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侧面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多角度研讨
为《公共图书馆法》的普及与践行贡献力量
本书缘起:
导言
开启新时代图书馆法治研究的新阶段李国新
概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李国新
《公共图书馆法》权益保障及主导责任的基本制度分析金武刚
从全面保障到具体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重点内容比较分析陆晓曦
公共图书馆概念的法律界定及其特点分析张晓芳
专题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法律化张凤鸣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规范与发展李阳
“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
——关于《公共图书馆法》中“线上线下相结合”要求研究涂世文金武刚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法律依据刘晓东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制度创新
——捐赠者冠名制度朱婧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免费”与“优惠”刘晓东
《公共图书馆法》未成年人服务条款:基于托马斯“五因素”理论的阐释张丽
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提供
——关于《公共图书馆法》中“志愿服务”条款研究陈洁金武刚
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古籍保护和利用王莞菁
呈缴本制度完善之路
——关于《公共图书馆法》“交存”制度研究任宋洁金武刚
论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合作发展
——关于《公共图书馆法》中“交流与合作”条款研究李霜刘旭灿金武刚
法治环境下私人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
——以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为例严贝妮金鑫徐继新
参阅
美国国家层面的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政策与法规探析李芙蓉周亚
日本公共图书馆法规体系的构建历程(1899-1970)李易宁
精彩书摘
开启新时代图书馆法治研究的新阶段
李国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
2017年11月4日,注定是载入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册的一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图书馆人历经百年呼唤期盼、近二十年艰苦努力的公共图书馆专门法律终于问世。漫长的立法历程赢得了一个绝佳的出台时机:党的十九大之后文化立法归于《公共图书馆法》,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图书馆界乃至公共文化工作者的职业自豪与使命担当。《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成为我国历经百余年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跨入新时代的标志。
《公共图书馆法》在总结提炼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针政策和创新实践、借鉴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筑起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服务的基本制度和规范体系。
《公共图书馆法》明确了政府设立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法律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公共图书馆,明确了政府设立公共图书馆的依据和方式,首次提出了设立公共图书馆的法定条件,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图书馆经费、人员的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鲜明地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法》是政府责任法的特点。
《公共图书馆法》为新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将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建设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写进法律,本质上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组织体系的重构;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内部治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考核评价制度,特别是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和政府补贴奖励挂钩的机制,形成了激发公共图书馆活力的突破口。
《公共图书馆法》促进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法律突出强调了国家在建立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上的责任,突出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创新上的责任。适应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广泛应用,该法建立了公共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承担保护义务的读者信息范围以及保护方式,为专门领域个人信息保护树立了样板。
《公共图书馆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社会化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紧密衔接,法律建立了各级政府向社会力量举办的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的制度,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捐赠者冠名的法律制度,实现了政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制度创新。
(略有删节)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北路2号上东公园里4层东塔&5层,1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