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神还原”生活用品制作过程的趣味科普书!
《有趣的制造-日常不简单》
张金妙,滕意,何月婷中信出版集团
《有趣的制造》,用「一图读懂」的模式、「可视化」的内容、「有趣」的视觉呈现方式,直观、轻松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是如何制造的。
每种物品的制造过程都融合了各种学科应用知识,把科学性和趣味性、审美性有机结合,通过祖孙俩的视角和旅程,揭示每种物品背后有趣的关键环节和不可思议的制造过程。
简短幽默的哲理故事
《小鳄鱼克罗迪成长故事-勤劳的红母鸡》
[荷]马克斯·维尔修思
新蕾出版社
《勤劳的红母鸡》是“小鳄鱼克罗迪成长故事”系列图画书中的一本,适合学龄前孩子阅读。
红母鸡自己播种小麦、收割、磨面粉……朋友们谁也没帮她。那么当香喷喷的面包出炉时,红母鸡会将面包分给朋友们吃吗?
本书通过简短幽默的哲理故事,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让孩子学做菜吧!
《劳动实践:烹饪与营养》
姚魁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如何让孩子宅家生活不单调乏味?如何让孩子不一天到晚对着手机电脑?如何让孩子肩头有家庭的责任感?如何让孩子每天感觉新鲜有成就感?让孩子学做菜吧!这不仅能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让孩子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
儿童劳动意识启蒙童话
《勤劳的点点.儿童劳动意识启蒙童话-树洞里的奇遇》
李姗姗
云南晨光出版社
《树洞里的奇遇》是儿童劳动意识启蒙童话的第一本,主题是“人人要劳动”。小瓢虫点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爸爸妈妈很依赖,爸爸妈妈也真的好爱点点,什么事都抢着替点点做,到了上学的时候,瓢虫爸爸和瓢虫妈妈想到的首先是让点点去七彩森林学校上学,在七彩森林学校里点点经常迟到,而且也不爱劳动。有一天他误闯进一棵超级大的松树洞里——松鼠老师的实验室,一个会说话的盒子把迷迷糊糊的他送到了懒虫国,从此点点在懒虫国开始了自己的历险。
AI时代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蒲蒲兰绘本馆-扫除大作战》
[日]本下泉美,[日]辻村亚由子
蒲蒲兰/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莉香家都不擅长打扫卫生,可是奶奶突然说要来家里住一晚,得在奶奶来之前把家里打扫干净,正当全家人发愁的时候,扫除小精灵咔叽咔叽突然到来,在扫除小精灵的指导下,一家人成功地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扫除小精灵将打扫卫生拆解成“三分钟小整理”、归类整理、找好收纳位置和“魔法擦一擦”等内容,变得简单易上手,一次做一件,打扫卫生也不再是沉重的负担。
全家人一起打扫卫生,会增加家人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打扫卫生不仅仅是为了干净整洁,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
导读
身为学术编辑,按理说应该是阅读量最多的那一群人之一;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又要养家糊口,2023年都过了三分之一了,除了工作本身需要读的书——其实应该叫选题——之外,并没有读多少书。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又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在五色五音五味令人目盲耳聋口爽之今日,静下心来读书似乎也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总是时不时地想打开手机刷会儿短视频,或者看看有没有人给我发什么消息,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朋友。
惟其如此,读书本身才越发显得珍贵。有鉴于此,我特整理了一些有关“劳动”的书目,前两本属于去年出版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丛书系列,主编为著名社会学家周晓虹教授;第三本是闻翔老师的《劳工神圣》。后续不赘,请读者自行阅读。
本工人背着书包云游天下去了,节后见。
陆远、黄菡、周晓虹
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洛阳矿山机器厂口述实录(1953—2019)
从1958年制造第一台Φ2×4米多绳卷扬机,到2011年制造18500吨油压机,24位洛矿人讲述的这一段将近70年的历史,不仅呈现了从洛阳矿山机器厂到中信重工的华丽转身,也讲述了以焦裕禄为代表的新中国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叙事。
周晓虹、周海燕、朱义明
农业机械化的中国想象:第一拖拉机厂口述实录(1953—2019)
从1958年第一台国产拖拉机东方红-54下线,到现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拖拉机制造企业集团,30位一拖人讲述的这一段将近70年的历史,演绎并呈现出中国人“耕地不用牛”的农业机械化想象。
闻翔
劳工神圣:中国早期社会学的视野
本书是一项关于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学术史研究。本书对早期社会学前辈陶孟和、陈达、费孝通、史国衡、苏汝江、邓中夏等人关于劳工问题的研究和著述进行了重访,揭示了劳工社会学研究如何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并对其演变的脉络和逻辑进行了考察,指出劳工治理与劳工革命构成了劳工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域。
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贫穷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大卫·格雷伯
毫无意义的工作
胡安焉
我在北京送快递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
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但他最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对生活意义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五一劳动节
主题书单
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值此五一劳动节之际,我们向读者推荐5种书籍。
1
资本论
作者: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