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律师,谈小程序可能有点「不务正业」,大家印象中的律师更多是正襟危坐、舌辩庭审、埋头文案,和小程序的距离有点远。但实际上现在的律师已经不单单需要掌握业务,更需要具备商业思维和互联网意识,懂得流量运作、品牌运营,甚至产品运营。也因此不少律师在小程序热潮兴起后,开始涉足小程序。
以知晓程序排名前十的头部小程序为例,当前头部小程序大多集中在「电商」、「游戏」两大领域,而这两大领域的共同点在于:
1.拼团
2.裂变
其中的共性就在于「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做传播,从而聚集大量的流量」。
要达到「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做传播,从而聚集大量的流量」,在小程序本身的设计上就要非常下功夫:
所以做小程序,一定需要在产品上下功夫,注重产品打磨,做出极致的产品并具备自传播的功能,才有胜出的机会。
以上是我对小程序的一些认识,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们不妨选择几款法律类小程序做评测,看看法律类小程序的价值所在。
我对当前发布的法律类小程序做了一个简单汇总,法律类小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
1.名片宣传类,以个体律师宣传推广为主
不过了胜于无,有这么一款小程序名片也是很拉风、时髦的事情,律师需要的话可以通过一些免费的平台自动生成自己的小程序名片。
2.法律咨询类,法律咨询服务工具
这类小程序比如北京联拓律师事务所推出的「W问劳动法」,就是一款法律咨询类小程序。功能设计很简洁,用户在输入框详细描述问题,之后提交问题并支付相应的咨询费用,律师通过后台给出专业的咨询解答。
应该说这类小程序比较契合法律服务的场景。
另一方面,这款小程序也可以作为律师口碑营销的工具,咨询者通过小程序咨询后获得满意的答案,就有可能将小程序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同事,借助小程序承载了咨询用户的口碑营销。
相对而言,如果小程序后台是由「智能系统+人工辅助」的方式来完成法律咨询,这样的话小程序就能承载更多的法律咨询,也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可能,甚至未来可以和知乎、百度知道、分答这类平台合作,形成「法律咨询聚集」的入口也是有可能的。
3.法律工具类
这类小程序是当前法律类小程序的主流。法律工具类小程序多以法律检索、计算辅助(律师费计算、人损计算、工伤赔付计算)、我参与运营的「元典智库」小程序也属于这类小程序,是法律检索类工具。
以「元典智库」小程序为例,「元典智库」小程序更多着眼于「移动端法律检索」,是对PC端法律检索的补充和完善。
法律检索作为律师一项日常高频的工作,大多数时候是在PC端完成的,而且PC端如「元典智库」、中国裁判文书网等也提供了从信息检索、检索报告生成、检索可视化等更完整的检索体验。
同时移动端法律检索越来越趋向于「一键即达」的知识检索,这也是「元典智库」小程序演化的方向。相较于传统以关键词为中介的法律检索,知识检索的路径缩短,提出问题—推送答案,扩大了法律检索的适用范围,不断法律人可以用,而且非法律人群也可以很快上手掌握检索,检索到需要的司法判例、法律法规、裁判口径等等信息。
通过上面两部分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律师要不要做小程序,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可以做」的理由,而非「必须做」的理由。从我运作小程序的实践来看,对律师这个群体而言,小程序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值得律师去尝试:
1.低成本,可探索
做一款小程序,这是多数律师都能承受的成本。
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类小程序目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玩法,上面提到的名片宣传、法律咨询、法律工具也仅仅是法律类小程序三种可能的玩法,小程序与传统业务相结合必然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玩法。这是一个有待于深度探索的领域。
低成本+可探索,本身决定了律师不应该拒绝小程序。
2.初起步,有红利
3.做流量,塑品牌
综上,对律师来说,要不要蹭小程序的热潮,其中重点不在于是否要做,而在于做了之后是否有价值。低成本、可探索、有红利、高流量、塑品牌,这几点就是小程序能带给律师的价值。做不做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对机会的判断和把握。
知晓程序
minapp.com
下一篇2018-07-0216:00
上一篇2018-07-0210:00
AllcontentismadeavailableundertheCCBY-NC4.0fornon-commercialuse.Commercialuseofthiscontentisprohibitedwithoutexplicit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