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劳动合同法视频报告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劳动合同法视频报告会。在北京主会场参加报告会的有中央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负责同志,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办事机构、工作机构的负责同志和机关干部。
[盛华仁]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直播,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的负责同志,党委宣传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工会、工商联、企业联合会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省级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共3500人。
[盛华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已于同日签署第65号主席令公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盛华仁]劳动合同法是社会法类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为规范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盛华仁]它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大家全面准确地掌握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实质,宣传好、学习好、实施好劳动合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决定举办这次报告会。
[盛华仁]下面,请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同志作学习辅导报告,题目是《广泛宣传、认真学习、切实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
[杨景宇]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步骤。
[杨景宇]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全面理解和正确实施劳动合同法,现就有关情况作个简要介绍。我讲四个问题:
[杨景宇]一、制定劳动合同法的背景和意义
[杨景宇]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杨景宇]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载体,又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凭证。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
[杨景宇]1986年以前,劳动合同制度开始试行时,只适用于国有企业招用的临时工;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以后,进一步适用于国有企业新招用的职工;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推广到各种企业的全体职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杨景宇]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合同制度。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劳动合同制度的确立,对于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景宇]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区、行业和单位甚至相当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