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从扫盲工具到文化桥梁——《汉语拼音方案》走过不平凡的60年

2017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学习汉语拼音。(资料图片)

访谈嘉宾:

吴本渊国家行政学院退休干部、吴玉章同志之孙

陈章太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国家语委原副主任

李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赵国成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

张伟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范诗银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翟京华北京育民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60年,一个甲子。

从1958年2月11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批准并决定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起,至今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60个年头。如今,汉语拼音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汉语拼音使很多人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写作、互通信息,能够利用互联网处理公务、商务等事务,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好工具、好伙伴。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座谈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界代表100余人,共同回顾汉语拼音研制的历程,研讨推广和应用汉语拼音的历史经验与时代价值。

汉语拼音从诞生到缔造奇功伟绩

记者:《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推行60年来,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对国家、社会、个人、事业乃至世界都作出重大贡献。怎样认识《汉语拼音方案》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功绩?

吴本渊:为什么要搞汉语拼音?我爷爷、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说,其实当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用一个好方法来扫除文盲。

1940年,我爷爷在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成立大会上说过:“中国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果全国满是文盲是建立不起来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没有文化的国家是强盛不起来的。这就是他致力于、热心于探索、推动文字改革,推动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初衷。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盲率达80%以上,党中央为了能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特别重视扫盲和文化普及,开展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制定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刚解放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代写书信的小摊。

陈章太:60年来,《汉语拼音方案》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即前30年和后30年。前30年,它为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扫除文盲,普及学前教育,促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发展,广泛用于排序、检索、人地名拼写、电讯传输、计算机输入、语言信息处理、网络运行和社会交际、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为国家、社会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创造条件、打下基础。《汉语拼音方案》从国家标准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标准,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记者:作为小学校长,您怎样看待汉语拼音的文化价值?

翟京华:汉语拼音虽然历史不长,但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是助力扫盲。中国现在是全世界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汉语拼音为扫盲、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作出卓越贡献,也为建设文化强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力量。

二是提高识字率。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汉语拼音又是语文学习的辅助工具。小学生要在小学阶段掌握3000个常用汉字,第一学段认识1600个。借助汉语拼音,学生可以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汉语拼音特别有利于自主学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进行阅读、写作、查阅字典,自主拓展知识疆界。一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汉语拼音读物,写汉语拼音日记,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是普及中华文化。没有字母,人们只能靠口耳相传来学习。汉语拼音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普及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减轻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对传播汉语文化有重要意义。

古老汉字成功驶入信息化快车道

记者:人类文明史早期产生了4种文字,只有汉字在经历了多次形体变化,大量使用形声字后一直流传到现代,并基本保留了早期形态。在信息化时代,所有文字符号系统都面临信息编码、检索查询等信息技术问题。然而,古老汉字成功驶入了信息化快车道。汉语拼音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李蓝:《汉语拼音方案》是以26个拉丁字母为拼写符的。从1605年到1958年,汉语和汉字的拉丁符号拼写方案走过了353年。这是一个历史的选择,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汉字具有超语言、超语音的特点,千百年来,尽管汉语方言分歧严重,但人们都使用同一种汉字。汉语和汉字需要一种符合语言学理论、直接反映读音的拼写符号,在信息时代尤其如此。

信息化的含义主要是信息编码和信息交互。在现代社会,汉语既要接受外来词语,也要进入国际社会,尤其是中国的人名、地名、机构名、事物名等,都要进入国际编码系统。1977年,汉语拼音取代了威妥玛氏拼音,在国际上通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使用汉语拼音来学习汉语、认识汉字,这对于习惯使用拉丁字母的外国人来说尤为方便。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汉语拼音在中文电脑汉字输入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汉语拼音字母是拉丁字母,在利用键盘输入汉字时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直接使用国际标准键盘。

如今,汉语拼音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新闻出版、字典辞书注音、图书排序检索、产品型号及代号等领域。一些大型数据库如病历、人事档案、户籍管理等,汉语拼音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为壮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研制新文字时,汉语拼音方案是研制新文字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汉语拼音延伸成为国际的文化桥梁

