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奇特馆舍,别样收藏(上)

我两次细看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外观,都未曾看出整体的模样来,它不同于其他馆,从哪个角度看,该馆都不是一个独体建筑,但又不是像首都机场候机楼那样,一期、二期、三期各为一个独立的建筑物,而由这些建筑物构成一个群落。清华馆曲曲折折的外形,但却能连为一个整体,我总想搞清楚它的外形究竟是怎样一个图案,这次前来这里,我见到刘蔷老师,问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能不能给我描述一下贵馆的外观?”刘老师好奇于我为什么执著在这些细枝末节,但她是一个极认真的人,于是她立即带我走入图书馆的大堂之内。

在大堂的侧边,陈列着一个图书馆的沙盘模型,于是我在此聆听她给我的细细讲解,由此,我明白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分为三个建设期,每扩建一次,都是在原楼的基础之上接着对外展延,不论从设计风格,还是外立面的颜色上,始终保持着基础色调与规制。清华大学的建筑系至少在中国名声在外,让这座古老的图书馆能够逐渐扩大,并且还保持着贯有的韵味,这确实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刘蔷告诉我,进入书库看古籍需要得到领导的批准。于是,先跟她前往办公室去批件。我在她的办公室区域,看到墙上挂着一个铜牌,上书“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室暨古文献研究所”。刘老师的办公桌上以及沙发的四围堆满了成摞的书,她告诉我,再过几个月,她们就要迁入新馆,所以现在开始整理自己的用具。沙发的后墙上悬挂着一幅五粱祠拓片,在拓片的下方还放着一张雕弓,这种组合颇具穿越感。我正想提问,猛然想到这个研究所不止研究古文献,还要研究科技史,但雕弓是否属于科技史的研究范畴?请恕我的孤陋,因为我无从判断。

刘蔷老师特别细心,她为了让我能够对本馆有着准确的了解,特意给我准备了三份资料。我在翻看这些资料之时,本馆的蒋耘中书记走了进来,刘蔷介绍之后,由书记在批件上签字,然后我们一同前往善本书库。其实走进刘蔷的办公室之前,已经从善本库的侧墙路过,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因为这个书库的外观也是用红砖砌就,在四白落地的现代化图书馆内砌起一堵红墙,让我怀疑这是做施工改造临时砌起的围挡。我的这个评语让刘蔷老师对我的审美水准表示了强烈地怀疑,好在进入书库之后看到了那么多的善本,我有如老鼠掉进了米缸里,瞬间眼睛放亮,口中不停地赞叹所见,方才遮掩过刘蔷老师对我审美情趣的奚落。

本馆的善本库也是用金属集成架密密地排列在一起,地上铺就的几层导轨,显示着这些集成柜早年的设计风格。刘蔷说,此馆所藏的古籍,不分普善,但是有着独特的分类方式,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分为8个大类,故名“八大类分类法”,此种分类方式我在他馆从未见到过。

打开集成架,可以看到这里所有的古籍全部做成了公共图书馆所特有的插套,这种插套的好处是可以像洋装书一样,立起来摆放,抽取某书时,不用将上面的部分再搬下来。清华的插套在每一个的下方留有一指宽的探视孔,刘蔷说,这种做法有很多的便利,因为不用将插套拉开即可看到里面的序号是否排错。但我更觉得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丢书,我曾在其他馆看到过某些整齐的插套拉开之后,有些书已经不在了原处。刘蔷说,这种插套的制作成本,要比封口者贵许多,但馆里为了不让古籍出错,所以制作成了这种制式。她指给我看一排排的探视孔,探视孔的下方显现着书根序号。在正常情况下,因为古籍主要是平放,因此书根会写在每册书的包角之上,然清华的书竖起排列,故而这里所有的书根全是写在书籍的下角。

这倒是一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至少可以区分出来只有公共图书馆,或者缩小范围来说,只有为数很少的图书馆,书根才会是这种书写方式。在这里,我没有说绝对话,是因为国内的公共图书馆近千家,而我所访过者,还不足十分之一,当然不能排除其他的公馆也有像这样在特殊位置书写书根者。但我还是觉得这种书写方式有着防盗功能,果真,我在一排书架上看到了某一函书没有写上书根。我本想以此来证实我的判断,但刘蔷却笑着告诉我,这一行书插反了。调过来再看,书根又按照序号排在了那里。

清华的这些插套,每一函的书脊上都书写着书名、作者,以及每一函的函号,我大约看了一遍,即有三种字体,每种字体都写的规整漂亮。这是清华图书馆几代馆员所书,刘蔷说,看上去略新些的字迹几乎全是出自一位老先生之手。蒋书记说,老先生是历史系一位老师的长辈,义务为图书馆古籍书写函套,直到近90岁高龄。某次出门时,偶然在台阶上摔了一跤,馆里担心老先生的身体健康,就不再敢请他接着来工作。我问刘蔷,这些函套老先生都写完了吗?她说,没有。于是指给我看,果真,在另一排书架看到了用电脑打印在纸上的字迹。将这些打印的书名贴在书套上,跟原有的插套摆放在一起,那种内在的韵味立判高下。我在插套的顶端,还看到钤盖有“善本”字样的长条章,由此可见,这里是按书的类别进行集中摆放,只是将善本做出特意的标注。还有些书,不是用布面的插套,而是南方所惯用的木夹板,可能是为了便于书写书根。这些木夹板的侧面,也堵上了一块木条,上面同样写有书名等信息,只是这些木夹板的下方没有留出孔洞,不知道为什么,未将此做出统一的设计。

