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院网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是庞德众多著作中篇幅较短却颇具代表性的演讲集稿,全书共4个部分,集中的阐发了其法社会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文明和社会控制、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任务、价值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文明、社会控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法律”的概念,以期通过社会控制加以统一三种意义上的法律;第三部分,主要论证了法律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利益,并详细分析了各种利益;第四部分,分析评判了法的价值理论,提出了“真正合理的价值评判方法”。

一、文明和社会控制

庞德认为文明是人类力量不断地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人类对外在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如果人们没有对内在本性达到完全控制,就无法征服外在的自然界;反之依然,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征服,人类本身也难以生存,也就无所谓文明的意义了。这里就涉及到如何产生、保有和促进这种内在本性的支配力的问题。

这种支配力源于社会控制,即每个人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自己与他人施加的压力网中(社会力量)恪守本分,尽可能的来维护文明社会。那么,人类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进行社会控制的呢?庞德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道德、宗教、法律。通过考察社会控制的方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庞德分析指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经历了由道德、宗教演变为法律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道德、宗教、法律这三者是混淆不清的,人们通常使用同一个词来调整社会关系,把这所有的一切看作为一个整体。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伦理发展的结果产生道德体系时),法律与道德被视为等同的,一切的道德标准实则成为了法令本身。很多早期的法律吸收了各种宗教思想与制度,辅以国家强力之支持,负担了大部分的社会控制。而在16世纪以后,法律取代了宗教和道德成为社会控制的最高手段。

自16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组织成为了首要的社会力量,其主要依靠一种强力的垄断以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只有法律能成为这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工具,故而所有其他的社会控制手段的地位下降了,只能行使在法律从属及确定的范围内的纪律性权力。至此,庞德提出了一个极具超前预见性的观点:“如果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方式,具有强力的全部力量,那么它也具有依赖强力的一切弱点。”运用法律来实现社会控制可以有效的排除个人的专制独裁,也能适应经济发展对社会控制稳定性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与宗教的力量就要排除在社会控制的手段之列,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与宗教的补充配合。社会政治组织依靠法律的强力维系社会秩序时,不能过于强调强力的“威胁”,一定要为法律寻求一个正当性的基础,以此减少司法和行政过程中的专断。

二、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首先,庞德指出法律这个概念曾在三种意义上使用:(一)法律制度——通过有系统的、有秩序的使用政治组织社会的强力来调整关系、安排行为的制度;(二)能够作为司法或行政决定依据的权威性资料、指示;(三)司法过程及行政过程。由于三种概念共同使用了同一个语词,在具体实践中就造成了混乱,据此庞德提出通过社会控制的观念加以统一三者。这三种意义上的法律,尤其以第二种颇受争论。庞德认为这种意义上的法律包括各种法令、技术和理想,但在人们普遍的观念里法律被单纯的理解为一批法令,其实适用法律的技术、司法者的经验以及公认的权威性理想是同样重要的。

法令具体是由规则、原则、概念和标准组成的体系,对于这四种要素,庞德逐一作出了界定:(一)规则是对一个确定的具体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法令;(二)原则是一种用来进行法律论证权威性的出发点;(三)概念是一种可以容纳各种情况的权威性范畴;(四)标准是法律所规定的一种行为尺度。原则是法律工作者司法经验的累积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可以借助它推导出判决的依据,作为在可适用的法规缺失时的补充。概念具有伸缩性和确定性,将其作为一种法规,便可以制定法律规则,而不需要细化到各种不同的情况。标准作为一种行为尺度是衡量行为合法与否的度量衡,必须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且符合权威性的理想。

三、法律的任务

受到耶林的启发,庞德提出法律的任务就在于实现社会利益,通过承认一些利益并确定其范围后制定出保障这些利益的方法。何为利益?庞德将利益规定为人们个别的或通过集团、联合或亲属关系,谋求满足的一种需求或愿望。进一步划分了利益三种类别: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

THE END
1.法律(汉语词语)法律,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 《尔雅·释名》记载:“法,常也。”《尔雅·释诂》记载:“律,常也,法也。”春秋战国时期的李悝制定了《法经》六篇。公元前359年,商鞅以《法经》为蓝本,制定《秦律》六篇,历史上称为“改法为律”。到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将“法”“律”合并使用的做法。古代的“律”和“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95%E5%BE%8B/64803158
2.“法治”≠“法制”,这个很重要!法制(Legal system)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rule of Law)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2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强调对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YzMTkzOA==&mid=2653155595&idx=2&sn=0a54b91b7cd0eefeafd11be9ef364fe7&chksm=81eb5a36c59acdf5ffaa03bd8fcbf3b20dbe91794b5857ed53c5fd45dff51fae0b21d327f1a7&scene=27
3.法律是什么法学教授刘星的一本书,本思维导图为大家梳理了主要内容,介绍不同的法学流派关于法律是什么的观点。 亿图脑图MindMaster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法律是什么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212916
4.法律是什么与什么是法律的区别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https://www.findlaw.cn/185400/wenda_10179195.html
5.法律是什么意思法律汉语解释法律的例句海词汉语频道为广大中文用户提供法律是什么意思、法律的解释、法律的例句,更多法律汉语解释到海词汉语词典。http://m.dict.cn/hanyu/search.php?q=%E6%B3%95%E5%BE%8B
6.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10篇)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是什么”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在读完刘星教授《法律是什么》后,,对法律是什么这个朦胧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从一般读者的角度深入地对西方法理学进行批判解读,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亦意在抒发自己对法理学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555nrfz.html
7.法律的定义是什么律师普法法律的定义是什么2022-04-13 14,092 普法内容通常情况下,法律一般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让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法律是让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根据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让国家强制力保证https://www.110ask.com/tuwen/14236789373136751578.html
8.法律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法律csdn别人写的诗,真的不错,所以引用了一下。看了那个帖子,挺难受的。法律究竟是什么,只能用来对付那种又笨又穷苦的人。 那个帖子说二战的时候死的99%的人是男人,女人真的是这个社会的附属物么?不是很明白,但是我明白,在用另一种方式压抑自己的时候,在看电视,写下这些无聊东西的时候,我还能做点其它的事情吗? https://blog.csdn.net/sun_withwind/article/details/1446036
9.什么是法律?那么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是要管住上限,还是管住下限?什么是管住上限?就是把我们的社会理想,把人类追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53845/answer/1918479612
1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法律是什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1.1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课题 1.1法律是什么单元第一单元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六年级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法律是什么。学习 2.能力目标: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目标 3.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法律规定的部分权利与义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让同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29762090.html
11.法律和法律条文的关系另外除本校教师讲授外,为了补充师资,一些学校还会邀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立法、司法、执法、监督、律师、管理方面的人员或国外专家讲课。法律硕士采取全日制脱产和不脱产两种方式,全日制学习为二至三年,非全日制学习不超过四年。 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的,管理社会的一个工具。通常表现为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判例等。http://www.jzlawzx.com/zmt/3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