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进会近日在锡林郭勒盟(下称锡盟)召开,自治区12个盟市的司法局长来观摩平台运行情况。
“与其说是观摩,不如说是来挑刺的。”虽然对平台的运行情况稔熟于心,但锡盟司法局局长白雅民还是担心出现差错。锡盟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今年年初开始运行,是全国首家蒙汉双语法律服务平台。
“寻找不足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是新事物,但把成熟的做法带回去,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加以应用,才是这次观摩的本意。”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尤俊成为白雅民减压。
构建服务长效机制
“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具有鲜明服务属性和群众属性,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立,就是要构建服务群众、服务大局的长效机制。“自治区司法厅厅长周黎明说。
经多方考察,锡盟成为自治区12348平台建设试点地区。
锡盟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蒙古族人口占全盟人口的30%、法律资源分布不均、法律服务半径大。该盟借助科技手段,将原有的12348法律援助热线扩大职能、更新载体、升级服务,打造成盟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借此形成以旗县法律服务中心为基础、以苏木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延伸、以嘎查村法务室为触角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锡盟的12348平台包括一线、一网、一掌、一站。
为确保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有序运转,切实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锡盟成立了由盟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各行政执法单位为成员的12348法律服务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协调联动、限时办理、监督反馈等一系列制度,构建了一套全新的闭合式服务保障系统。
突出针对性建设性
锡盟12348平台的建成与运行,给在平台前端服务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
“一开始不适应,后来慢慢好了。”宝德说。
不过,也有宝德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天,阿巴嘎旗法院就给黄宝宪回复未立案的原因,并表示会指派专门法官给予其立案指导。
“我退休之前在法院工作,那时候,多是从法院的角度对一些案子进行法律适用的思考,目前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更多体会到了百姓的不容易。”黄宝宪说。
“及时、专业、有针对性、建设性。”锡盟盟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武国栋对专刊给出评价。
缩短距离加强沟通
“东西是好东西,但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人,二是钱,没有这两条,平台根本行不通,可是我们局一年的工作经费还不及锡盟平台投入的四分之一,怎么办”各盟市的司法局长们在对锡盟12348平台给予肯定时,有人提出了疑问,他的疑问也代表了大多数局长的心声。
“我们在锡盟试点,就是要为自治区全面建设12348平台提供‘立得住、行得通、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自治区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学义说。
“这并不意味着各盟市司法局就没事做了。”尤俊成话锋一转,“平台建设关键在于落实,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
按照自治区司法厅的要求,12348平台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盟市司法局“一把手”必须要亲自抓、直接管,对平台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直接过问并予以协调。
自治区司法厅还要求,各盟市司法局要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尽快配齐3至5名工作人员,并采取熟知司法行政业务的退休干部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相结合的方式,这些人员中要有一名兼通蒙汉语。
同时,各盟市的12348平台配套建设必须在六月底前完工。
在周黎明看来,自治区的12348,既是面向内蒙古2500万群众的法律服务平台,又是宣传司法行政职能、工作绩效的载体,通过平台的服务、积聚、传播功能,体现司法行政的窗口效应,缩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记者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