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6期要目法院诉权立法民事诉讼法律文书

1.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重点问题探讨

梁鹰

【专题策划:聚焦《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

2.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关于监护人责任规定适用争议的解决方案

潘杰

3.我国侵权法上用人者责任规则的完善与发展

程啸

4.侵权责任中的“相应的责任”

——以《民法典》第1169条第2款为中心

朱虎

【专题策划: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研究】

5.我国“诉讼费用法”立法论纲

廖永安

6.我国民事诉讼费用法定范围:理论廓清与规范检讨

占善刚

7.诉讼费用“胜诉退费”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段明

【权威解读】

8.以高质量海事审判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第41批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230-236号)的理解与参照

专题指导性案例编写工作组

【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与运用】

9.网络虚拟财产专题入库参考案例解读

专题入库参考案例编写小组

【法学专论】

10.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新发展与规则适用

刘凯湘

11.中国司法案例制度的思维机制观察

刘楠

12.金融司法适用监管政策的实践审视与路径优化

何东宁

13.审理涉表见代理纠纷的裁判思维

何波

14.民事二审审理范围探究

李潇潇

15.知识产权财产性权益执行若干问题研究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课题组

16.法答网问题研究

(1)未上诉当事人的再审诉权阐析

韩波

(2)实际出资人对被代持股权执行异议的审查规则

司伟

(3)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界分

王志远

(4)生产、销售特殊伪劣商品行为适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条件

王刚

(5)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国瀚文

17.法答网问题精粹

作者:梁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内容提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重要组成,但在制度特点、功能定位等方面有一定的不同,前者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后者是化解行政争议的“最后防线”。本文结合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确立的各项制度,从功能定位、受案范围、程序选择、实质审查、争议化解等五个方面,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有关重点问题进行探讨。推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于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和行政诉讼司法最终审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与时俱进完善制度机制,贯彻实施好有关法律制度,逐步推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化解行政争议方面形成分工合理、衔接有序、协同高效、优势互补的合理格局。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行政争议

作者:潘杰(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

内容提要:《民法典》有关监护人责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1188条监护人责任一般规定、第1189条委托监护责任以及第1169条教唆、帮助侵权情形下监护人相应责任的规定中。第1188条的两款规定创设了承担侵权责任之人与应支付赔偿费用之人的分离制度以及尽到监护职责的监护人的减轻责任制度。第1189条和第1169条分别创设了委托监护情形下受托人和教唆、帮助侵权下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侵权责任形态。理论与实务中,对如何协调处理监护人担责与有财产的被监护人支付赔偿费用的关系,能否以有财产为标准来认定被监护人担责,监护人责任的性质是补充责任还是完全替代责任,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还是过错推定,应否区分被监护人的行为能力而对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作出区分,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时减轻监护人责任导致受害人救济不足应如何弥补,对于委托监护情形下有过错的受托人承担的相应责任,教唆、帮助侵权情形下有过错的监护人承担的相应责任的理解等问题,长期存在争议。围绕上述法律适用争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一)》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侵权责任编;责任性质;归责原则;责任形态;责任承担;诉讼当事人

作者: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民法典》第1191条与第1192条对用人者责任作出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一)》解决了用人者责任中的一些疑难争议问题,对于我国用人者责任法律规则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用人单位责任中的工作人员既包括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工作人员,又包括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及存在劳务关系、聘用关系等其他关系的工作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员工。其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构成自然人犯罪的,仍然应依法认定用人单位的侵权责任。再次,有过错的劳务派遣单位承担的相应的责任与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的侵权责任之间,有过错的定作人承担的相应的责任与承揽人向被侵权人承担的侵权责任之间,构成所谓部分连带责任的关系。最后,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以及定作人与承揽人可以就追偿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约定。

关键词: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用人单位责任;劳务派遣;定作人责任

作者: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多处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对此存在多方面争议。以监护人在他人教唆、帮助被监护人侵权时所承担的责任为中心,在外部关系中,监护人所承担的责任并非按份责任或者完全连带责任,也并非“相应的补充责任”。司法解释中将其规定为“共同承担责任”。这可以被理解为部分连带责任,且该理解并不违反连带责任法定化的规则。在内部追偿关系中,应当以多个责任主体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作为区分。在责任主体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时,可以依据是否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来判断追偿权的有无、主体和追偿数额。在责任主体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的情形中,更合理的方案是单向追偿,在教唆、帮助人和监护人之间,即监护人有权向作为终局责任人的教唆、帮助人追偿,但教唆、帮助人无权向监护人追偿。

关键词:教唆、帮助人;监护人;相应的责任;部分连带责任;内部追偿

作者:廖永安(湖南警察学院)

