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丨青少年相关法律知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由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FM96.3吉林教育广播联合打造的普法直播节目《以案说法》于每周二、周四7点30分到8点,在FM96.3播出,法官做客直播间,为您以案说法。

本期主题:

主讲人: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桃源人民法庭审判员秦童

精彩片段采撷:

主持人:学校拒绝接收残疾学生入学的行为违法吗?这里有一个案例:6岁那年,盼盼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场游玩,在荡秋千的时候不慎从高处摔下,右腿被摔骨折。虽然经过治疗腿伤治愈,但盼盼再也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走路了。后来,盼盼一家三口搬到市里,盼盼也因此需要转学到市里的中学。盼盼的父母带她到住所附近的学校注册时,学校的工作人员发现盼盼不能正常走路,便对盼盼的父母说,学校不接收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让盼盼的父母带盼盼到特殊教育学校注册。请问,该中学拒绝接收残疾学生入学的行为违法吗?

秦童: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法定权利,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因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而有所区分。根据《教育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学校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弘扬平等精神,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拒绝招收残疾学生。案例中的盼盼虽然右腿有残疾,但不影响其接受普通教育。学校应为其平等、无障碍地参与学校生活提供便利条件,而不能因其身有残疾而拒绝接收。

THE END
1.成都社会科学在线法律出版社 2003年7月 鲁篱(西南财经大学) 19、《在权利话语与权力技术之间——中国司法的新思考》(专著) 法律出版社 2003年3月 左为民 (四川大学) 20、《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专著) 人民出版社 2003年11月 唐代兴 (四川师范大学) 21、《巴蜀佛教碑文集成》(古籍整理) https://www.cdsk.org.cn/detail.jsp?id=1249
2.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9.学而优则仕(四字法律名词)—知识产权。 10.妈妈的吻( 四字法律名词)— 亲子鉴定。 11.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一部法律名称)—“食品卫生法”。 12.置之死地而后生(两字法律名词)—遗产。 13.聚众闹事( 四字法律名词)— 合同纠纷。 14.反攻(四字法律名词)—正当防卫。 https://qspfw.moe.gov.cn/html/stuworks/20200903/17690.html
3.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法律作为维持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规则,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了解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对青少年朋友来说同样如此。 《六五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分为法律基础知识、青少年权益保护、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这三篇,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我国的基本法律、家庭生活权益保护等内容。 第一http://3g.sdchina.com/show/3144122.html
4.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内容2、对毒品的有关条例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法律对于毒品的处罚相当严厉; 3、使中学生了解现在流行的毒品的传播方式,提高警惕,小心第一步; 组织形式: 第一阶段: 老师讲述,主要是有关毒品的有关知识、法则、以及诱导青少年吸毒的主要伎俩和有关防范措施; 第二阶段: https://gq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7577
5.全国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启事新华时政“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是网络关爱青少年系列行动之一,旨在调动青少年学习了解互联网法律知识的热情,增强青少年对网上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促进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欢迎广大青少年网友踊跃参与。 一、竞赛主题 二、竞赛时间 1、答题环节:11月6日至12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wlgaqsnxd/index.htm
6.2022年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法律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docx第第页共72页37.我国社会主义法一般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X)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V)立法技术主要是指立法表达技术。(V)法律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V)4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对象是人民群众及社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6301994.html
7.法治教育基地策划内容: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使青少年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同时,让他们学会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的兴趣,检验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成果,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https://93510498.b2b.11467.com/m/news/630690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