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对方是开车的,自己为行人,对方逆向行驶,目前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还没有出。现本人受伤较重,住院费对方也没有出。本人在单位上班,有签劳动合同,有缴纳社保。问如何维护自己权利”这是河南省郑州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上的一条咨询,后台显示,五分钟后线上值班律师予以解答。
“原来都要去律师事务所咨询的问题,现在只需要用手机轻轻一点,很方便,甚至还可以直接委托代理律师。”市民杨先生在对记者谈起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时感慨地说,这在十几年前简直不可想象,有什么疑问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答案。
而郑州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便捷,只是河南线上公共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河南省司法厅厅长申黎明告诉记者,目前河南已初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台融合”,打造了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全领域、全方位、全时空的法律服务。
近日,南阳市新野县居民王秀芝拨通当地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要求办理遗嘱公证。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将司法行政服务与老百姓的距离缩短至指尖和眼前,这项要求是河南司法行政系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达成的总目标。
家住许昌市建安区的顾阿姨最近有了别样的体验。
今年初,她的丈夫徐老汉带着儿子到外地打工,一次意外,儿子摔伤了腿,在自责焦虑之下徐老汉也病倒了,施工方不露面,还拖欠着父子俩的工资。
当天下午,律师通过顾阿姨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她,并提出免费为顾阿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帮助父子俩办理后续赔偿事宜。
“感谢司法局,感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可为我们一家撑腰了。”顾阿姨流着泪说道。
当前,在河南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找律师、办公证、做鉴定,足不出户网上预约;申请法律援助、申请远程会见,点点鼠标就能搞定;纠纷缠身、邻里相争,动动手指获得帮助。当公共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碰撞出火花,百姓寻求以上种种法律服务就像逛“淘宝”一样便捷。只要不断网,法律服务就不会断连。
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原来,作为当事一方的孙奶奶年逾八十,且惧怕坐车,小孙在提交完所需手续后发现需要奶奶到场签字,想到奶奶这个年龄,又晕车特别厉害,这才迟迟未决。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将此事报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随即指派公证员王华上门帮助老人办理公证。
为偏远落后农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直都是安阳市司法局局长李建军上任后的重点部署,为有实际困难和迫切需要的人上门提供法律服务也是他的重点要求。
目前,河南已涌现出像汤阴县、伊川县、永城市、西峡县、范县、汝州市、郑州市中原区、许昌市建安区等一批高标准建设的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虚拟阵地和实体阵地的功能叠加,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了“窗口化”“一站式”“自选性”公共法律服务,确保公共法律服务“适销对路、服务精准”,实现线上线下法律服务无缝对接。
河南省司法厅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3月,全省村(居)法律顾问接受咨询、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意见105000多条,代群众起草法律文书14600多份,开展法制讲座13400多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近30000件,参与诉讼活动4600多次,提供现场法律服务71000多次,为村居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5200多条。(记者马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