、侵权法、物权法及比较民法。

张艳,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目前于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公司法、证券法。

诉讼法学

陈庆安,刑法学博士、诉讼法学博士后,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诉讼法研究室(筹)负责人。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曾挂职担任上海市某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检察员。

陈海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检察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安徽科技学院特聘教授;2018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研究方向:刑事诉讼制度、证据制度和司法改革。

经济法学

李建伟,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经济法研究室主任,

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SouthernMethodistUniversity(南卫理公会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兼任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金融办政府法律顾问。曾任上海市金山区国资委主任,吕巷镇镇长,金山资产投资公司总经理,杨浦区财政局副局长,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经济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

徐澜波,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政治与法律》杂志主编;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文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评价委员会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民法、经济法研究工作。

杨鹏飞,民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会主席。

研究方向:经济法、劳动法。

陈历幸,法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网络与信息法。

主力军,德国Augsburg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现为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长宁区政协委员。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赴德国Augsburg大学法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并受聘为客座研究员,主要讲授中国资本市场法。

研究方向:民商法、资本市场法,欧盟经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彭峰,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公法博士,法国拉罗舍尔大学法学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室(筹)负责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法项目组研究人员,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访问学者,多次访问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学术机构。

研究方向:环境法。

何卫东,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2016、2017环境保护部环境执法大练兵评审专家,上海东方讲坛优秀讲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次参与国家、地方环境立法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内外政府资助,出访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

研究方向:环境资源法学,含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学。

国际法学

王海峰,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等多个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法律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多家机构仲裁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特约专家,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

彭辉,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研究所进行访问交流,现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法治蓝皮书》调研版执行主编等职。

研究方向:法律实证研究、司法改革、法社会学、知识管理等。

THE END
1.金融知识普及读本《金融知识普及读本》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条法司、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支付结算司、货币金银局、国库局、研究局、征信管理局、反洗钱局等司局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牵头组织编写,上海总部、武汉分行、广州分行、西安分行等分支机构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 https://tlct.tongliao.gov.cn/chengtou/c100206/2015-10/13/content_c3e60e3101fa43d68fd686b910b6294c.shtml
2.玲珑轮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 摘要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保荐人承诺因其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将先行赔偿投资者损失。 中国证监会、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做的任何决定或意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62100001897_87.shtml
3.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摘要基金合同是约定基金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基金投资人自依基金合同取得基金份额,即成为基金历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天津分公司、中信证券天津证券业务部经理、天津协通咨询中心国债服务部副经理、历任上海君创财经顾问有限公司并购部经理、上海力矩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购部经理、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https://fund.eastmoney.com/gonggao/000584,AN202005261380237296.html
4.7家明星创投机构,实习校招社招,上百岗位等你投递红利招聘×产业落地与生态赋能类吃香:具有招商引资与战略咨询能力等的产业赋能类复合型人才,能够助力赋能团队。 CFO(base上海) 【职位描述】 1、根据公司中长期经营计划,组织编制年度综合财务计划和控制标准。 5、精通国家财税法律规范,具备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财会项目分析处理经验。 6、熟悉会计准则以及相关https://36kr.com/p/2361138488215680
5.南昌市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战疫”法律援助团正式成立上线“全省优秀律师事务所”、“诚信律师事务所”等荣誉称号,多名律师被授予省市“十佳律师”、“优秀律师”的光荣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其中六名律师被授予“南昌市法律援助爱心大使”,而且我所熊朗秋主任被授予“全国优秀律师”、“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并受司法部通报表扬并作为全国律师代表大会第三、五、七届https://www.ncsgsl.cn/news/195.html
6.「话务日报告」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6月27日咨询情况日报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内蒙古12348热线平台服务总量为543通(日间话务量526,夜间量17)较6月26日的616通降低了11.85%,涉及疫情相关的咨询15通,占总体咨询的2.76%,群众满意度100%。群众来电主要涉及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劳动者支付报酬、劳动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法律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31718
7.国内部分法律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开展了图书外借、图书阅览、报刊阅览、电子阅览、情报咨询等服务。图书馆实现了文献信息的自动化检索与查询,组织开发了馆藏书目数据库、公安文献篇名数据库、公安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法律法规大全、中国法律年鉴等数据库,能为师生提供因特网浏览、光盘检索、数据库联机检索等服务,图http://iolaw.cssn.cn/tsgzwfltsg/200606/t20060612_4598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