在此书库的顶头位置,单独摆放着一个旧木箱,打开一看,是完整的一部《通鉴纪事本末》。刘蔷告诉我,这是本馆所藏最大的一部宋本书,但可惜是递修本。于是拿出一函放在桌子上欣赏,乃是宋宝祐五年赵氏刻大字本。该书的零本偶然会出现在拍场之上,虽然按照传统的观念,大字本不如小字本珍罕,但这样完整一部者,仅仅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二部。细翻该书内页,里面有不少的宋刻原版,尤其本书的第一函封面函套上,贴有一张赠书简,上面写着“己丑清华返校节,己未级同学,购丁宝桢旧藏,宋刻《通鉴纪事本末》,敬献母校以为毕业三十年纪念”。毕业生在校庆的时候购买一部宋版书赠送给母校,这种大手笔真让我感叹。

所看的第二部书,是《唐翰林李太白诗集》。这是一部元刻本,然该版本却未曾见到过著录,堪称海内孤本。该书的首页钤着多方藏印,扉页上还写着叶昌炽和缪荃孙的观款儿,细看章文,有着王同愈、傅增湘等多位大名头,确实流传有绪。关于该书的价值,刘蔷指给我多处该书的独特点,她告诉我,本书是李白诗集版本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且在分类和编排顺序上,跟宋蜀刻本相同,即此可知,她对该书做了仔细地研究。

《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衡》,元泰定元年梅溪书院刻本,刘蔷告诉我,该书的作者滕珙是朱熹的弟子,滕珙将朱熹的一些著作分门别类,又断以己意,由此编成此书。该书所收内容较为宽泛,因此成为了研究朱子思想的重要著作。然该书目录之后有着长方形的牌记,内刻“时景定甲子春刊于梅溪书院”,而“景定”为宋代年号。刘蔷说,这是书商作为,牌记原为“泰定”,书商将“泰”字剜掉,而改为“景”字,这就将该书由元版升格为宋版,然以剜改之处又钤了几方章,以此来掩饰痕迹。细看之下,剜改的手段果真高明,然所钤的三方模模糊糊的章,恰恰因为位置不对,反而让人起疑。刘蔷说,清华藏有19部元刻本,此为其一,虽然有过剜改,但并不影响该书的价值。

THE END
1.手机随意拍系列——清华大学图书馆一期图书馆大书库(局部) 一期图书馆大书库(局部) 逸夫馆(清华图书馆三期大门口) 三期图书馆大厅全景(从东向西看) 三期图书馆大厅全景(从西向东看) 图书馆三期书库 图书馆外景 图书馆夜景 图书馆北馆外景(李文正馆,也叫北馆或四期) 附几张校园景https://www.meipian.cn/12p8856
2.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重新启用四年未见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回归了! 近日,图书馆老馆第二阅览室和第三阅览室开放试运行,开放时间为7:30-22:30。同时,老馆馆藏资源仍在搬迁调整中,将在未来提供借阅服务。 对于新生来说,图书馆老馆是未解锁过的校园新角落;对于校友来说,图书馆老馆是学生时代的心灵自留地……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2965/108059.htm
3.我找到了清华最美图书馆!最美图书馆潜入书海,学在清华 又是一年读书季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 自然祥和的春日清华 清华最美图书馆中 亦各有风景 来进入清华园 一同学习吧 按下播放键 伴着实时录制的环境声 让我们聆听 书香与文字的跳动 潜入书海,学在清华 北馆的某一扇窗子 敞开了十几度角 久违重逢的春风拂过柜架 斜晖中的书影微微摇曳 显得格外https://dxs.moe.gov.cn/zx/a/ds_zmtsg/230425/1836048.shtml
4.清华大学图书馆知识殿堂里梦开始的地方清华图书馆,是一个新老建筑完美衔接的楼群,图书馆老馆之东翼即是清华最早的图书馆,始建于1916年至1919年间,经过四年修缮,外观、内置尽可能保留之前的状态,如阅览室的窗户样貌、校友们捐赠的自习桌椅等,以期让记忆在时光里,可以历久弥新. 老馆开放的第二阅览室和第三阅览室,是两个宽阔的公共空间,56张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4013406?bizType=29
5.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逸夫图书馆逸夫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27820平方米 拥有同时容纳两千余名师生阅览的空间 清华逸夫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与老馆趋于统一 结构上几乎与老馆融为一体 门前的喷泉也成为了它最吸引游人驻足的一大亮点 逸夫馆设计紧凑 空间利用率奇高 以庞大紧密的书库为之特色 同时兼具古朴与自然的风味 清华大学图书馆概述 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108447088&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