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卫生》的教学反思(共17篇)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用眼卫生》的教学反思(共17篇),欢迎阅读借鉴。

《用眼卫生》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

知道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有利于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懂得看电视,用电脑的用眼卫生要求。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认识美丽的世界,需要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如果视力不好,会给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必须从小重视保护眼睛,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预防近视。结合大屏幕演示和操练,让学生判断读写的正确姿势和不正确的看电视、用电脑的方法等场景或图片,使学生知道哪些姿势是正确或不正确的,强化正确姿势和用眼卫生的要求。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定期检查视力和用正确的方法做眼保健操的重要性。

在播放课件时,同学们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这些行为的对错,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这些东西是十分的熟悉的,大多数的同学一次就把所有答案都说出来了,但是有些同学在说出正确姿势时,自己却正在处于不正确的坐姿。所以以后要使用一些方法,比如成立小组长,让姿势正确的同学多强调,多纠正,多监督等,真正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以及多和家长沟通,对孩子在家看电视,用电脑时强调用眼卫生。

一年级上册从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色的秋天”,用同一情境图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由于第一次接触“用数学”,教材对例题和做一做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作了一定提示,像“4+□=□”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块内容还是比较难,特别是求部分数的问题。针对以前教学中出现过的问题,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处理,教学过程如下

1.加法应用题。

(1)(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指名说图意。

(2)认识大括号。

(3)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个”)

(4)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反馈,理解算式。

2.减法应用题。

(1)(出示第二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

(2)你能为这幅图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3)你觉得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理解算式。

3.对比理解。

(1)小朋友仔细看这两幅图,你觉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在大括号下面打问号,是要我们求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用加法计算;如果大括号下面是数字的,表示几部分的总数已经告诉我们,而是要我们求其中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几个地方有待改进: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只是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告诉大家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如果此时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一下,学生的理解起来会更简单,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在对比中我只是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学生说出问号的位置不同时,我急忙把话题接过,自己冲冲的总结了一下,以至于在后面的练习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在这里能让学生多说说,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再做一个总结,这样也许后面的教学会更顺利。

汉字输入是在英文键位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长期练习了英文输入练习,基本上掌握了输入的指法要求。汉字输入即要求有正确的击打指法,还要求学生掌握输入法的切换、中英文的切换和词组输入技巧与要求。如何让学生了解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如何解决输入过程遇到的常见问题?成为教学的重点。

一、输入法的切换

二、中英文快速切换

Ctrl键与空格键联合使用,可快速将输入方法从英文切到中文状态,再次按下Ctrl键与空格键,又可从英文转换到原来的输入方法下。

三、输入时只能输入大写英文字母

“CapsLock”键即大写字母锁定键,按下此键,小键盘上方的第二个指示灯亮,表示此前为大写英文状态,不管当前是什么输入法,只能输入英文大写字母,再次按下此键,即可恢复原来的输入法。

这些都是学生在汉字输入过程中常见问题,本着单个问题普遍讲的原则,现在学生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一个问题,词组输入原则要求简单、快速、准确,两字词可以将第一个字的拼音全部输入上,第二个字只输入拼音首字母;三字词、四字词或多字词可以只输入每个字的拼音首字母,即可快速识别要输入的词。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汉字输入和文字处理已成为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字输入在我们学校是三年级的内容,而从开学初四年级同学的表现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文字输入指法正确而输入速度比较快的都是家里有电脑,经常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由此我思考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对1、2年级学生在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也就是说新课标在拼音上的要求是认读,而不要求会写。

而在学习文字输入时,学生使用“智能ABC”——拼音输入的一种,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拼音的掌握既要会认会读还要会写,这就与新课标的要求有所出入。况且三年级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已不太接触拼音,这就给我们的文字输入教学设置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同学不会拼音或者很生疏,特别是在输入er、ao、yue等字的时候,学习好的同学也有困难。

上述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文字输入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大。因此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合理安排,借助一些打字软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玩中学会熟练输入文字,并定时的做一些复习练习,希望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有多提高。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认识了除法之后学习除法计算题的开始,是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成功之处:

在教学例题时前,我设计了两个热身。

挑战一:补充口诀和算式。这个版块主要让学生补充乘法口诀和算式中缺少的部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挑战二:看积想口诀。这部分设计是想求乘法算式的商。进而提出乘法口诀还有其他的本领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用这样的语言激发起孩子们学习乘法口诀新本领的学习愿望。当孩子们充满着好奇的愿望想学习这种新本领时,让同学们看一段他们亲身经历的秋游活动,直接过渡到例题的教学。