记者:周有光先生曾说,汉语拼音“原来是国内的文化钥匙,现已延伸成为国际的文化桥梁”。多年来,孔子学院总部在结合《汉语拼音方案》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国成:孔子学院开到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哪里。目前,中国在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现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累计开设各类汉语班次41万个,各类面授学员达916万人。

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它为国际汉语教学打开了一扇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教授汉语,大大加快了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许多汉语拼音词汇已进入外国辞书报刊,受到普遍欢迎和应用。《汉语拼音方案》对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加强中外各领域交流合作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汉语拼音是国际汉语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在孔子学院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中,由于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读音,初级阶段一般都采取拼音先行的方法来帮助汉语初学者快速入门。可以说,汉语拼音作为国际汉语教学中规范的拼写注音工具,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汉外语音对比、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汉语拼音方案》是汉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韵、调训练的重要依据,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是合格汉语教师的基本标准。在公派教师、本土教师和志愿者教师招聘考试中,汉语拼音是重要的考核内容,尤其是具有汉语发音特点的声调、儿化、轻声等内容。在外派教师培训中,《汉语拼音方案》是“现代汉语”教学的核心课程;本土教师培训更设置专门的正音课程,规范汉语发音。

在推广汉语水平考试方面,汉语拼音对推广汉语考试和贯彻“考教结合”理念意义重大。孔子学院总部推动汉语考试改革,先后研发并实施新版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和商务汉语考试(BCT)。为了降低学习汉语的门槛,鼓励学生积极性,HSK和YCT对低级别卷面试题进行了拼音标注,减轻了初学者对汉字的畏难情绪。由于汉语拼音输入法的普及,使得HSK机/网考得以大力推广,考生人数逐年大幅提升。

汉语拼音的特殊意义和新韵研究

记者:《汉语拼音方案》对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有怎样的特殊影响和意义?

张伟:汉语拼音深刻影响了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听力和视力残疾人的教育、生活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其中听力和视力残疾人3300多万,他们只能使用手语和盲文。

1958年7月,《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不到半年,以该方案为基础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出台,让聋人通过学习汉语手指字母拼打出汉字音节,作为识字的“拐棍”和发音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聋人教育、手语书籍中广泛使用至今。《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后,现行盲文仅进行微调就和《汉语拼音方案》整体一致,也是一直使用至今。盲人朋友通过盲文可以学习复杂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没有盲文,很多工作就无从开展。

手语和盲文作为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听力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语言文字。汉语拼音的推广使用有力推进了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进程,为进一步保障听力和视力残疾人的语言文字权利创造了条件。《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在2017年底由国家语委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语言文字规范,今年又经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同意正式发布,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

《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使手语、盲文和汉字、普通话有了密切联系,为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的研制、推广和使用创造了条件,推动提高了手语和盲文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提供了便利。

记者:从中华诗词看,从古至今,韵书的研制和刊印从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以来,诗友们对新韵书的呼声日渐高涨。这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范诗银:中华诗词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律,也就是平仄;一个是韵,也就是押韵。汉语拼音的注音,是当下不少诗人用新韵创作的自然依据。

中华诗词学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与汉语拼音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底,学会接受了教育部委托的新韵研究任务。通过对社会上新旧韵书和诗词创作实践经验的分析,我们认为制定一部新韵书,一是要有法可依。当代诗词的声韵应该是普通话声韵,韵书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法律依据。二是要有理可依。这个理,简而言之,就是《汉语拼音方案》所具有的音韵学理依据,就是新韵书的音韵学理依据。三是要有实践经验可依。中华诗词学会的3万多名个人会员和260个团体会员以及广大诗友,每年创作难以计数的诗词,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用韵经验。

经过反复论证,确定新韵书的韵部划分与《汉语拼音方案》相一致,与传统诗词艺术相衔接,与当代诗词创作实践经验相融合,并吸收首都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部分研究成果,将韵书定名为《中华通韵》(十六韵),于今年4月24日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结项鉴定。此外,我们还组织了新韵诗歌创作活动,探索开展《中华通韵》实验教学,社会反响良好。

开展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汉语拼音教学

记者:汉语拼音一般是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内容。学习者的低幼化,拼音字母的复杂化,会给学习带来一定难度。作为语文特级教师,您认为该如何打造汉语拼音的教学特色?

