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普法宣传教育。
法律服务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身边免费的法律服务,质量如何保证?
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法律咨询,为当事人提供“助”与“扶”
“被单位无故开除了,怎么办?”“买房过程中,被中介欺骗了,如何维权?”……
3月20日一早,记者来到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接待大厅,前来咨询的人已经排起了队。
如今,“遇事找法”的观念深入人心,“用法律化解生活中的难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为自觉。这一点,对于在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的李宝剑律师来说,感受尤为深刻。
一问一答之间,关涉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具体感触和期待。“我是社会律师,每周来这值一天班,接受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李宝剑律师介绍,每位群众从这里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法律服务。
图①: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受理群众法援案件。
图②:法律援助律师进入群众家中了解情况。
法律援助,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法律援助,是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对于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除了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还会指派专门律师为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综合科工作人员宋岚介绍,法律援助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重点服务对象是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
今年1月底,在北京市丰台区打工的农民工米师傅和5位工友,就通过法律援助拿到了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法律援助帮了我们大忙!”米师傅表示,讨要补偿的过程中,不仅全程有专业律师指导,而且还是免费的!
原来,米师傅等6人在单位从事操作工作,平时工作认真努力。没想到,去年10月,单位以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为由,要求解除双方劳动合同。2018年11月21日,米师傅和工友来到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经过审核,米师傅等6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我们立即受理了申请并在当日完成了指派工作。”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林鹭介绍,指派的朱奉君律师具有办理劳动纠纷的丰富经验,负责为米师傅等人在劳动争议索要工资和赔偿金仲裁阶段提供法律援助。
最终,经过庭审调解,涉事单位听取了律师意见。“调解既缓解了双方的紧张关系,也为米师傅等人争取到了最大权益,并保障公司顺利支付补偿金。”朱奉君律师说。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宋岚表示,律师坐班法律咨询台的重要意义,就是为弱势群体打开法律服务的大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法治的关怀和温暖。
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国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5.2万件,其中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1万余件,51.5万人次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131.8万人次农民工获得免费法律咨询;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5.1万余件被诈骗了怎么申请法律援助,5.4万人次残疾人获得法律援助,20余万人次残疾人获得法律咨询服务,有力帮助大量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民意窗口”,法律服务更有针对性
图③: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向市民解答法律援助政策法规。
图④: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大厅内,法律咨询接待窗口接受群众咨询。
免费的法律服务,质量同样有保证
在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还有公职律师参与跟案,保证重大案件的法律服务质量。“公职律师跟案,一方面可以提升公职律师的法律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公职律师法律程序熟,也能更好地督促法律援助律师尽职尽责。”宋岚同时也有公职律师的身份,“去年我以公职律师身份,参与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通过与法律援助律师的配合,案件得到了圆满处理,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