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教材上的例题是12个小孩做秋千,每2人一组,分成几组?整个例题用孩子们喜欢的视频呈现,将静态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动画,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问题出现后问孩子们,你会列式吗?这个问题难不倒孩子们,他们刚学过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这时我问孩子们:你为什么会列出这道除法算式呢?目的在于复习放学过的除法的意义。122=?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究,用12个圆片代替12个同学,每两个圆片一组,让孩子们动手探索,能分成几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很快会发现,都分成了6组。教师让孩子们看看是怎么分的,两只一组同样也是分成了6组。这时我提出:当我们没有圆片时,不能动手分一分了。还可以想出哪些办法也得出102的商呢?请孩子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小组讨论讨论,看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孩子们讨论时,我也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帮助,帮助孩子们组织自己的语言,鼓励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们提出不同的想法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需要老师赞美!

通过多种方法的介绍,我进行小节,实际上这么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想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2=10,进而想到必须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也就引入了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这时在看黑板上102=5的这道除法算式想的过程,和孩子们进行回顾。最终我们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诀算出了它的商。这时在出现试一试的两道除法算式,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当孩子们顺利计算出这两道除法算式商的时候,要强调你用了哪一句口诀?多问几个孩子,加强孩子们的印象。

例题和试一试仅仅让孩子们初步接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种方法,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这时就需要保持孩子们的注意力。低年级的孩子不能仅仅用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这样的练习方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都被这种情景所吸引,所以上课时效果很好。由一道乘法算式一道除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说算式和乘法口诀。这部分的练习都贯穿着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个重要的内容。整个练习孩子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不足之处:

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快速增长,百姓生活水平地不断改善,孩子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到了每年春节,孩子们手中都会拥有自己的压岁钱。它原本是一种礼物的象征,是长辈们带给孩子们吉祥、美好的愿望。

本次表达是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图中的几个同学正在讨论压岁钱的用法。“我们开个讨论会,讨论一下吧!”——这个对话提示的内容正是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讨论,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活动安排上,教师可以先提出此次讨论的主题,再把学生带入情境:春节里同学们都收到多少压岁钱呢?你收到了多少?这些钱都是谁给你的?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如:要认真听别人讲话,仔细了解他(她)讲的是什么;能够把自己的.看法较为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与别人说话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广泛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并给予积极地引导。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压岁钱怎么用才有意义”进行交流,对于学生比较好的做法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提示学生“我们要听听爸爸、妈妈的意见”。活动之后,教师针对此次活动提出的要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结。

对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看法、能够认真倾听的同学进行表扬。为了帮助同学们把压岁钱用的更有意义,老师可以为大家设计一个“理财计划卡”,请同学们结合自家的经济情况和实际需要把你压岁钱的使用计划填在上面,让本次表达训练得以拓展和延伸。

环节一:逐一出示条件,猜题导入。

环节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内容,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的例6、“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出示教科书第84页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再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的客车是有8排座位,前7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1排有5个座位,全班师生能坐下吗?

(2)全班读题后讨论。

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能不能一次求出坐不坐得下?

我们要算“坐不坐得下”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有多少个座位)

我们第一步应该先算什么?

应该怎样列式?

方法一:4×7=28(个)28+5=33(个)>30+2=32(个)

方法二:4×8=32(个)32+1=33(个)>30+2=32(个)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以上两个算式?

4×7+5=33(个)>30+2=32(个)

4×8+1=33(个)>30+2=32(个)

答:坐得下。

(3)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4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的客车是有8排座位,前7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1排有5个座位,全班师生能坐下吗?

30+2=32(人)

4×7=28(个)>32(人)4×7+5=33(个)>32(人)

答:全都师生能坐得下。

课后反思

反思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和积极验证”四个阶段。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上完课的第一感受:学生的思维没打开,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死气沉沉,算理不够清楚,教学效果欠佳。

经过各位领导以及同事推心置腹的评课,我豁然开朗。发现:1、学生不会观察信息

3、对于减法、加法算理不清楚,有些断章取义,思考不灵活

基于以上问题,我深刻反思,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数学教学水平处于幼儿园水平,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经验不足。

以后该怎么做呢?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减法和加法。

3、可以通过同桌互说,自己说,多种方式多说多练

4、理解算理要让学生就题论题,(1)、不能抓字眼【如:看到剩就用减法,看到和、一共就用加法】。(2)、也不能死板的说: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最好,就题论题,比如:从总数里去掉黄花的数量就知道了红花的数量,用减法:黄花的数量和红花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我想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彻底理解了,不管遇到什么题目也不怕了。

