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晓娜摄影
本网讯(记者张晓娜)1月11日,占地面积约4100平方米的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据了解,这是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也是目前省级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今后,群众进“一扇门”就能享有公共法律“全服务”。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入到全新的阶段。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在揭牌仪式上致辞。张晓娜摄影
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尹航和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为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苗林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将围绕群众基本需求和普遍需要管理好、运营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首都法律服务资源,统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律师调解、普法宣传等服务资源进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整合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形式,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一站式、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与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揭牌的还有“北京市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北京市涉台公共服务中心”。据了解,上述机构是北京市司法局为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中心引进优质律师、公证、调解资源并策划成立,旨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的法律服务。
受援农民工将写有“为民工排忧解难廉洁奉公”的牌匾,赠送给北京市法援中心。张晓娜摄影
揭牌仪式上,几位受援农民工将写有“为民工排忧解难廉洁奉公”的牌匾,赠送给市法援中心,表达感激之情。此前,法律援助律师为几位农民工发放追讨成功的近十万元工资款。市公服中心主任马品芳、法律援助律师王佳为农民工发放被追回的工资。
针对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特色,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宋岚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其最大的亮点和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半包围式窗口保护群众隐私。中心整体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服务区、功能区和办公区。在一层服务区,开辟了开放式和会客式接待窗口,开放式窗口,主要办理需求单一、流程化的事项;会客式窗口,主要办理情况复杂、私密性要求高的事项。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宋岚表示,会客式窗口全部采用半包围设计,在让群众倍感温馨的同时也保护了其隐私,是公服中心的一大设计创新,体现了首都的人文关怀。
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全业务覆盖。公服中心是北京市司法局倾力打造的综合性、一站式、示范式为民服务窗口,涵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服务、律师公益服务、司法鉴定服务、听证服务、宪法宣传展览等八大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