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本常识概念原则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其特征有四方面: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

(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1)、保卫国家政权;

(2)、保护合法财产;

(3)、保护公民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法律的基本常识

4、犯罪的特征有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

(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这种形式的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则构成了遗弃罪。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8、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表现为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10、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

1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太度。

1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13、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

(2)、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常见的犯罪类型有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类型犯罪比较多。

15、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

THE END
1.法律简义(豆瓣)《法律简义》导读 / 郑玉双 第1章 法 律 法律的目的 法律,道德和自利 法律人 ··· (更多) 丛书信息 ··· 法哲学与法理论口袋书系列(共11册),这套丛书还有 《法理论有什么用》《法理论》《法哲学导论》《1965—1985年法理论的复兴》《写给学生的法理论》等。 喜欢读"法律简义"的人也喜欢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385992/
2.法律简义:一本法律世界的lonelyplanet《法律简义》 作者: [英]托尼·奥诺里 译者:郑玉双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4月 本书为“法哲学与法理论口袋书系列”丛书之一,丛书包括《法哲学导论》《法是什么?》《法理论有什么用?》《写给学生的法理论》《法律简义》。 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355297119407440384
3.口袋书系列《法理学简读》雷磊主编法学法理论伦理学方法论奥诺里的《法律简义》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导读性法学入门书,面向法律初学者或者对法律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该书展示了西方法制历程、政府的功能、司法实践的基本原理、犯罪和侵权、法律解释、法律与正义等法学基本议题。它有理论诉求,但又深入浅出。各个主题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该书既没有晦涩的术语,也没有艰深的理论,在https://www.163.com/dy/article/IM0U8LUB05521F9H.html
4.普法专栏法律是什么?行业资讯法律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生活的基本规则,也是一个社会、国家的民众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共同生活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范,具有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和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 二、法律的特征 1、由国家制定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http://anlihk.com/detail/id/83/cid/44
5.《法律简义》([英]托尼·奥诺里)简介书评在线阅读服务 由“当当”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关联商品 法理论有什么用 法理论 法是什么 当代德语法哲学 法哲学导论 1965—1985年法理论的复兴 法律简义 写给学生的法理论 法律单行本 法理学简读 法理论 法律简义 法哲学导论 法是什么? 法理论有什么用? 写给学生的法理论 当代德语法哲学 1965—1985年法理论的复兴 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59611.html?point=comment_point
6.公法学工作坊第23期举行师生研读《法律简义》2019年10月30日晚,公法学研究工作坊第23期读书会在学院南路校区主教310教室举行。本次读书会重点研读英国托尼·奥诺里著《法律简义》。该书由我院郑玉双副教授翻译,于2019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读书会由2016级本科生陈敏作为主讲人,2018级博士研究生刘学涛、2018https://law.cufe.edu.cn/info/1026/40797.htm
7.法律的基本含义(法律的概念是什么)1、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 3、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https://edu.iask.sina.com.cn/jy/3iHOk1sTcW3.html
8.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的本质与特征知识点公务员考试不同的工具论者认为法律是不同的工具,有政治工具论、伦理工具论、技术工具论、认识 工具论之别。 从以上所述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可以看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法的定义具有形式主义的或神秘 主义的特点,它们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揭示或故意掩盖法的阶级本质,而如果没有揭示这一层本质,任何一个法 的定义的https://m.huatu.com/2013/0808/68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