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安徽老家过年,到家后就感觉咽喉痛,没有发烧,也不咳嗽,就是不舒服,也不敢去医院,怕交叉感染怎么办。”
“我从湖北黄石回到浙江江山,回来后就配合检查,没出过门,村民在我门口拉上横幅,背后还说闲言碎语。”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紧急调度,组织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安排春节假期值守,开展疫情“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特别行动”。
各地团组织迅速调集专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力量,广泛动员青年组织、青年志愿者及青少年事务社工中符合条件的人员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服务队伍,帮助青少年及家长科学认识、应对疫情,走出心理困境。
徐蓉说:“疫情下的心理咨询是复杂的,各种问题掺杂在一起,这要求心理咨询师不仅会做心理疏导,政策各方面都要了解,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才能更好地帮助到求助者。”
给求助者最实际的温暖
1月26日晚上,湖北黄石13岁女孩随爸妈朋友的私家车返回厦门,回到出租屋。
冷中军介绍说,原本小伙想来杭州多赚点钱,结果却被困在家里,没钱交房租、水电费,经济压力让他内心很焦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快点上班,老板却告诉他就算疫情过去,也只有部分员工复工,打工仔再次被泼了冷水。
男性心理求助占比不少
一个高二男生,以前就有强迫症倾向,这次疫情让他的强迫症加重了。他开始控制不住地洗手,总觉得自己会被传染,每天用洗手液搓洗很多遍,手都洗烂了,导致发炎。
为了帮助受助者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团福建省委在“青春福建”公众号上开通了“知心姐姐话疫情”专栏,省内3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24小时分班组轮流上线辅导。
疫情下亲子关系容易紧张
杭州某校一名高二男生,由于疫情无法回学校正常上课,又因小区封闭管理出不了门,只能和家人24小时呆在一起,一向爱跑好动的他只能打打游戏。这两天他开始上网课,父母就在旁边当起了听众,不停地督促他学习,为了不让他上网打游戏,更是提出上完课就要上交手机的要求,这下可把他惹急了。
孩子委屈,家长也感到无奈。
王海虹认为要想处理好亲子关系,父母先要情绪稳定好好说话,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而不是指责和不信任。“作为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希望孩子如何做,自己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邹永玲采用“以己为己”的心理学技术帮助一家三口达成家庭学习生活计划,这也是心理咨询师与受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非常奏效的共情技术。
负责该热线危机干预个案处理的杨欣说:“很多家长不懂孩子,也从来不愿意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杨欣心疼地说,“疫情期间,家长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焦虑转给孩子,整个家庭容易陷入焦虑紧张的气氛中。”
疫情下“青春期的烦恼”
“我想死,别拦我。”
2月10日夜里11点,杨欣被上海12355咨询平台“青小聊”的一条信息惊住了。
“这种类似情况数不清了,晚上哭得伤心泪决,第二天还要熬下去。”一个20岁女孩绝望地哭诉。
因为疫情,她见不到男朋友,两人闹矛盾,对方又拒绝沟通。“我心情糟糕透了,我要自杀。”得知她是学医学专业的,杨欣尝试与当下疫情相结合进行安抚,发现她还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别提我的爸爸妈妈了。”这句话让杨欣找到了突破口,杨欣从女孩的倾诉中感受到她缺乏家人的关爱,性格自卑,男朋友成了她唯一的精神依赖。于是杨欣迅速调整开导模式,女孩渐渐消除了抵触情绪。
杨欣接到的求助中,还有一名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她马上毕业面临医院招考,未来何去何从让这个在前线支援的医护人员感到迷茫。
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的她在这次疫情中开始重新审视医护人员的生存环境,她看到老师们一边顶着巨大的压力日夜奋战,一边还要面临病人投诉、医闹事件,身边的“战友”被感染等消极因素也让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疫情加剧了她对职业的恐慌,情绪比较低落,可以通过多运动和与朋友交流的方式来缓解情绪,积极面对,自我肯定。”杨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各地12355热线如火如荼
团福建省委权益部联合福建12355青少年服务台、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福州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协会等共同编写了《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指引手册》,为防疫一线的青少年事务社工提供行动指引与专业支持。
“目前线上线下运转良好,我们从求助青少年的反馈中了解到,大家不仅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抚,生活问题也帮助解决了不少。”团武汉市委的沈文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