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海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十二册)藏书馆藏稿本抄本上海市

上海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十二册)

上海图书馆编

成品尺寸:185*260mm

ISBN978-7-5013-7414-4

定价:4200元

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書係上海圖書館的古籍普查登記目録,是《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系列叢書之一種,收録該館藏1912年以前古籍10萬餘條,著録普查編號、索書號、題名卷數、著者、版本、批校題跋、册數、存卷等多項信息。書後還編有書名筆畫索引,以便讀者使用。

前言

上海圖書館作爲海内外重要的藏書機構,現藏中外文獻5700餘萬册(件),其中古籍收藏蔚爲大觀,如:宋刊元槧、明雕清刻、稿抄校本、方志、碑帖、家譜等皆精彩紛呈。經過70年的文獻資源建設,本館古籍文獻形成了時間跨度大、珍本數量多、結構豐富、專題特色顯著的綜合性優勢,構築了本館在國内外圖書館行業地位與服務的重要基礎,也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悠長深厚的文脉。雖歷經歲月滄桑,千年文脉流傳至今,根本在於典籍承載了傳統文化之脉絡。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東海之濱,在宋元時期已是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重鎮。自宋末元初號稱江南三大藏書家之一的松江莊肅開始,上海地區形成了悠久的藏書文化傳統,明代的郁文博,清代李筠嘉、韓應陛等藏書家聲名卓著。近代開埠之後,上海成爲中外文化交匯的中心,新聞、出版、教育等事業蓬勃發展,先後出現了徐家匯藏書樓、亞洲文會圖書館、東方圖書館、明復圖書館、鴻英圖書館、合衆圖書館、上海市立圖書館等規模不等、各具特色的近代圖書館。

1950年7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圖書整理處,着手籌建上海圖書館。籌備期間,上海文管會接收了原市立圖書館等館的舊藏,并獲得多位藏書家或其後人捐贈的大批圖書文獻,如姚光後人捐獻藏書48000餘册;柳亞子捐獻藏於吴江黎里舊宅的藏書44000餘册,信札400餘通;高旭後人捐獻尚志堂藏書19000餘册;金兆蕃之子金問源捐獻包括《清史稿》稿本283册在内的藏書9000餘册;朱寧生捐獻先人朱鵬生藏書7000餘册;薛鳳昌之子捐獻藏書5800餘册等。

1952年7月,上海圖書館正式開館,此時藏書已達70餘萬册。開館之後,上海圖書館通過接收政府調撥及捐贈、自行采購、徵集等方式,藏書數量持續增長,内涵與特色日漸豐富。1958年,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市科學技術圖書館(原明復圖書館)、上海市報刊圖書館(原鴻英圖書館)、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原合衆圖書館)四館統一。上海圖書館藏書總量至此達到320萬册,成爲國内館藏文獻最多的圖書館之一。

在這幾家圖書館中,歷史文獻圖書館的古籍收藏尤具特色。20世紀30年代末,日寇入侵,東南沿海蒙受戰火,文物、圖書大量散亡,留居上海“孤島”的葉景葵、張元濟、陳陶遺、李宣龔等文化學術界知名人士爲保存中國古典文獻典籍,各自捐獻藏書,發起成立合衆圖書館,聘請顧廷龍先生主持館務。十餘年間,合衆圖書館接受各方捐贈,同時積極搜集文獻,編輯出版《合衆圖書館叢書》,在學術界享有盛譽。1953年,合衆圖書館將全部館藏獻於上海市人民政府。

到了改革開放時期,上海圖書館的歷史文獻收藏工作繼續穩步發展。如1980年,晚清名臣張佩綸之孫張子美先生捐贈結一廬舊藏古籍善本450種,其中包括62種宋元刻本;2013年初,張氏後人又捐贈張佩綸藏往來尺牘近5000通,以及著作、日記等稿本多種。2000年,由清末帝師翁同龢五世孫翁萬戈先生珍藏多年,包括多種宋元精槧、名家抄校的常熟翁氏藏書80種從美國回歸,入藏上圖;2016年,翁萬戈先生藏翁同龢日記稿本、檔案也入藏上圖,翁同龢長兄翁同書後人翁銘慶、翁以鈞先生也向上圖捐贈轉讓了翁氏舊藏古籍、檔案等文獻。

經過大半個世紀以來幾代古籍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上海圖書館古籍館藏以數量豐富、特色鮮明蜚聲海内外。

古籍刻本中,宋元刻本近700種,爲館藏精華所在,數量居全國第二。宋本如《鉅宋廣韵》《集韵》《唐鑑》《諸儒鳴道》《周髀算經》《東觀餘論》《重雕足本鑑誡録》《藝文類聚》《曹子建文集》《杜工部集》《會昌一品制集》《嘉祐集》《王荆公唐百家詩選》,元本如《顔氏家訓》《農桑輯要》《文心雕龍》等,皆爲傳世孤本或現存最早刻本。明清精槧珍本更數不勝數,如明銅活字印本《會通館校正音釋書經》《藝文類聚》《諸葛孔明心書》,明萬曆三十年(1602)曄曄齋刻本《北西厢記》(蘇州名家殳君素繪圖),第一部臺灣地方志——清康熙刻本《臺灣府志》等。

