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武汉封城两个月整。对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肖劲松来说,这也是他和团队一线战疫满两个月的纪念日。
身为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武汉封城当日,肖劲松做了两件“不做不安心”的事:在湖北省政府支持下,组织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开设两条心理热线,一条针对全国公众,一条专门针对一线医护人员;主动向中南医院请战,进隔离病房进行心理疏导。
肖劲松(中)在进行医护辅导受访者供图
肖劲松准备进入隔离病房疏导病人受访者供图
从2月底起,喧腾了一个多月的心理咨询热线逐渐安静下来。咨询师们在政府支持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走进康复患者观察点,开展愈后心理疏导。
肖劲松把疫情发生以来的民众心理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最常见的情绪是恐慌,出现疾病焦虑障碍或躯体症状障碍。”热线开通的第一天,便接到咨询上百个。后来,最多的一天高达300多个。“我总觉得发烧了,一天测了十几次体温”“上次去医院没戴口罩,一定中招了”……很多人怀疑自己染病,寝食难安。还有人陷入对一切接触的极度排斥,冰箱空了三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一步,“感觉病毒无孔不入”。
一两周之后,咨询者逐渐以患者、疑似患者为主体。很多人把心理热线当作救援热线,请求咨询师帮助找床位、做核酸检测。
这种状态,随着武汉保卫战迅速打响、社会逐渐回归有序而有所好转。现在,进入了肖劲松眼中的第三阶段:“信心正在回归,乐观开始滋长。能不能放松?不能。更艰巨的工作刚刚开始。”
当被疫情吸引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哀痛、失落、矛盾纠结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将显现,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顽固性、潜在性。“有人反复回想,近乎偏执:为什么会感染?为什么我传给了家人?有人治愈后,和亲戚朋友的相处变得尴尬、小心翼翼。那些失去亲人的人,更是很难走出悲伤。”
让肖劲松担心的,还有一线医护人员。专门为其开通的咨询热线,接线量始终寥寥。“他们也恐惧,但出于职业责任感,都压在心里。委屈、无力、倦怠,还有看过太多伤痛之后产生的‘替代性创伤’,都可能对他们心理造成伤害。”
“疫情结束后的半年内,心理工作可能迎来又一个高峰。”肖劲松判断。
一般而言,灾难等强刺激结束后的半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处于急性期,如能顺利纾解,可将心理伤害降至最低。而一旦拖过半年,就易进入难以根治的慢性期。
2.从“以咨询师为中心”到“以求助者为中心”:心理疏导“只能栽花,不要栽刺”
1月30日,肖劲松被紧急呼叫进入隔离病房。一位女患者正激烈哭喊着反抗治疗。原来她怀疑自己传染了父母、爱人和6个月大的儿子,极度自责,一心想自杀。
并不是所有心理治疗师都能进入病区。而心理疏导的需求又如此之大——方舱医院建立后,一家方舱的医疗主任对他直言:我们70%的工作是在处理心理问题。怎么解决这种供需失衡?肖劲松认为,培训患者信赖、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成为“心灵捕手”,是最可行的办法。
编写《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干预手册》发放给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方法辅导……掌握了要领的医护人员们带着患者做体操、相互交流、游戏互动,对其心理康复起到了显著作用。
而对于心理咨询热线接线人员,肖劲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那段‘人等床’的日子里,能帮求援的患者、疑似患者联系医疗资源、社区资源,提供具体线索,才是最好的心理疏导。”
这段经历,让肖劲松对心理疏导的理念与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常用的应激晤谈、团体干预,会要求患者回忆这个、讲述那个,有时会引起不适甚至抵触。这次,我们尝试改变视角,不刻意引导话题,让求助者按自己的意愿宣泄情感、暴露创伤,顺着他的情绪走,从里边自然地找到症结。”肖劲松把这个转变比喻为“从以咨询师为中心到以求助者为中心”。因为,心理疏导的目的是助人而非自我证明,“只能栽花,不要栽刺”。
3.从“点上帮助”到“分级诊疗心理健康防御体系”:心理干预,既不能没人管,也不能人人管
在和众多求助者的交谈中,肖劲松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疫情造成的心理问题,不能仅靠心理疏导解决;患者需要的,是“摸得着的安全感”:社会秩序的恢复、经济发展的复苏、生活保障的确立、人际关系的重建……只有在推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辅之以心理方面的创伤处理、关怀安抚、健康宣导,才能为求助者筑起坚实的心理防线。
随之而来的,是心理辅导与现实生活的对接问题。
在这方面,黄石心理咨询师协会已做出探索。2019年,他们的“心理辅导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特殊人群、进网络”创新实践成效明显,被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列为2020年推广项目。
“疫情后的心理干预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没人管,造成缺位;二是‘人人管’,以不规范的心理干预形成二度伤害。为此,建议推动‘心理网格员’进社区,实现‘时时有人管’;同时,对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开展心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护卫心灵的意识和能力。”肖劲松介绍。他期待,自己的愿望在政府支持、各界推动下成为现实——“疗愈心灵,织一张既安慰又帮助的网”。
【政策链接】
国家及湖北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政策:
1月2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3月1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要求支持和帮助湖北省武汉市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
3月17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康复隔离保障组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康复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针对近期反映比较突出的康复驿站康复人员心理问题,切实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工作。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蔡闯、王斯敏、张勇、张锐、章正、晋浩天、李盛明、安胜蓝、刘坤、卢璐、姜奕名光明日报见习记者陈怡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