4、“还剩多少人没来?”当学生回答之后,我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问法。“还可以怎么问?”学生可能回答:“还有几人没来?还差几人没来?“再让学生选取最合适的问法。“还有几人没来?”这样就避免了看到剩就用减法,断章取义的弊端。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或实物,让学生知道求还剩多少?不一定都用减法,有时加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5、多听师傅的课,借助电脑多看教学视频,教材分析等,提高对教材的掌握能力。

我教学水平尚不高,还需努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发现、再思考,再分析进而总结,就会获得新的知识。创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在直角坐标下坐标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探索,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情境中引入,还是对新知的探究及拓广,始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人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本课从新知的引入到新知的拓广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提供了保证。本课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探索,使学生更深入体会到平面坐标系的作用,也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的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二、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但无论怎样精心设计的课,都会有问题的存在:

(1)学生观察的能力较弱。

低年级学生观察不全面,容易走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锻炼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估”的能力要加强。

估一估较短物体的长度时,比较接近实际长度,但估计较长的物体时,误差太大。根本就不知道大致在哪个范围。这应该和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点关系,现在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比较陌生,那又如何叫他估得准呢?所以数学一定要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在数学中经常感受到生活的味道。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并注重以开放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有想得和他不一样吗?”“谁有问题要问?”不断鼓励学生多角度得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尽管在课前的教案预设中,我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了“周到”的设想,但毕竟课堂是鲜活的,学生是有自己思维的,如在实录中有学生提出“还可以分远近观察”时,我没有马上给予否定或肯定,而是把这种想法让其他学生判断,促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激起火花,课堂也随之更为活跃起来。在接下去的巩固环节,学生更加投入思考,多角度地思考,个性化的问题,使课堂散发智慧的魅力。

一、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正确理解题意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题意。今天在教学第一道例题时,我用课件展示:“金色的秋天来到了,小朋友们到郊外去游玩,4个小朋友正一起追赶着一只美丽的蝴蝶,还有2个小朋友在干嘛呢?原来她们正在观察草地上的昆虫呢?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随即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小朋友从动画中很快理解了题意,正确列出了算式,同时也明确了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二、要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

明确所要求的问题是能否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例题时,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还注重让学生去找到问号,知道要求什么。因为在图画式解决问题中,问题的答案都是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如书上的“向日葵”图,它不但清楚地展示了两个条件――原来有7个向日葵,已经摘下了3个,图上还有问题的答案(有4个还没有摘下)。学生因为有“一图两式”的基础,答案往往有二种:7-3=47-4=3,所以,让学生明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了问题后,让学生再把条件和问题结合图画说一说,如:原来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这样做的话,学生就会少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9-20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我根据新课程理念,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水平不同,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层次和爱好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学时,利用计算机演示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又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第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如何灵活驾驭课堂、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讨。

