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

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2.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置“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

的注释,修改盲参照的参见注释。

4.合并使用频率过低的类目

参考我国大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期刊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的《中图法》类目使用频率统计数据,采取了对使用频率为0或频率过低的类目合并到上位类或取消仿分、复分的注释的做法。第五版共停用2300多个类,停用或删除类主要集中在TS、TD、TF、TG、U、TN、F、G35等类。停用类增加沿革注释,一般停用或删除类在其相应上位类同时补充含义注释。

5.完善附表类型,补充共性复分的新主题;通过主表类目注释解决附表连续复分的使用问题

对8个附表相应补充新主题,增设新类目,或增加注释或修改类名扩大外延。如在“总论复分表”中对“-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的划分进行调整,增补注释,明确下位类的外延;修改“-39信息化建设、新技术的应用”类名,以便容纳各类有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网站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主题复分。同时兼顾8个附表与主表相同部分的类目体系的同步修订,如与C、N、K等类的同步修订。

对地区、时代、民族等复分区分标识明确使用方法,在主表需连续使用附表复分的类目,一般都明确注释出要求使用复分区分符,避免连续复分的类由于跨越复分引起加多个零的问题。例:“B825.1个人修养格言”类的注释:“依世界地区表分。如有必要,中国可依中国时代表分,并用时代区分符号“=”加以标识。”

6.其他常规性修订

《中图法》(第五版)除对第四版重点类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修订外,还全面系统地分析各大类的设置不足及使用问题并加以修改。此类修订主要有:

(1)修改类名,增强类目的容纳性

(2)增改注释,控制类目划分深度,必要时增加新类

通过增加类目注释、更新术语、改进注释来容纳新主题、疑难或常见主题,说明类目涵义或类目之间的关系,增强类目理解和使用说明。对发展变化快、含义模糊、文献量不够多的主题,控制类目细分和增类,增改注释;对较成熟、稳定的新主题,有一定文献保障则增设新类。

二、《中图法》的基本序列: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三、《中图法》共二十二个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列表如下:

THE END
1.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读者云门户特色资源 馆藏目录 文津搜索 提供国家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检索及在线阅读服务,内容涵盖古籍、图书、论文、期刊、音视频、少儿资源等。 期刊 图书 论文 报纸 音视频 工具书 少儿资源 更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清华同方知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http://read.nlc.cn/
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四川大学图书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权威、公益、开放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服务平台,免费提供社科类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的阅读、下载,为机构开展学术研究、智库服务、政策咨询、教育工作、刊物出版等相关工作提供文献保障和数据支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重要的子库,目前已收录国内https://lib.scu.edu.cn/node/14556
3.国家图书馆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的中文数据库36、馆藏博士论文与博士后研究报告数字化资源库是以国家图书馆20多年来收藏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建设的学位论文全文影像数据。目前博士论文全文影像资源库以书目数据、篇名数据、数字对象为内容,提供23万余种博士论文全文前24页的展示浏览。 37、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知网) 1950- 收录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国家https://www.hnass.com.cn/Article/index/cid/69/lid/71/id/634.html
4.“中国国家书目回溯数据库(1949—1987)”通过鉴定光明日报本报北京8月11日电由文化部、北京图书馆牵头组织,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参加研制的“中国国家书目回溯数据库(1949—1987)”于今日在北京图书馆通过鉴定。 该项目是文化部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于1995年初立项,实施期限为1995年5月—1998年10月。本数据库包含1949—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https://www.gmw.cn/01gmrb/1998-08/12/GB/17782^GM2-1208.HTM
5.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使用手册(豆瓣)特别是2010年启用新一代联合编目系统后,中心开始广泛征集成员馆馆藏信息,联合馆藏总量已跃升至2600万余条,覆盖全国40余家副省级以上图书馆和地区性联合目录。 为了实施全国中文图书联合编目共工作,确保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国家图书馆曾于2000年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图书采编部的名义,编写了《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696738/
6.科学网—国外中国学家数据库国家图书馆通过OCLC实现世界文献资源共享 http://www.nlc.gov.cn/syzt/2010/0820/article_546.htm 2010年8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向OCLC提交了近110万条馆藏西文数据。此举丰富了WorldCat数据库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资源,揭示了国家图书馆的外文馆藏。随着馆藏书目信息不断的上传,借由OCLC的服务平台,中国国家图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3146&do=blog&id=356830
7.图书馆知识竞赛:图书馆知识竞赛题库(2017年最新版)30、单项选择题 书目数据库主要提供的是()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零次文献 点击查看答案 31、填空题 超星数字图书馆按《中图法》分为()个分馆。 点击查看答案 32、填空题 我国于1987年1月用于取代全国统一书号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33、单项选择题 每本图书的书脊下端都贴有什么(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3/1073113.html
8.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是中国国家总书库、书目中心、古籍保护中心,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现任党委书记陈樱。据2023年11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由古籍馆、总馆南区、总馆北区构成,总建筑面积28万https://baike.sogou.com/v64485395.htm
9.国家数字图书馆苹果下载国家数字图书馆iOS版v6.1.7iPhone版1.书目检索 opac检索:可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信息,支持扫码检索,支持预约;联编检索:可检索全国几十家图书馆的馆藏信息;站内检索:可检索app内发布的新闻、公告等信息。 2.电子资源 国家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提供电子期刊、听书、手机知网、畅想之星数据库、连环画、移动阅读平台等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电子资源https://www.qqtn.com/iossoft/470064.html
10.中国权威的出版物数据服务平台(PDC)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PDC平台)基于中国国家版本馆全国唯一的ISBN数据、CIP数据、馆藏数据,聚焦全网数据融合应用场景,面向党政机关、出版发行机构、图书馆、科研院所、数据服务商和社会公众等多方用户,提供出版物大数据在线查询服务。https://pdc.capu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