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近年来,新会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着力建设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平台、一网通”
公共法律服务到“家门”
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3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应用12348广东法律服务网线上平台和12348热线平台,整合公证、律师、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职能,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助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2023年以来,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提供法律咨询1万多人次,调解案件1481宗,公证服务18916件,法律援助430宗,行政复议285件。网络热线平台接收工单11件,办结11件,办结率100%。
(会城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
以需求为导向
做深做实公共法律服务
一是提升法律援助便捷性和高效性。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实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打破各市区地域管辖限制,降低群众异地维权成本。完善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值班律师工作,2023年确认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1021份,促进司法资源节约,化解社会矛盾。
二是紧贴群众企业需求,优化公证服务。深化便民惠民举措,开展公证巡回办、预约上门办,深化公证服务金融、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开通园区企业公证咨询办理“绿色通道”,协助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办理有关产品建造证明、产品质量、产品许可等系列涉外公证(认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全区236个村、社区选优配强法律顾问,发挥律师专业技能,为村(社区)依法治理、重大经济决策、民生管理等方面事务提供法律意见,为群众解惑释疑、提供法律援助、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开展法治宣传。2023年,创新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外送”工作,及时快捷响应群众需求,实现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五是建设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精准高效服务园区企业。在新会区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精准、高效、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畅通企业寻求法律服务渠道,助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组织调处物业管理纠纷)
聚焦“一园三中心”
强化法律服务保障
一是持续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行业协会商会,惠企助企专项行动。先后制定《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动法律服务进园区,助力新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区共11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团队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以园区、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为重点服务对象,精准对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活动开展以来,为企业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0多宗,解答法律咨询1800多人次,得到企业、劳动者的一致好评。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2023年,共结对52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把脉问诊”,预防规避风险。
二是发展健全商事争议化解机制,和谐民商事纠纷化解。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新会联络站,搭建国际商事仲裁法律服务平台,满足企业对民商事纠纷解决多元、便捷的需求。借助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资源力量,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国际仲裁服务。在“双碳”实验室园区建设企业商事争议调解中心,整合律师、行业协会、专职调解员、行业专家等各方力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权益维护、商事争议化解等服务,争取实现企业商事争议能调不裁,能裁不诉。
三是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顾问工作室”,加强涉侨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聘请获批在大湾区执业的香港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顾问工作室”,为我区提供涉港澳法律事务咨询、涉港澳公证办理等服务,开展涉侨涉外法律主题讲座、与行业协会结对共建,持续提升我区涉侨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开展“法治赋能民营经济、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法治服务民营企业活动)
下一步
我区将继续精准对接群众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深化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法律资源配置、创新法律服务机制,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到基层末梢,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奋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标杆、建设更高水平“一园三中心”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保障。
一是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
二是建成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枢纽新城仲裁服务站、企业商事争议调解中心并投入运作。为企业提供合规经营、风险防范、商事仲裁、商事争议调解等专业化“一站式”法律服务。推动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各大产业园区,进一步发挥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作用,高效服务园区企业,以法治力量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做优做强涉侨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积极引进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拓宽我区律师行业多元化跨境法律业务服务能力及业务范围,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是持续引进优质法律服务机构和高端人才。推动法律服务要素加速聚集,将枢纽新城打造为法务聚集区,以法律服务“升级版”构筑法治建设“新高地”,打造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新会法治品牌,赋能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