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9日讯(见习记者陈卓妤通讯员张嘉聪赵云卿)“我是外卖员,我和公司有劳动关系吗?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吗?”“网约车平台没有按照约定管理司机要承担违约责任吗?”……对于对新业态劳动者来说,这类新问题困惑不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以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新业态劳动者大幅增加,同时,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外卖小哥图片源自新华社
多方联动,新业态法律服务通达优享
在来电中,值班律师一一答复了何某咨询的问题,并介绍了法律援助政策和申请流程。“何某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属于法律援助申请受理范围,但何某已离杭,现场申请成本过高。”律师直言,摆在当事人面前的困境也显而易见。
如何快速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临平区法援中心了解情况后,远程指导何某通过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专区进行了线上申请,及时审查何某在线提交的申请材料并指派了承办律师。随后,律师指导何某办理委托手续,确认案件事实及追索的具体金额,提交临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律师指导何某收集证据材料,并积极与仲裁委及快递公司沟通,一方面从专业法律层面分析公司拖欠工资导致何某被迫离职的不当之处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公司表达何某目前的生活困境以及现实压力。最终在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一次性支付拖欠的工资及相应补偿金。
据介绍,临平区司法局还牵头搭建党建联建平台,汇聚司法行政、工会、人社、高校等多方力量,整合优质资源、打破界限壁垒,通过党建“五联”强化市法律援助中心、区司法局和镇街的三级联动,下沉专业服务力量,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实现新业态法律服务通达优享。
“新临法援”,法律服务享有“绿色通道”
据悉,“新临法援”工作站自5月设立以来,已开展普法专题讲座12场,提供咨询、代书、援助、调解等“一站式”法律服务530余人次,减免法律服务费230多万元。
多元解纷,畅通新业态法律服务“快车道”
“我想感谢临平区的调解员,感谢政府培养了这样一支办事高效又一心为民的服务队伍……”这是网约车司机秦先生写下的感谢信。
今年4月,秦先生向某租车公司租用了一辆电动汽车,双方商议押金6000元,租用期限3个月。到期后,秦先生按期还车,租车公司承诺押金30个工作日退回。可一个多月过去了,押金没有退回的迹象,秦先生多次沟通无果。“无所谓,你去起诉好了!”态度恶劣的租车公司不以为然。
秦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求助人民调解。调解员释法讲理后,租车公司终于吐露真话,是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又不想对外讲才“摆烂”,并表明会尽快退还。当天下午,6000元押金就退回了秦先生的个人账户中。
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切实解决矛盾纠纷才是硬道理。
临平区司法局健全完善大调解格局,推进“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通过用好园区驻企驿站、公共法律服务驿站等,当地增加了快递工作站点、物流园区、重点商圈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集中场所调解员派出频次,畅通新业态多元解纷“快车道”。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新业态从业者化解矛盾纠纷170余件。
“我是外卖员,我和公司有劳动关系吗?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吗?”“网约车平台没有按照约定管理司机要承担违约责任吗?”……对于对新业态劳动者来说,这类新问题困惑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