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带领广大法学会会员、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护航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区法学会的重要任务。”重庆市江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雷德环介绍,近年来,江津区法学会立足基层法治实践,探索创新“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切实精准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其中,“三联”即区法学会理事会成员分组联系会员,会员分组联系片区工作站,片区工作站联系辖区单位;“三服务”即一学校、一企业、一治安重点整治地区至少配备一名法学会会员对接服务。
在“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下,江津区法学会狠抓自身建设,发展壮大优质会员队伍,深入学校、企业开展“点单式”服务,进一步充实“小天平”法律志愿服务团力量,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激发基层法治建设活力,为更高水平的平安江津、法治江津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分会建设,发展壮大优质会员队伍
“江津区法学会高质效加强队伍建设,首创在区县法学会下设置法学分会,设立教育、行政执法等行业分会7个,镇街分会2个,法学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个人会员由成立之初的95名发展到882名,发展团体会员25个。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会员662人,律师、法律工作者108人,高素质的会员队伍规模持续壮大。”江津区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高质量的会员队伍,为江津区法学会各项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五年来,江津区法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专项课题研究10余个,会员撰写的《关于整治假冒巡游出租车的司法建议》被新修订的《重庆市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条例》采纳。22名会员成为江津区委决策咨询专家库成员,为成功引进渝丰电缆、海亮铜管等18家重点企业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江津区法学会加强对148所学校、80家企业、7个治安重点整治地区联系服务。99名会员担任全区301个村居法律顾问,为基层治理贡献积极力量。
今年以来,江津区法学会还组织区法学会理事、会员以及各政法单位、法学会工作站等,以反诈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国家安全、禁毒、反邪教、交通安全等内容走进中小学、高职院校,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让青春与‘法’同行”主题法治宣讲活动。
送法进园区,为企业健康发展纾困解难
以法律服务不断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也是江津区法学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几年,江津区法学会组织会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法治服务,为280家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出具“体检报告”285份,提供咨询服务500余次,有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深度参与平安建设,发动会员积极参与非法集资案件化解、重点房产项目处置和信访接访等工作;组织95名会员成立江津综保区、德感西部食谷等7支法律服务团队,深度服务工业经济。
江津区法学会积极参与制定《江津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减成本增效益“十条措施”》,指导建立“点对点”法律服务联系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280余场次。设立全市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调解商事纠纷案件470件,涉及金额近4000万元,有效维护了企业利益,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应有贡献。
此外,江津区法学会还与江津区工商联深度合作,支持区工商联提升法律服务能力,会同工商联推动法律服务机构、商协会组织建立双选结对机制,指导民营企业选聘法律顾问,建立法务部门,健全企业经营、决策、论证等专业法律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已有32家法律服务机构、110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为368家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服务。
“小天平”普法志愿服务队为基层法治注入活力
“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是离婚冷静期?”“农民工如何办理暂住证?”……今年3月1日,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法治广场气氛热烈,当地群众在观看法治文艺演出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知识问答,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
“小天平”法治志愿服务团吸纳全区广大法学会会员、法学法律工作者、平安志愿者、村社网格员等参与,在区级层面组建志愿服务总队,按服务领域、行业、社会群体和镇街等组建志愿服务分队,在村(社区)、网格等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融合基层“红领巾”“夕阳红”“蓝马甲”等志愿服务队伍31个,组建100人普法讲师团,开展法治宣讲100余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1500余人,培养13名金牌调解员,共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0余起;开设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个,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为基层治理积极贡献力量。
志愿服务还与“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八五普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活动结合,在“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下,“小天平”法律志愿服务团深入开展法治文化演出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万余份,宣传服务人群超100万人次。2名服务团成员获评全国普法先进个人,3名成员获评全市青少年普法先进工作者,2名成员分获全市抗疫先进个人、最美志愿者。
原标题:《创新“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激发基层法治活力重庆市江津区法学会为更高水平平安江津、法治江津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