内容提要:《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国务院为制定主体,有行政权僭越司法权之嫌,影响了诉讼费用制度的价值取向、功能发挥和配套制度的整体运行。现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已无法适应我国司法改革和法院审判工作形势,亦难以顺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和国家民事法律制度发展的需求。为此,建议推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诉讼费用法”,以法律形式呈现体系化的诉讼费用规则,发挥其保障诉权、抑制滥诉和实现实质正义的价值与功能。在立法体例上,建议采用总则、分则的形式,总则部分需重新界定诉讼费用之“补偿性”的性质定位;分则部分需涵盖诉讼费用的范围、收费标准、负担规则、交纳与退还、管理以及救助等主体内容。

关键词:诉讼费用;制度改革;抑制滥诉;立法

作者:占善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事诉讼费用之客观范围呈现裁判费用与裁判外费用的复合构造,相应因循有偿主义与有效权利保护等不同法理。裁判费用反映法院在具体诉讼活动中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成本,具体包括规费与垫付款项两部分;裁判外费用则承载当事人处理法律纠纷的私人成本,可细分为直接费用与准备费用。检视我国诉讼费用法定范围的既有规范,其主要存在裁判费用法定范围失之过狭和裁判外费用制度性缺失的双重症结。鉴于此,应有序扩展民事诉讼费用的法定范围:一方面,充实《民事诉讼法》的指引条款,规范裁判外费用的法律实施;另一方面,完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收费范围,注重裁判费用的合理征缴。

关键词:有偿主义;有效权利保护;裁判费用;裁判外费用

作者:段明(湘潭大学法学学部)

内容提要:《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民诉法司法解释》均对“胜诉退费”作出规定,法院在裁判文书生效后应及时向胜诉原告退还其预交但不应负担的诉讼费用。然而实证调研发现,法律规定的“胜诉退费”规则在实践中却呈现“积极执行”与“消极执行”两种样态,部分地区已经基本解决“胜诉退费难”问题,而有的地区仍然存在执行力度不一、退费流程繁琐、退费保障不足等退费难题。积极执行“胜诉退费”规则,在满足胜诉当事人利益期待的同时,也引发了法院司法负担增加、执行不能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当事人诉讼成本不当转嫁等新难题。为此,应从有效平衡国家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成本与风险分担出发,对“胜诉退费”规则进行理性改造,从而发挥诉讼费用的应有功能。

关键词:胜诉退费;执行不能;司法成本;风险分担

作者:专题指导性案例编写工作组(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周加海、民四庭沈红雨、民四庭胡方、民四庭马玲、研究室喻海松、研究室贾玉慧、研究室马蓓蓓)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海事审判专题;实际托运人;海难救助;互惠原则

作者:专题入库参考案例编写小组(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周加海、喻海松、贾玉慧、吕晓蕾,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高燕竹、民二庭张颖、民三庭佟姝、刑三庭张若瑶,广州互联网法院邓丹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王旺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王玲,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叶鹏,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林彬,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马翰霖)

关键词:入库参考案例;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账号;NFT数字作品;虚拟货币;网络游戏类虚拟财产

作者:刘凯湘(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2005年《公司法》修订时的首次入法到2017年《民法总则》制定时进入基本法领域,到2019年《九民纪要》的规则细化,再到2023年新《公司法》的进一步扩充内容,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提供了相对完善的规则供给。就适用条件而言,《九民纪要》将一般人格否认细分为人格混同、过度支配与控制、资本显著不足,具有精辟的学理抽象价值与司法裁判指引功能,其中的人格混同尤其应当考察最为关键的财产混同,过度支配与控制则需要从行为目的、行为方式、支配强度、行为后果等进行综合判断。横向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应当仅限于特定情形,只有当关联公司之间的混同行为或股东对关联公司的支配和控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且对债权人利益造成了实质损害时才能予以适用。一人公司人格否认的规则核心在于举证责任倒置,但是主张一人公司人格否认并不必然导致举证责任倒置的结果。司法实践中仍然应当秉持谦抑的审判理念,对公司人格否认规则的适用采慎之又慎的态度。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认;适用要件;一般人格否认;横向人格否认

作者:刘楠(四川省委政法委、四川省法学会)

内容提要:形式理性的规范模型假定人们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并通过冷静思考得出确定结论,与认知心理学对人类思维机制的发现不尽一致,在约束、解释裁判行为时也颇为局促。参考案例以比较案件相似性来得出结论,在以法律规范“涵摄”事实得出结论之外为法官提供了另一个思维工具。尽管如此,思维机制却不因思维工具乃至法治程度的改变而根本改变,司法过程中发生系统性认知偏差的风险始终存在。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弱点并以此出发,通过调整判断决策中的技术和完善案例库建设使用中的细节,会有助于裁判质量提升。

关键词:认知机制;认知偏差;法律方法;司法良知;案例库

作者:何东宁(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成渝金融法院)

