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论著类

[1]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黄奇中著.刑法各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4]段启俊,王红兵编著.刑法司法解释解读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冯锐等撰稿,屈学武主编.刑法各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严军兴,管晓峰主编.中外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比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7]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理论刑法学专论[M].科学出版社,2006.

[8]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周光权著.刑法各论讲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陈兴良主编.罪名指南[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1]于志刚主编.妨害国家机关职能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12]杨再明,牛建平主编.刑法分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期刊类

[1]郭华伟,周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适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18).

[2]王波.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诉讼程序[J].观察与思考.2001(11).

[3]章伟斌.探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江南论坛.2011(02).

[4]王立志.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为切入点论宪政的形式合理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5]黄萃芸,叶水江.浅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02).

[6]苗永干,詹玉珍.论民事诉讼中的扰乱法庭秩序罪[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7]张爱军.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几个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5).

[8]杨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现行刑事立法必须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9]刘会霞.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之追诉程序研究[J].决策探索.2005(06).

[10]张英霞.关于拒不执行裁判罪条款的立法疏漏及其弥补——一个比较法视角的分析[J].法律适用.2004(11).

[11]杨庆和,秦景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弊端[J].河北法学.2001(06).

[12]谢天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1).

[13]杜邈,商浩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认定[J].法学杂志.2011(10).

[14]汪红飞.论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06).

[15]赵秉志,张伟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论文类

[1]温春玲.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要[D].中国政法大学,2007.

[2]蒋政.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

[3]杨涛.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D].苏州大学,2008.

[4]李志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实体与程序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

[5]张南.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D].郑州大学,2003.

[6]孙志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基本问题探讨[D].郑州大学,2005.

[7]王武国.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研究[D].兰州大学,2007.

[8]刘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D].广西民族大学,2012.

[9]李范宇.论妨害司法权威的犯罪及规制[D].苏州大学,2008.

[10]曾英.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罪[D].四川大学,2002.

参考文献2:

[1]王莲峰.商标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光良.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冯晓青.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8]冯晓青.商标侵权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1.

[9]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李亮.商标侵权认定.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11]郑其斌.论商标权本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12]张玉敏.商标保护法律事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13]杜颖.商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郑成思.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5]李明德.美国商标法的“反向混淆”.中华商标,2002.

[16]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4.28.

[17]郭婷婷.商标侵权中混淆的司法判定.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4.

[18]曹宁.试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政法学刊,2009(1).

[19]张玉敏,李阳.商标反向混淆探微——由“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引起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8(5).

[20]彭学龙.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法学,2008(5).

[21]彭学龙.商标反向混淆探微——以“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为切入点.法商研究,2007(5).

[22]任寰.论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原则.学术论坛,2005(3).

[23]龚征南.美国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王玉.论商标侵权认定中的混淆理论.硕士学位论文,2008.

[25]刘志刚.商标侵权认定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

[26]杜颖:商标反向混淆构成要件理论及其适用.法学,2008(10).

[27]黄超英.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8]王黎.从百事可乐“蓝色风暴”案论反向混淆理论的完善.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9]张爱国.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初探——以案例为视角.电子知识产权,2007(8).

[30]汤跃.禁止混淆——确立商标权利范围的底线.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6).

[31]刘维.我国商标侵权的法律构造研究——以混淆可能为中心.研究生法学,2010(10).64-90.

[32]李亚楠.小议商标反向混淆的损害赔偿.法制与社会,2012(4).98-99.

[33]陈武.论近似商标共存制度.知识产权,2008(3).19-25.

[34]王海英.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6).

[35]冯晓青.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若干问题.中华商标,2007.4.

[36]彭学龙.“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中华商标,2006.11.

[37]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2)民初字第533号判决书.

[38]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浙民三终字第74号判决书.

[39]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青民三初字第19号判决书.

[40][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林毅夫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41][英]哈耶克.自由宪.杨玉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3:

[1]蔡祥.屮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问题:实证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03):36-40.

[2]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02):92-101.

[3]陈炜,孔翔,许年行.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控制权私利关系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8(01):24-31.

[4]杜兴强,杜颖洁.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一一1998年至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03):10-15.

[5]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40-141.

[7]陈东,黄登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04):59-65.

[8]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J],2002,24(5):58-63+70.

[9]陈信元,陈冬华,万华林,梁上坤.地区差异、薪酬管制与高管.管理世界[J],2009(11):130-143+188.

[10]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J].会计研究

参考文献4:

[1]姜玉丹,苏静.从BBS到开心网、人人网看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的转变[J].中国林业教育.2011(S1)

[2]方彩芬.网络语言特点透析[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3]WSchramm.MassCommunication[J].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62

[4]郑华清,黄崇珍.从“杯具”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

[5]BeijingUniversityYouthResearchCenter(YouthResearchCenter,Beij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高校BBS与SNS网站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4)

[6]李力.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南昌大学2014

[7]华姐措.藏族民间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与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

[8]王泉.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南京邮电大学2014

[9]邱婷婷.微博名人头像真实性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

[10]朱冬顺.基于信任基础的虚拟社区内口碑再传播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1]沈玉秋.传播学视域下对《金枝》文化内涵的解读[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2]翟敬朋.老人的社会功能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4

[13]张晔.虚拟社区中同妻群体生活适应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4]陆莹.人人网中大学生自我呈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15]李丽.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自我认同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THE END
1.法律经典书目(通用6篇)推荐人:朱苏力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推荐书目: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2.费孝通《乡土中国》、3.霍姆斯《普通法》以及散见于各种霍姆斯选集的论文、判例和书信、4.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5.6.7.8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学分析》、《法理学问题》、《性与理性》、《法律与文学》、9.福柯《惩罚与规训》 10.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fkes31e.html
2.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引言: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陈金钊:《法律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舒国滢、王夏昊、雷磊:《法学方法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https://www.qikan58.com/Info-detail-22301.html
3.好书推荐《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全十六册)》内容简介:文献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各个部门法的历史文献:宪法施政纲领、选举法、政权组织法、民政、外事、军事、财政金融税收、经济管理(工农商贸合作社及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与卫生、土地法、劳动法、婚姻与继承、刑事法规、监察与公安检察、司法审判及狱政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本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4/26/content_898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