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算法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无论是购物、新闻推荐,还是社交媒体,算法的应用无处不在。然而,算法的滥用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大数据杀熟和信息茧房等方面,给用户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2024年11月24日,四个部门联合发文,宣布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旨在彻底整治这些突出问题,并保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一、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算法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诸如淘宝、京东、抖音以及各大社交平台,算法推荐系统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推动了商业利益的增长。然而,一些平台在应用算法时,出现了用户隐私泄露、价格歧视和信息孤岛等负面现象,用户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精准推送,轻则信息冗杂,重则导致个人隐私被利用,权益被侵害。
1.信息茧房的形成
信息茧房,又称“回声室效应”,是指用户看到的内容在算法的引导下变得越来越单一,限制了用户接触多元化信息的可能性。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用户的认知,也助长了社会的极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社交媒体的使用,算法往往只推荐与用户已有观点相似的信息,从而增加了信息偏见的风险。
2.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大数据杀熟则是当前网络购物中频发的现象,商家利用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对不同用户施以不同的定价策略,这种行为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被视为法律上的不当得利。比如,同一款商品,老用户可能要支付高于新用户的价格,导致消费者对平台的不信任。
二、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四部门的专项行动明确了多项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整治信息茧房
行动计划要求建立“信息茧房”防范机制,提升推送内容的多样性,避免高度同质化的内容影响用户的选择。同时,严禁平台强制要求用户选择兴趣标签,限制用户信息的自由度。此外,还要规范“不感兴趣”等负反馈功能,确保用户在信息推荐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2.提升榜单透明度
榜单操控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平台的热搜榜单常常受到水军和刷榜行为的影响,因此要求全面公示热搜榜单的算法原理,提升其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通过完善监测和识别技术手段,确保榜单不被不法分子操控。
3.保护劳动者权益
4.制止大数据“杀熟”
专项行动明确严禁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差异化定价。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平台需要增加透明度,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其优惠资格,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不公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