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棘手的法律问题,咨询是第一步。到哪儿咨询?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从“窗口”到“门口”,从法律咨询到多元联动调解,贴近生活、方便群众的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日趋完善。
抬头可见覆盖城乡
“村里的律师来了,快去问问!”在村干部的提醒下,老刘来到村里的“法律诊所”寻求帮助。值班律师了解事情原委后,协助老刘收集工资转账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能证明他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并建议他申请劳动仲裁。出了门,老刘长出了一口气,他已经拿定主意,按照律师的建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其中法律咨询是需求量最大的一项业务,家事关系、劳动纠纷是热点。市司法局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作用,法律顾问驻村、进社区“坐堂问诊”,以案释法、以法促调、以调促宣,依托实体平台,面对面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治宣传,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法律服务送到了家门口,遇到难事时,大家就不会‘病急乱投医’,遇事找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副科长狄宗仁介绍,除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市已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1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358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我市已连续5年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去年是“增质提效年”,市司法局甄选693名专业法律服务人员、269名援助律师派驻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回应法律咨询的基础上,聚焦农民工、残疾人、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民事、刑事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
触手能及便捷在线
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需要实体平台支撑,更离不开线上平台等便捷的服务模式。我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在全省率先实现365天“7×24”小时在线,接入针对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跟踪回访机制,并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后台整合“互动并行”,线上线下共融互通。市司法局按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3+X”的基本模式,夯实基础建设,推动太原市法律服务网、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融合发展,让公共法律服务从群众指尖走到心间,更加便捷高效。
多向发力精准服务
物业服务不到位、高空坠物被砸伤、房屋漏水很闹心……万柏林区司法局把人民调解室“搬”进小区物业,还在居然之家河西店成立全区首个商圈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居民与物业公司、商家发生矛盾纠纷,又多了一个“说理的地儿”。
太原仲裁委员会民商事调解中心向全市10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派驻商事调解员,提供公益性商事纠纷调解服务和公益性商事法律顾问服务,全力化解商事领域矛盾纠纷。
市法律援助中心全面推行经济困难说明和个人诚信承诺制度,用一纸承诺代替困难证明,大幅简化填报资料程序,细节之处,体现了对弱势人群的特殊保障,应援尽援,为弱势群体实现公平正义撑腰。
只有不断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才能制定“适销对路”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路上,市司法局统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仲裁、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让群众遇到问题找法“有门”、靠法“有路”,推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走进千家万户。记者辛欣通讯员牛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