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赋能智慧司法:机遇与挑战 YEF2024

随着案件量不断增加,案多人少矛盾愈加凸显,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司法,实现人工智能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是破解法院现实难题和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超越历史、创造未来的颠覆性变革,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向智能化、泛在化方向发展。

司法任务中通常需要数据驱动中归纳和知识指导中演绎相互结合,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可解释司法模型,现有数据驱动机器学习方法难以结合知识引导和人机交互机制。同时,当前人工智能赋能司法审判面临算法“碎片化”效应导致的用户体验不佳、功能重复建设、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本论坛将从学术和产业角度深入探讨大模型时代智慧司法建设的功能价值和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司法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赋能司法业务,拓展司法应用新场景,促进“智慧司法”建设,推动司法变革。

论坛安排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面向司法领域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构建及其实务应用

刘奕群

清华大学

2

垂域语言模型应用浅析——以中文法律垂域模型ChatLaw为例

袁粒

北京大学

3

大模型赋能司法的可能与挑战

魏斌

浙江大学

4

法律大模型的构建、评测和应用探索

孙常龙

阿里巴巴

5

讯飞星火法律大模型的挑战与应用实践

李宝善

科大讯飞

Panel环节

执行主席

况琨

CCFYOCSEF杭州候任副主席

浙江大学副教授、人工智能系副主任

共同执行主席

董建锋

CCFYOCSEF杭州候任主席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

浙江省可视媒体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图学学会可视化与认知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浙江省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理解,计算机视觉。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CCF-A类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

论坛讲者

CCF杰出会员

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互联网司法研究院院长、计算机系教授

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牵头获得2015、202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等。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处理学会信息检索专委会主任;国际计算机学会信息技术专委会亚太分会主席等。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国际计算机学会信息检索专委会荣誉学院(ACMSIGIRAcademy)成员。

报告题目:面向司法领域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构建及其实务应用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司法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司法工作者面临着案件量激增和信息过载的双重挑战。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法律工作者的信息需求。我们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灵活、且易用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来改善法律从业者的工作环境,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预训练模型技术的进展为司法智能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我们发现通用大模型在专业、严肃的司法场景的性能难以满足专业人士的工作需求。清华大学互联网司法研究院基于清华基础模型研究中心的多个底座,按照通专结合的模型研发路径,研发出清华法律大模型LegalAID,在同参数量模型中法律专业能力领先。基于LegalAID模型研发出要素式类案检索、文书一键生成、文书辅助阅核等应用场景,服务了全国多地人民法院。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垂域语言模型应用浅析——以中文法律垂域模型ChatLaw为例

大语言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是其落地的关键,当前繁荣的大语言模型生态中衍生出各种垂类大模型,包括法律、医疗、教育等行业。本次报告将讨论当前较为流行的垂类大语言模型,同时探讨在垂类大模型开发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基座底模的选择、垂类数据收集、领域知识调优、垂类应用的痛点等一系列问题。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员

CCF计算法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在FITEE、ICAIL、JURIX、《现代法学》《法商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多部专著和编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研究方向包括数字法学、法律人工智能、法律逻辑学等。参与“智海-录问”法律大模型的研发和行业首个法律大模型评估指标和测评方法的起草。

报告题目:大模型赋能司法的可能与挑战

大模型因其超级学习和“涌现”能力,在司法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推动了法律科技领域的新一轮革命。大模型在法律语言理解、法律知识问答、法律预测和法律文本生成等任务上有突出表现。然而,随着其在审判等领域的应用,也暴露出了可解释性弱和因“幻觉”导致的生成内容虚假等问题。大模型仍难以处理法律人的核心工作,包括法律推理、法律论证、司法证明、法律解释和疑难案件判断等。大模型在价值判断、逻辑推理、决策机制和经验学习等方面都与法律人存在本质差异。

阿里巴巴技术总监、通义实验室NLP应用算法负责人

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带领团队在国内外评测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文档理解等。在技术赋能业务方面,深入司法、通信等垂直领域,首创了司法全流程智能化辅助审判,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法律大模型,并在多家法院落地应用。

报告题目:法律大模型的构建、评测和应用探索

随着AIGC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历史性机遇。法律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虽然很好的能适配目前大模型技术,但是由于其严谨的审判和说理,对大模型目前存在的幻觉和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容忍度较低。因此需要结合行业多种知识类型构建法律大模型体系。在大模型的二次训练,由于涉及到多种异构的数据源,即需要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以便更好的被大模型所使用,又需要在训练阶段,分层次、分节奏的精细化的训练。此外在微调中需要针对下游任务做适配。其次为进一步解决目前复杂的业务问题,引入可解释性的知识,构建法律体系的RAG、Agent的建设尤为重要。最后,为更好的全面评估法律大模型和业务场景的深度结合效果,进一步构建法律大模型的评测方法和评估标准。

科大讯飞AI研究院司法认知方向研发总监

讯飞星火法律大模型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研发与落地,具有司法、教育、金融等多个行业的落地经验。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人工智能方面的国家重点课题研究,申报发明专利30余项。

