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国务院组织法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人民法院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国家安全类

国家安全法

国防法

陆地国界法

反外国制裁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戒严法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领海及毗连区法

缔结条约程序法

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国家形象类

国旗法

国徽法

国歌法

国籍法

英雄烈士保护法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执法监督类

检察官法

监察官法

法官法

监察法

立法法

人民陪审员法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国家赔偿法

港澳台类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反分裂国家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民商法

民法典

商法

公司企业类

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企业破产法

知识产权类

商标法

著作权法

专利法

金融市场类

证券法

拍卖法

保险法

票据法

信托法

商业银行法

期货和衍生品法

证券投资基金法

三农类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

招标投标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海商法

电子签名法

行政法

社会安全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行政处罚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消防法

海上交通安全法

生物安全法

密码法

反恐怖主义法

国家情报法

核安全法

国防交通法

枪支管理法

反间谍法

出境入境管理法

保守国家秘密法

人民防空法

防震减灾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

教育类

职业教育法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

高等教育法

国防教育法

教师法

学位条例

体育法

噪声污染防治法

科学技术进步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军事类

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

军事设施保护法

兵役法

预备役军官法

国防动员法

现役军官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食药类

食品安全法

反食品浪费法

医师法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药品管理法

疫苗管理法

精神卫生法

中医药法

传染病防治法

献血法

海关法

海警法

档案法

人民武装警察法

社区矫正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

城乡规划法

公务员法

公证法

律师法

环境保护类

大气污染防治法

防沙治沙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土壤污染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

气象法

环境保护法

海岛保护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公共文化类

文物保护法

公共图书馆法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电影产业促进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境卫生检疫法

测绘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人民警察法

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监狱法

居民身份证法

行政强制法

驻外外交人员法

禁毒法

护照法

海关关衔条例

科学技术普及法

户口登记条例

经济法

税法

个人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法

印花税法

车船税法

契税法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资源税法

耕地占用税法

车辆购置税法

环境保护税法

船舶吨税法

烟叶税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

黑土地保护法

反垄断法

种子法

湿地保护法

审计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数据安全法

民用航空法

草原法

森林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动物防疫法

长江保护法

出口管制法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建筑法

外商投资法

港口法

预算法

电力法

产品质量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旅游法

节约能源法

计量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电子商务法

公路法

会计法

注册会计师法

标准化法

中小企业促进法

煤炭法

对外贸易法

网络安全法

水法

资产评估法

航道法

防洪法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邮政法

畜牧法

烟草专卖法

铁路法

政府采购法

渔业法

农业法

农业技术推广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水土保持法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可再生能源法

矿产资源法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统计法

企业国有资产法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反洗钱法

中国人民银行法

海域使用管理法

价格法

乡镇企业法

社会法

劳动关系类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社会保险法

工会法

职业病防治法

就业促进法

反家庭暴力法

矿山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法

安全生产法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公益慈善类

公益事业捐赠法

慈善法

红十字会法

法律援助法

特殊群体类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军人保险法

母婴保健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

残疾人保障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退役军人保障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

刑法

反有组织犯罪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书中国法学会更多> 位置: 首页 》《中国法律年鉴》社 》学会刊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书 中国法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217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11号 临时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4号院 邮编:100081 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list/index/id/68/theme/list_f.html
2.中国法律体系中国法律体系 进入思维导图模式 ?地方性法规 ?制定机关 ?地方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会所在地的市 ?自治区首府所在地的市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行政处罚法》 ?创设权 ?除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各种行政处罚https://zhimap.com/mhtml/9bfe7b11eae94466b69aac25d7822f7c
3.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什么?爱问知识人是大陆法体系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civil?law?system)、罗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学著作中https://iask.sina.com.cn/b/4DX0zLYEoKsf.html
4.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著名法学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不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简单地理解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成了”。 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也没有止境。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立法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271.htm
5.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立法概述和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6.中国法律体系属于哪个法系2、大陆法系国家,只承认制定法效力,在法律上不承认判例效力.而英美法系,除立法机关有造法功能,法官也有造法功能.这点上,我们的法官个人虽然有造法权力,但法院有,法院的司法解释,效力一般要比行政法规、规章高,有时甚至超越法律.如刑诉方面,刑诉法只有200多条,而高法、高检的解释不下1000条.这些解释,很多实际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83a9270c0c36afb3156e8c820d166219.html
7.考点剖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主干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7个法律部门,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考点剖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医学考研公共课知识及内容,请继续关注医学教育网医学考研栏目https://www.med66.com/yixuekaoyan/gonggongke/li2208113299.shtml
8.中国法律体系类别分级示意图.pdf中国法律体系类别分级示意图法律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06/5120042343004022.shtm
9.中国治国理政步入新阶段法律体系扎根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民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法律制度开始走向成熟,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也随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法律体系牢牢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之上,基于新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创新实践,独树一帜、有别于西方那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qANw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闻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 | 新闻台首页 导读 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http://news.cntv.cn/special/falutixi/shouye/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