内容提要:金融司法输出个案正义,金融监管规范交易行为,二者职能分明却难以各行其道。在金融监管全面加强的背景下,实现司法与监管之间协同善治是必然趋势。理念认识存在差异、法律适用规则模糊、裁判说理不足等制约了监管政策融入金融司法的实效。究其根源在于裁判法源地位限制、监管政策繁密多变、公序良俗转介不明以及理念认识差异。金融司法适用监管政策具有理论、实践、历史、现实层面的逻辑正当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优化路径上,应从理念、实体、程序三个维度出发,在坚守居中裁判、追求实质正义、秉持正确态度等原则指引下,明确适用范围、规范适用条件、遵循评判步骤、类化转介路径,并完善启动、引导、审查、说理程序。

关键词:金融司法;监管政策;政策适用性;规范路径

作者:何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

关键词:诚信;善意相对人;代理权外观;举证责任;综合评判

作者:李潇潇(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以上诉请求作为二审审理范围划定标准的困境集中体现于两项要素之综合作用:审理上诉请求可能涉及未上诉内容之重新确定及被上诉人答辩内容对上诉请求可能形成的范围扩张。就上诉请求与未上诉内容的关系而言,其又存在二元化的类型模式:对未上诉内容质的扩张及量的扩张。一方面,在质的扩张时,上诉请求还应涵盖对上诉判项予以重新裁量后,可能与之对立冲突的其他判项内容;另一方面,在量的扩张时,对上诉请求应进行限缩解释,仅限于上诉人明确要求增加或减少的数额部分。就上诉请求与被上诉人答辩内容而言,在我国尚未确立附带上诉之制度背景下,宜将被上诉人答辩内容作为反诉处理,进而可以被纳入二审审理范畴。基于对上诉请求的此种重新界定,也就能够据此划定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运行范畴,其限于仅有一方当事人上诉时,审理上诉判项未能导致未上诉判项与上诉改判判项的矛盾对立,且被上诉人亦未通过答辩提出不服申明之特定领域。同时,二审裁定驳回起诉及发回重审案件能够对该原则之适用产生程序突破。

关键词:二审审理范围;上诉请求;禁止不利变更

作者: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郭魏、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执行局梁琼、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执行局陈宝军、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潘召勇、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执行局杨雷彪、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执行局陈彤彤)

内容提要: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财产性权益作为执行客体的价值愈发凸显。但当前知识产权财产性权益执行机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不够健全、查控机制不够完善、价值评估机制不够科学、处置机制不够丰富等。上述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理论层面知识产权财产性权益执行特质的厘清,从而为探索新型执行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知识产权财产性权益执行完善路径需从制度规范、制度实施等方面予以演进。建议通过制定立法或司法解释的方式,从完善查控机制、科学确定价值、探索多样化处置方法等方面建立体系化的知识产权执行规则。

THE END
1.法商研究杂志社论文格式要求是什么?杂志近年来立即指数以及总被引频次是多少? 立即指数 名词解释: 立即指数: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刊载的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立即订阅 相关问题 该杂志是省级期刊吗? 该杂志社论文格式要求是什么? 该杂志订阅价格是多少?多久能收到? 该杂志级别是什么https://www.fabiao.com/fsyj/wenda/02.html
2.马鞍山学院《司法文书写作与法律文献检索》2023《司法文书写作与法律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法律文件按一定目的和标准使之规范化的活动属于()。A法典编纂B.法律汇编C.法律解释D.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2613006.html
3.喜报!8篇论文获奖!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喜报!8篇论文获奖! 根据三明中院关于全市法院系统第三十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及获奖通报,我院获奖8篇,得分第一,获评全市法院“组织工作先进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 \ | / ★ 原标题:《喜报!8篇论文获奖!》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10452
4.中国法学会民法学会,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二)论文 1.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的本专业学术论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000元, 2.在《法商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http://www.tjhyzyxy.com/xie/070855347.html
5.法学论文注释参考文献(精选6篇)5、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标注参考文献时应以“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6、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o25ct0.html
6.法律本科论文通用12篇所以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紧密结合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从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社会现实与历史文献中总结出、抽象出问题——即调查选题,并设计出合适的调查方法,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并最终完成调查报告。从而有效地衔接好法律辩论课程,并为学年论文选题的确定、https://gcsj.xueshu.com/haowen/32671.html
7.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精要(十五个问题54条笔记)11. 法律经济学:主要是用经济学的视角和工具分析法律问题。 12. 政治学与法学:“政法法学”,即利用经典文献、官方报告、领导讲话之类的政治话语论证法学命题,一度成为主流的法学研究范式。带有思辨色彩的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和具有实证研究倾向的政治科学(politicalscience)为法律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一些https://www.jianshu.com/p/4d5256a31d85
8.消防法治论文范文10篇(全文)大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小组按照工作方案采取“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对全市非法经营、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各类场所进行“网格化”大排查。自我市开展消防科技论文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 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但不一定每篇论文均如此,也要视论文的实际需要加以取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xeu2483.html
9.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引言: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陈金钊:《法律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舒国滢、王夏昊、雷磊:《法学方法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https://www.qikan58.com/Info-detail-22301.html
10.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附例子9篇)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附例子9篇)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m.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42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