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各類稿本、抄本精品薈萃,不乏名家手澤,是館藏的另一大特色。如郭畀《郭天錫日記》是存世最早的稿本日記;《文徵明詩文稿》、豐坊《南禺書畫目》手稿等不僅具有文獻價值,也是書法名迹;黄宗羲《南雷雜著》、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著名學者的稿本,是重要的學術史料。抄本中如明汲古閣影宋抄本《極玄集》保存宋本原始面貌;清抄本《三朝北盟會編》保留了四庫館臣的竄改痕迹;清内府四色抄本《江流記》《進瓜記》用墨、紅、黄、緑四色區分曲詞、科白等内容,極爲精美。

早在1957年,上海圖書館就曾編印《上海圖書館善本書目》五卷,共收録古籍善本2400餘種。此後半個多世紀間,故帙珍籍不斷入藏,經過幾代專家學者、編目人員的努力,館藏古籍藏書信息、數據庫基本完備,可供讀者查閲。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正式啓動,本館有幸入選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第一批上海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截至目前,共有681種善本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録》、804種入選《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録》。參與全國古籍普查工作期間,本館又對館藏古籍清點核對,查遺補缺,訂正訛誤,規範格式,個别處仍保留本館著録原有特色,最終編成《上海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共計收録館藏古籍108629種783778册。今年正值上海圖書館建館70周年,又恰逢上圖東館建成開放,我們謹以這部目録作爲本館歷任古籍工作者辛勤勞績的總結和紀念,同時也希望它成爲新時代上圖古籍工作者篤行致遠的新起點。書目中未盡完善之處在所難免,敬祈同人、讀者不吝指正。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文津搜索馆藏目录特色资源站内搜索 文津搜索 检索 数字资源 古籍特藏 该库可提供综合性数字化古籍特藏文献,包括本馆建设的古籍特藏、外馆文献资源,以及古籍全文检索分析系统。 当代图书 本栏目下有10万余册电子图书,多为近现代图书资源,内容包括文学小说、哲学历史,人物传记、古籍经典、科普科幻、亲子童书、人生励志https://www.nlc.cn/
2.馆藏分布提存图书 A—Z (22大类旧图书) 馆内查阅 本馆介绍——馆藏分布 花果山校区图书馆九大书库藏书分布: 一号库:I 中国文学 二号库:I 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三号库:K 历史、地理 B 哲学、宗教 四号库:2010年以前(含2010年)的过刊 五号库:2011年后(含2011年)过刊、旧报 六号库:C 社会科学 F 经济 D 政治http://tsg.cxtc.edu.cn/bgjs/gzfb.htm
3.图书馆藏书目录.pdf图书馆藏书目录.pdf 22页 内容提供方:ps4123 大小:517.28 KB 字数:约2.15万字 发布时间:2023-01-20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2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图书馆藏书目录.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汕头市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18/6215131002005041.shtm
4.各省图书馆书目《吉林省立图书馆藏书目录前编》(1928) 《吉林省古籍善本书目》1989年出版 甘肃 《甘肃省公立图书馆书目》(1924) 《甘肃省图书馆馆藏善本书目》1959年印行。 《甘肃省图书馆善本书目》1006种。1989年印行。 湖北 《湖北省立图书馆图书目录》(1924)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1637340_1120577417.html
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理科学 Q 生物科学http://www.bowenedu.cn/lib/info/1023/1023.htm
6.11月推荐纸质图书详解及目录馆藏中国题材:成人图书-社会科学 索书号:C91-53/3 馆藏地点:中新友好图书馆 3F2区 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西塞罗 本书讲述的是民国初期铁器制造业在重新红火起来后,形成的以“火麒麟”“兴隆”“瑞祥”为代表的三大派系为争夺资源和*铁匠铺的地位而争斗不休的故事。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三大铁匠铺秘密https://cul.sohu.com/a/739573836_121124714
7.馆藏书目查询系统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 + 东馆) 所属馆: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 + 东馆) 上海图书馆( 淮海路馆 ) 中文书刊外借室(2楼普通借阅区) 复本/藏书记录详情 上海图书馆( 淮海路馆 ) 中文书刊外借室(2楼普通借阅区) 索书号条码号借阅类型当前状态 F279.1/1487-1#2*1054121102603544处理中已归还 https://vufind.library.sh.cn/Record/e1c62884-e225-460c-b7bd-8786094d1ca6
8.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中文古籍民国文献相关目录2015年四川省图书馆迁入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新馆舍,古籍(民国文献)阅览室设于新馆五层。目前善本古籍尚未开放阅览,存藏情况可参阅《四川省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1989)、《四川省图书馆馆藏珍品集》(2002)、《第一批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2012)、《李一氓捐赠四川省图书馆藏书书目》(2020)。另有四川省图书馆古籍平台(https://m.douban.com/note/8108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