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不再对外公开,司法诉讼会跌回“关系时代”

关于裁判文书法院不再对外发布的消息,还在引发热议。“财新网”报道,12月11日网传的《关于建设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的通知》,系最高法院办公厅2023年11月21日下发,接近最高法院的人士证实,《通知》内容属实。最高法院主导的“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将于2024年1月上线运行,仅供法院人士在内部专网检索裁判文书,律师、法学研究者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无法查阅。

有律师写道,十年一个轮回,裁判文书网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只在内部掌握使用,标志着一个新的轮回开始。裁判文书不再公开,法官不必再担心自己的文书错误会被人时隔多年翻出来纠错,庭审中胡说八道的当事人不必再担心自己的失信记录会被其他人员或机构警惕,乃至行贿之人也不必再担心被人翻出来要求追究责任了......有人在哀嚎,有人在狂呼,有人在如释重负。

从事了二十多年法律工作的烟语君,乘此机会回忆一下,那些没有裁判文书公开的岁月里,司法诉讼是如何办案的,也让大家见证一下,看看未来裁判文书不予公开的日子里,是否能回到此前的司法诉讼状态。

没有了各地法院实时上传最新的裁判文书,影响最大的肯定就是律师群体。彼时,每个律师都需要在法院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和信息网,以便能够获得最新的司法判案所要用到的裁判数据,打探最新的司法裁判标准。

以最简单的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为例,单纯的掌握法律规定的需要赔偿医药费、残疾赔偿金、住院护理费、误工费等赔偿标准,律师连起诉状中的诉讼请求都会写不明白。为何?

类似的情况还有无固定收入人员的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项目,就算是同一中级法院下的不同基层法院,适用的赔偿标准都不一样。有的是每天50元,有的是每天100元,不管怎么判,二审法院都是维持,公开的解释是,关于赔偿标准问题,不是二审审理范围。至于什么时候更改标准,标准变更成多少,也是法院内部掌握,随着个案裁判,外界根本无从知道和考证,反正不同的案件当事人也不通气。

如此的办案标准不公开,裁判尺度不一的无从考证,别说案件当事人,就是律师,也不得不见了法官也要低三下四。法官在法庭上的一句训斥,“你连赔偿标准都不知道,还怎么代理案件”,就可以让律师在当事人面前顿时颜面扫地。

再如离婚案件,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标准、离婚是否准许的标准、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等等,法律司法解释只能规定了大概项目,裁判具体案件靠的还是法官的自由裁量和法院内部标准。不知道法院的内部标准,又没有类案的参考适用,再没有跟法官随时沟通的渠道,案件当事人、律师,只能听法官判什么样算什么样了。

简单的民事案件尚且如此,更别说一个基层法院范围内一案一个样的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了。手里根本没有类似裁判的参考,只有宽泛虚空的法律规定和有限的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律师的法律意见,根本不足以影响法官对于个案的法律理解。即便是上诉,也没有足够的说理材料。

于是乎,老律师教导新律师的第一课就是,一定要听从法官的意见,利用工作接触培养跟法官的感情,在基层法院,法律专业再精通,也不及法官对案情指点一二来得有效。这样的情况,直到有了裁判文书网的建立和大力推行才有所改观,才开始在基层地区掀起了律师重视法律专业研究的氛围。

资深法律人可以回想一下,司法案件的大爆炸,是不是跟立案登记制、裁判文书网等司法公开举措的施行是同步的?说白了,司法案件数量的激增,是说明社会大众对于司法裁判的信任提高。如果司法过程不透明、裁判标准因人而异、司法结果尺度不一,在裁判文书网之前的年代里,诉讼案件数量常年是在低速增长的(2007年除外)。

“坚持公开公正,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绝不是一句空话,这是通行世界的司法规律。真的很担心,随着司法公开各项工作的迟缓,特别是裁判文书失去了公开的魄力和监督作用,再次回到,社会大众不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社会纠纷,律师代理案件不再追求法律专业而是不得不依靠跟法官处“关系”的年代。

THE END
1.如果以后不公开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法院法律文书民事诉讼法总而言之,经过十多年来各级法院投入巨额成本建成的裁判文书网,累计已达一千多亿次的点击量,也就是说,14亿人口人均接近100次,足见其应用之广泛。有法律案例研究机构惊呼,裁判文书不公开了,以后还怎么搞案例研究?也有人惊呼,没有了裁判文书公开,如何确定我的案件裁判公正,而不是法官裁判标准不一?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LNAPUS50553PTO6.html
2.不公开裁判文书的法律依据裁判文书应公开。操作:1. 文书上网前隐去个人信息如住址、身份证号等;2. 特殊情况下,依法申请不公开。需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 2024-11-08 04:56:05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478471 人·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处理方式包括公开裁判文书但隐去敏感信息,或在特殊情况下申请不公开。选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208374.html
3.法院裁判文书不公开,下一步就是法律不公开来自Kent886法院裁判文书不公开,下一步就是法律不公开//@行政法李佳:太多的也不想说了。如果属实,我以后主观题写预测案例,都不好找素材了。 @劳东燕2004 司法裁判文书不再规模性地公开,对法学研究与教育的影响可能还在其次。关键在于,裁判文书公开承载着法治的目标。司法本身属于裁断性的权力,除特殊情形外(比如涉及未成年人,https://weibo.com/1429798477/NwVm9F8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