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有了文化的浸润,城市才会有内涵与韵味、活力与生机。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双向互动,是行业要求,也是一种现实存在,更是社会需求使然。
前不久的中秋、国庆假期,除了外出旅游,很多人选择了打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在文化“慢生活”中享受幸福时光、感受岁月静好。在博物馆里静享书香是什么感觉?近日,走进铜川博物馆二楼文创区旁的图书角,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宽敞明亮的空间搭配生机盎然的绿植,让这个约40㎡的阅读书房充满了古朴淡雅的书香气质。
记者在图书角看到,历史、文学、儿童绘本、幼儿读物等图书应有尽有。“来咱图书角参观的很多游客和市民都是对历史考古之类的感兴趣,我们在选择图书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点。另外,如今亲子研学游很火热,我们图书角也从图书馆引进了很多儿童绘本,充分满足了来图书角阅读人群的需求。”铜川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魏超说。魏超透露,市图书馆结合铜川博物馆的特点,精心挑选的书籍实现了各年龄段基本全覆盖。
在图书角,数名读者有的埋头阅读,有的探头看向落地窗外的明媚阳光。市民张春莹忍不住感慨:“带着孩子逛完展馆刚出来,孩子就发现了这个图书角,大人可以休息、孩子可以看书,真是一举两得。”另一边的外地游客李先生对记者说:“以前去别的地方旅游,去博物馆参观就是一路看,根本没有能坐着休息的地方,有时候腿实在困得不行,就直接席地而坐了。这个图书角正好方便游客休息,还能学习到知识。”
“博物馆不仅是外地游客来铜川旅游的必打卡之地,更是咱们市民朋友来参观的地方,我们就是想通过设立图书角的形式,将博物馆与图书馆互联互通,共同助力文化旅游。”魏超说,“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强强联合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资源联动方式,也是推动全民阅读、坚定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创新性举措,也显现出博物馆除了收藏、展示功能之外,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今后博物馆和图书馆将持续推进文化交流合作,联合推出各类文化活动,共同打造铜川特色文化空间,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