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律师团队保驾护航、案子包赢包胜诉……当前,一些法律咨询公司利用低价引流、虚假承诺、超出规定范围招揽法律业务。普通市民难以分辨标准职业照背后的这位律师是否是“真律师”。记者了解到,当前福州法律服务市场中,不少法律咨询服务类公司打着“低价牌”揽客源,还称能提供诉讼服务。
有市民听信了法律咨询公司的虚假承诺,交钱后才发现猫腻,最后反成被告。鼓楼法院法官提醒,“假律师”常活跃于看守所、交警大队、医疗机构附近,借机招揽业务,当事人如需寻求律师帮助,应到正规律师事务所办理委托。
法律咨询公司低价引流
记者购买下“XX律师团队”的9.9元咨询套餐后,客服人员称,需要咨询可到仓山万达广场。是否是律师事务所?全称是什么?对此,客服人员并不正面回答。当记者提出想与辩护律师面谈时,客服人员却发来另一位于鼓楼区西洪路的律所地址。
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搜索“法律咨询”,共有5992条检索结果。据消费者反映,有的咨询公司前期冒充律所,收钱后让客户自行提交立案;还有的夸大承诺“案子包赢”“包胜诉”,声称可为当事人挽回全额损失,收钱后“失联”。
一桩官司变两桩
市民花钱找律师反成被告
2022年,福州市民王先生因发生工伤事故久卧在床,无法自行向公司主张赔偿。“我在养病期间,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某法律咨询公司的宣传视频,于是我就联系到对方。沟通中,工作人员宣称负责我案件的是劳动争议类案件资深律师,还明确表示我的伤情能够达到工伤十级。”王先生说,在工作人员的游说下,他于2022年7月签订协议书,先缴纳了3000元。
在协议签订后,该法律咨询公司却称,王先生达不到工伤十级,并以申请工伤鉴定需要疏通关系为由要求王先生给付一定数额的“关系费”。王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掉入对方精心编织的陷阱中。不仅如此,王先生还反被对方一纸诉状告上鼓楼法院,要求支付剩余服务费1万元。
鼓楼法院经审理认为,某法律咨询公司作为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无代理诉讼资质却包揽了律师事务所从事的有偿代理民事诉讼业务,超出其经营范围,因此协议书中关于开庭费用约定的条款,应属无效。最终,鼓楼法院判定某法律咨询公司主张王先生另行支付服务费1万元于法无据,不予支持,驳回该诉讼请求。
开设法律咨询公司无资质要求
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记者从鼓楼区市监局处获悉,设立法律咨询公司只需要办理营业执照,按照设立一般公司的流程,就可以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鼓楼法院法官提醒当事人应注意“三看”。一要看证件,正规律师均持有司法厅颁发的律师执业资格证,当事人可以根据律师执业证号码到当地司法局的官方网站上查验真伪;二要看场所,“假律师”常活跃于看守所、交警大队、医疗机构附近,借机招揽业务,当事人如需寻求律师帮助,建议到正规律师事务所办理委托;三要看手续,正规律师事务所会与当事人签订正式的委托代理合同,并开具等额的代理费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