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心理干预手段也随之不断升级。近期,首家面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全国性公益在线服务平台“共青团12355青少年网络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心理咨询专家们将“透过屏幕”为深陷心理、情绪困境的青少年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心理疏导与交流,帮助他们尽快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全国12355网络平台正式启动
家庭教育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培养未成年人形成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而当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缺失时,青少年身心健康出现异常的概率也将大大提高。
这是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主任朱健斌跟进过的一个真实案例,他与团队积极介入,联动社区、学校等单位做好正向支持,并链接心理专家等社会力量做好未成年人的心理调适。朱健斌希望类似案例能对家长们产生警醒,不要忽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不少家长已逐渐树立起“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主动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学生家长李女士说,自己在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通过带领孩子参与社会环保服务、在家中号召孩子一同承担家务等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达正能量的观念,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行。
家庭是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坚实后盾
近年来,青少年容易在青春期阶段产生心理危机、漠视自身或他人生命的现象正在愈演愈烈,“家庭是帮助青少年抵御心理危机的第一道防线”如今也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但在如何判断青少年是否出现心理危机、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乐观的成长态度方面,许多家长尚不得要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州市青年文化宫12355志愿服务队专家志愿者刘羽晔建议,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孩子,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允许孩子犯错误,给予孩子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及时察觉到孩子在饮食睡眠、情绪波动上的异样。
刘羽晔强调,家庭应成为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坚实后盾,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观察,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心情不佳、暂时不愿交流时也要为孩子留出独立的空间,不可过度控制。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想法,在孩子有需要时及时陪伴并作出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当前,有部分家长在对待青少年心理问题时仍存在“只是孩子想太多”“忍一忍就过去了”等认知误区。对此,刘羽晔希望家长们在与孩子沟通时能多换位思考,要理解并包容孩子的抑郁、焦虑情绪,避免忽视或讥讽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深受情绪困扰的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首个全国性青少年心理咨询公益平台上线
据了解,作为首家面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全国性公益在线服务平台,共青团12355青少年网络服务平台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专业力量储备,汇集心理咨询师2000余人,可向青少年提供“面对面”视频连线、“键对键”文字交流、“心贴心”倾听等多种心理咨询形式,在满足青少年差异化需求基础上,帮助青少年纾解情绪、化解心结。
随着全国12355网络平台启动,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而在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也持续发挥着关心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作用——目前广州市青年宫着力运营广州市12355港澳青年服务热线,在打造线上阵地之余也在线下多方开展青少年心理讲座、心理咨询。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青年宫将于5月21日至5月27日集中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将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服务集市、心理专家讲座、青年心理剧场演出等活动帮助青少年减压放松,助力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据介绍,广州市青年文化宫12355心理专家队成员将于5月26日晚间在市青宫开办家庭教育主题讲座,与学生家长及青少年一起探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生命危机的早期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