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近3年来,青少年来电数超过总来电数的15%,其中2020年占比15.2%,2021年占比16%,2022年占比18.3%。
案例一:求助热线后告别厌学,重拾信心
何爱芹是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中级心理治疗师,她接到的年龄最小的求助者只有8岁。
16岁的小月(化名)自从读高中开始就出现了厌学心理,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勉强去上学,但是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断重复着自己考试失败的情形,反复思考活着的意义。小月终日郁郁寡欢,连吃饭走路都莫名落泪,晚上入睡困难,课堂上焦虑不安,容易走神,陷入了一种无边的绝望,总是控制不住想要逃离学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小月也被折磨得精疲力尽,她很清楚自己出了问题,渴望有人能够拉她一把,于是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听完小月的讲述,何爱芹敏锐地感觉到,学习困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小月更难承受的是她内心的压力。当成绩不好,会遭受人格层面的歧视,被父母认为是不努力和有问题的。不仅是因为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更重要的是自信、自尊的剥夺。因为学习,与父母的关系坏掉了,社会支持系统也坏掉,所以小月本质上不是厌学,而是厌世。
案例二:遇到疑似校园霸凌,要积极寻求帮助
15岁的小芳(化名)是名初三住宿生。最近她和2个好朋友吵架了,谁也不理她,也拉着其他3个宿友一起不和她玩。小芳很难受,晚上在宿舍根本睡不着,总觉得舍友都在说她坏话,很害怕。和妈妈说了,妈妈说不要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可是,小芳觉得很困难,每天都很抑郁,也很害怕,于是主动求助热线。
广州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日趋年轻化
据了解,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17家心理援助热线试点单位之一,自2007年成立至今,始终坚守全天24小时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截至2023年6月20日,累计接听279956例,其中高危来电33809例,多次成功挽救来电者的宝贵生命。
开通“医院-学校”联动绿色服务通道,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活动宗旨是通过多种方式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周亮介绍,目前广州176个街道均各配置至少一名精神科执业医师,所辖11个区均设有公立的精神专科医院或精神科床位。全市精神科编制床位密度为55.6张/10万人(要求28张/10万人),超过国家精神科床位中等配置46.4张/10万人口的水平。开展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技能培训,市精卫联合广州心理卫生协会、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中心等组织开展学校心理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开展常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应对技巧和危机干预培训。2023年已举办校长学堂、教师培训和家长讲座数十场,累计参加人数超过16万人次。开通“医院-学校”联动绿色服务通道:和市教育局紧密合作,推动各区教育局、市属各类学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签订心理健康服务转介和技术支持协议,建立多级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服务转介绿色通道,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及时就诊。“如果班主任、科任老师或者学校的心理老师发现处于危险中的孩子,就要及时启动绿色通道,尽快给孩子安排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门诊评估,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去急诊。”
注意日常生活里的细节,孩子心理问题可及早发现
杨婵娟介绍,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神经发育障碍、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社交恐惧等,表现在情绪、行为、学习、人际互动,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异常。
如何及早发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杨婵娟表示,要留意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果孩子跟同龄的大部分孩子相比,出现异常的情况,或者跟自己的既往一贯表现不一样,就要提高警惕了。具体的表现是:亲子关系或者跟同龄孩子的相处出现问题;学习状态不佳,注意力集中不了,学业没法完成,作业经常拖拖拉拉等;社会活动方面突然出现大的改变,比如本来很喜欢打球的,最近不去打球了;睡眠出现障碍,连续失眠,白天总是很困倦;食欲改变,暴饮暴食或者不思饮食;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但是各种检查却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就要留意孩子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发现了孩子出现一些异常应该怎么办?“建议还是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干预,是疾病就按病来治疗,如果是简单的比较容易解决的心理小问题,就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通讯员:宋易倩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