报告题目:讯飞星火法律大模型的挑战与应用实践

法律大模型的研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数据质量与多样性,法律领域任务的严谨性,模型决策的可解释性等。针对这些挑战,介绍讯飞在研发法律大模型过程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以及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实践;本报告旨在为法律从业者、法律科技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法律大模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THE END
1.北大团队开源首个中文法律大模型智东西7月4日报道,根据Github信息,北大团队近日发布了首个中文法律大模型落地产品ChatLaw,为大众提供普惠法律服务。模型支持读取文件、录音,一键自动抽取并梳理关键信息,生成导图、图表,可视化分析;支持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建议、法律援助推荐。此外,该团队自研先验https://zhidx.com/news/38244.html
2.ChatLawChatLaw是由北京大学团队开发的开源法律大语言模型(LLM),它通过结合法律领域特定的数据集和外部知识库,旨在提高法律问题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该模型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理解和生成法律相关的咨询和解答,同时减少法律数据筛选中的模型幻觉问题。ChatLaw的设计考虑了法律语言的复杂性和法律知识更新的快速性,力图https://ai-bot.cn/sites/11444.html
3.北大兔展联合实验室发布中文法律大模型ChatLaw,为大众提供普惠调度模型给予了产品更大的可能性。通过针对训练,调度模型可以接入市场上所有主流LLM,和符合规范的业务接口能力。这使得大规模覆盖法律工作场景成为可能。 下一步:为政企提供大模型时代下的数字化升级 基于对“先验知识约束”和“调度模型”两项关键技术的沉淀,北大-兔展AIGC联合实验室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大模型时代的产品https://m.cyzone.cn/article/731575.html
4.北大团队发布中文法律大模型ChatLaw北京大学团队最近发布了名为ChatLaw的中文法律大模型,旨在为大众提供普及性的法律服务。这个模型支持接收文件和语音输入,同时能够生成法律文书、提供法律建议以及为用户推荐合适的法律援助服务。该项目在GitHub上的星数已经超过了一千,显示了其受欢迎程度和在法律科技领域的潜在影响力。(站长之家)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8/3579225.html
5.AI法律大模型GPT法律人工智能北大法宝AI新产品将法律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在一起,发布了智能问答、模拟法庭、智能写作、法宝智能助手、法宝来签等AI法律大模型GPT产品;并升级了智慧立法、智慧执法、智慧司法、企业法制领域的法律人工智能产品。https://ai.pkulaw.com/
6.北大元法智能系统:法律领域AI大模型落地山东引发热议!近日,北大元法智能系统正式宣布将在山东落地,标志着法律领域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系统,依托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突破,旨在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随着法律行业对这些技术的逐步接受,北大元法智能系统的实施无疑将引领行业智能化的浪潮,改变传统的司法服务模式。 https://m.sohu.com/a/821285391_121924584
7.北大“元法大模型”智能系统公众身边的“法律顾问”搜索法律10月27日(采访),山东济南,“人才成果展”展览现场,北大“元法大模型”智能系统能够实现“懂人话”“无幻觉”的响应效果。搜索法律难题,直接给出答案,简直是公众身边的智能“法律顾问”。《生活帮》记者 刘凯 万朝雪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财经热榜 AI热榜 民生热榜 股票热榜 1 证监会最新明确!事关期货市场 https://cj.sina.cn/articles/view/1893761531/m70e081fb02002pabu
8.chatlaw法律大模型官网,智法网页版入口,下载,基于中文法律条文ChatLaw 是一个基于各种中文法律条文、实际案例、判决条文所训练出来的法律大模型,可借助 AI,实现法律合同撰写、案例介绍、条款讲解、司法问题咨询等场景。ChatLaw(智法)模型由北大-兔展AIGC联合实验室和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袁粒课题组联合发布。基于超过2亿的判例文书原始文本,以及340万条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构建了大https://biemoyu.com/sites/chatlaw.html
9.北大法宝AIAI法律大模型,模拟法庭,让法律更智能北大法宝AI新产品将法律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在一起,发布了一系列好评如潮的AI法律大模型产品,包括AI智能问答、模拟法庭、智能写作、AI律师以及法宝来签等。法宝AI,让法律更智能!https://www.slwxdh.com/site/1348
10.ChatLawChatLaw 北大团队发布了首个中文法律大模型落地产品ChatLaw,为大众提供普惠法律服务。模型支持文件、语音输出,同时支持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建议、法律援助推荐。 北大团队发布的首个中文法律大模型落地产品ChatLaw,为大众提供普惠法律服务。模型支持文件、语音输出,同时支持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建议、法律援助推荐。https://www.aizhinan.cn/tools/3028.html
11.chatlaw法律大模型申请内测 法律知识注入 自研先验知识约束算法,基于亿级法律领域结构化语料及专业化人工标注进行模型知识注入,确保生成内容无误,避免大模型幻觉问题。申请内测 自动化写作 写作模型基于百万级法律文书语料进行微调,一键精准归纳用户事实,自动化进行法律文书写作。申请内测https://www.chatlaw.cloud/
12.北京大学第五届法律人工智能论坛暨北大法宝25周年庆典成功举办1999年,北大法学院设立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品牌为“北大法宝”的国内首个互联网法律数据库。2017年,北大法学院成立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北京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并在2024年完成北大元法智能系统和法宝来言大模型算法备案。可以说,北大法学院一直是法律科技科研探索的先行者。与北京大学法律学https://digi.china.com/digi/20241226/202412261622463.html
13.ChatLaw法律AI大模型使用评测分享简介:北大团队提供的专注于法律行业的大语言模型 ChatLaw—— 一个基于各种中文法律条文、实际案例、判决条文所训练出来的法律大模型。 使用场景: 法律合同撰写、案例介绍、条款讲解、司法问题咨询等场景。 模型介绍: - 该模型主要拥有 3 个系列(ChatLaw-13B、ChatLaw-33B、ChatLaw-Text2Vec),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https://hao.logosc.cn/p/1054
14.大模型时代,北大法宝的实践与展望20240130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厦门市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律新社、海丝司法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承办的分论坛三——“数智时代法律科技的创新与展望”首届法律科技论坛上,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政法行业总监郭璐围绕数智科技对法律行业的变革性影响,发表了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实践与https://www.lvxinnews.com/details/e802040b-1816-4f31-954c-f4af04bcbf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