翟京华:统编语文教材因人制宜,降低难度,精简结构,形成了一个贴近小学生特点、切合教学规律的“汉语拼音小学教学版”。

拼音教学要化繁为简,表现在合并同类、分流处理。例如,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分为7类:有双唇音、齿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等,此类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不出现术语,不当作知识来讲解,而作为技能来运用。只对易混淆的声母强调一下发音部位和方法,如对于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让学生把手放在嘴前体会比较。

小孩子学拼音,要学得有趣,化枯燥为生动,化陌生为亲和。当知识染上情感色彩、富有情趣,就好学好记。孩子的拼音学习一般有三个重点、三个难点:三个重点,一是读音准,字形清。二是拼读熟。注重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孩子拼读的兴趣。三是书写规范。占格位置,笔画书写不与英文字母混淆。三个难点,一是省略规则。若省略规则不熟,容易造成看到的读错、拼写的出错。二是标调规则。音节标调要标在6个单韵母上,有些音节中同时含有几个单韵母,可用标调歌帮助记忆标调规则,这样标调不会错。三是理解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指的是无须拼读的音节。

THE END
1.被遗忘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到底长什么样子?今天要聊的,就是《汉语拼音·文化津梁》这本书中提到的一段小插曲,本来上周日就开始动笔,结果拖拖拉拉写了大半周,直到今天才算成型,回头一看,热点早已飞到爪哇国去了。闲话不表,进入正题。 每一个方案出台之前,都会经过若干的草案阶段,《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如此。 https://www.163.com/dy/article/CB91POC9052184M7.html
2.普通话知识竞赛问答题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答:《汉语拼音方案》。 2、《汉语拼音方案》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答:1958年2月11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 3、《汉语拼音方案》是由哪个部门批准的?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http://www.qingshuihe.gov.cn/zjqsh/qshgk/yywz/201702/t20170214_509297.html
3.《国家记忆》20190912周有光和汉语拼音方案《国家记忆》 20190912 周有光和汉语拼音方案 选集 更多 《国家记忆》 20241213 南京大屠杀新证 《国家记忆》 20241212 清水北上 固本浚源 《国家记忆》 20241211 清水北上 使命担当 《国家记忆》 20241210 清水北上 江河重塑 《国家记忆》 20241209 寻找杨明斋 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VSET100305498998/74ffaae4ebca4d81a106227989fd7c5d/index.shtml
4.我爱汉语拼音活动方案8篇(全文)一年级汉语拼音拼读大赛活动方案 汉语拼音是孩子走进语文天地的第一步,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识字、阅读、习作的基础。为了了解汉语拼音部分教学情况,了解一年级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一年组定于9月26日举行一年级拼音拼读比赛。参加对象:一年级学生。竞赛方式: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eds2swa.html
5.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A.注音字母B.《汉语拼音方案》C.国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注音字母 B.《汉语拼音方案》 C.国际音标 D.罗马字母急,急,急.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c177468b272b3760a9499173a58884dc.html
6.华语拼音单拼输入统一方案及智能转换翻译的制作方法后来有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华语拉丁化语音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一直到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及中国台湾所试用的《通用拼音方案》。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制订出来的,是在过去各种注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各种华语注音法的总结和发展。《汉语拼音方案》除了可以用来给中文方块字https://www.xjishu.com/zhuanli/55/02108930.html
7.新华视点丨《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推行65周年联通中国与世界2023年2月11日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推行65周年。65年来,汉语拼音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汉语拼音作为汉字注音的辅助工具,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从扫盲工具发展为汉字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汉语拼音已经走向世界,正与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来。本期节目邀请国家语https://m.jnnews.tv/p/953139.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内容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同时提出一些可供技术处理的变通方式。https://sites.lynu.edu.cn/yywz/info/1003/1041.htm
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6159—2012)GB/T28039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4年12月25日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https://www.sd-jnyz.com/news/46.html
10.对外汉语必备——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28039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4年12月25日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发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https://www.douban.com/note/66203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