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呢。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得到什么?不同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等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结构严密,学生练得多,掌握得好。当堂验收绝大多数学生全部正确,学困生都掌握得不错。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THE END
1.出发的意思出发的解释我们在天亮以前出发。 火车准时出发。 (2) [proceed from;start from]∶从某一方面着眼。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出发的字义分解 出 拼音chū部首凵总笔画5 出[ chū ]1.从里面到外面。如出访。初出茅庐。出笼。2.往外拿,支付。如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3.离开。如出发。出轨。出嫁。4.产生https://www.hanyuguoxue.com/cidian/ci-79750bf3b
2.出发的意思:出发解释/拼音/读音出发的意思:出发拼音、注音、读音是chū fā,出发的解释和含义、引申、语意、概念、寓意、释义、用法http://kk163.com/cidian/ci/%E5%87%BA%E5%8F%91
3.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aoe教学设计8篇(全文)4.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aāáǎà oōóǒò eēéěè 备注 这是第一次学写字母,学生会有困难,教师要多示范,加强个别辅导。要注意培养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a o e 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76qxx5i.html
4.汉语拼音字母表读音拼音声调的特点笔顺写法练习题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汉语拼音字母表读音_拼音声调的特点笔顺写法练习题_现代汉语拼音历史汉语拼音(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http://yw.ychedu.com/YWJA/SYNJ/600350.html
5.拼音复习课件导入:最近,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很多字母宝宝。趁着今天天气好,我们和字母宝宝一起出外郊游吧! 1、出发前我们先排好队,但是这些声母宝宝很顽皮,躲在一只动物的身上,我们大声把它们的名字按照顺序念出来。(背诵声母表) 2、名字虽然都叫对了,但是他们有几对双胞胎很容易让我们混淆的,我们自己先来读,看看谁读得https://www.liuxue86.com/a/5079659.html
6.汉语拼音字母教学(精选十篇)汉语拼音字母教学 篇1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的第一套基本功, 在汉语拼音字母中, 有些字母的字形比较相似, 在拼读和书写中常常容易混淆, 如果让学生死记绝对不行, 必须教他们掌握一些识字的技巧。下面举例说明我的方法: 一、利用图形结合字母形体编顺口溜进行教学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t09ssf.html
7.如何评价当今中国大陆施行的汉语拼音方案?再说了,汉语拼音是给我们的语言注音的,把这种怪拼法当做我们自己的创新也没什么不可以。毕竟用拉丁字母的语言里,对于各个字母的发音设置也不是一致的:同一个j字母,在英语里读/d?/、法语里读/?/、西班牙语里读/x/、德语里读/j/。那么我们中国人就爱让它读/t?/又怎么不可以了?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630326.html
8.jqx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过渡:为了更好的记住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个字母宝宝,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在四线三格里是怎么摆放的。 1、生观察,再指名发言。 2、师补充,再说出需要注意的点。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写三遍。 5、教师巡视,并指导书写。 五、巩固两拼和三拼音节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1194034_111277.html
9.一年级课程教学计划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80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jihua/623888.html
10.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文字要拼音化,要力求美观,毛主席倾向双拼,但不是最后指示。”(参见《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第165页。)1953年初,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拼音方案组拟出了中国拼音文字的字母草稿,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阅后认为,1952年草拟的拼音字母,在拼音方法上虽然简单了,但笔画还是太繁,有些比注音字母更难写。http://www.hprc.org.cn/gsyj/rws/mzdyj/201006/t20100607_3989976_3.html
11.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复习教案平罗县陶乐第一小学1、读读写写,认真复习下面的拼音字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b p m f d t n I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https://pl.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030292
12.怎么教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因此要让孩子们愉快的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字母,就必须采用,在教学中,运用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乐地学,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说的,“教育儿童https://www.qinxue365.com/fangfa/466092.html
13.拼音标音规则大全11篇对于高职生来说,因为在初学英语阶段,既没学过音标,也没学过自然拼读法,学英语的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汉语拼音来记英语发音,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学习状况、学到这样一个结果的大部分高职生而言,首先要弄清楚汉语拼音、26个字母与48个因素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对学生而言大致需要一个学期的消化、练习时间,其次介绍https://www.fabiao.com.cn/haowen/44330.html
14.汉语拼音字母表20220718124652.doc汉语拼音字母表.doc,汉语拼音字母表 声母表 b、p、m、f、d t、n、l、g、k h、j、q、x、zh ch、sh、r、z、c s、y、w 韵母表 a、o、e、i、u、ü ai、ei、ui、ao、ou、iu ie、üe、er an、en、in、un、ün ang、eng、ing、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i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18/8122045127004120.shtm
15.小升初语文考试核心解析自然拼读法小升初语文考试将考察考生对于汉语拼音与汉字、词语、句子、文学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等知识点,涉及到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 专题一 汉语拼音与汉字 考点01汉语拼音 考点内容: 包括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调、拼写规则、音变等。 https://www.hujiang.com/c/ziranpindufa/p1284757/
16.汉语拼音教学计划1、汉语拼音的教学,从实际出发,采用直观教学,如:图片、卡片! 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扎扎实实地把拼音基础打牢! 3、重视读写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写拼音字母的能力! 4、根据学生特点,诱发启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https://www.qunzou.com/jihua/jiaoxue/445974.html
17.拼音标音规则样例十一篇另外用与汉语拼音对比法学习[g][h][w][j][r]等辅音。英语的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发音虽有送气程度和清浊等不同,发音的相似之处也不少。根据心理学的迁移学说,可引导学生把他们熟知的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及音素进行比较,使其自觉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别,这样既可以排除汉语拼音的消极影响,又利用了它的正迁移作用,https://www.sfabiao.com/haowen/39433.html
18.26个英文字母的象形文字对照表高效背单词概述 汉语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共有26个字母,这些字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便组成字母表,英语中称之为"Alphabet", 这26个字母可以组成千千万万个单词,英语字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对英语字母的学习与掌握非常重要: 1) 英语字母共26个,每个字母都有大、小写两种形式; 2) 书写形式有:印刷体和书写体;https://www.360docs.net/doc/7d6334584.html
19.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2022年拼音拼读教案一年级教案综合文档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和yi wu 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1637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