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京司发〔2022〕40号
《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2022年11月4日北京市司法局第10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司法局2022年11月15日
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十三)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精准服务。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有效归并整合,建立完善转接机制,优化座席设置,按照统一标准与网络平台对接,提供“7×24小时”服务,接通率和满意率均不低于90%。提升热线平台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对现有坐席律师进行专业分类,与群众来电进行相对精准的匹配。进一步加强热线答问标准化知识库建设,提高应答标准化、一致性,强化回访评价、数据归集和分析。(十四)优化升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加强北京法律服务网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立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服务流程、统一受理指派、业务协同办理、服务全程监督、质效科学评价、智能大数据分析研判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强化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及时、高效、权威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查询、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数据信息查询、参照案例查询、司法行政和公共法律服务办事指引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自助下单、智能语音及文本客服等智能化应用水平,提高在线咨询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北京法律服务网在线办事功能,实现“一网通办”。
(十五)推进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推进实体、热线、网络平台深度融合,加强运营管理,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实现人民群众法律需求“一端发起·三台响应”。以网络平台为枢纽,不断丰富完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业务协同综合调度平台的信息枢纽作用,全面提升平台服务接入、流转调度、持续迭代、数据治理等各项基础能力。
制定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标准体系,普遍实现由有经验的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持续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加强对民非法律援助单位的指导监管。(二十二)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和使用衔接。贯彻落实北京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出台配套规范性文件。加强司法鉴定机构建设,优化布局、规模发展。落实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完善保障措施。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开展认证认可、能力验证工作,实施司法鉴定资质认定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确保司法鉴定质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质量评查和能力评估。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司法鉴定机构等级评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业务指引,提高司法鉴定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三十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京津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协作交流。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涵,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便利共享和高端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深化法律服务行业监管管理协作,推动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区域法律服务市场。(三十四)培育国际一流法律服务机构。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多元化发展,积极参与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创建,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和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加强仲裁机构专业化国际化建设,持续改进仲裁规则,拓展国际仲裁业务,培养涉外仲裁人才,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推进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积极拓展律师服务领域,支持北京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工作。
(三十五)加强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围绕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北京市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科学规划和组织实施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优化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结构。加快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