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武夷山市法学会在南平市法学会的指导下,积极发挥法学“智囊团”优势,切实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开展法治咨询和法律服务,尤其是聚焦“法治武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和广大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其中,推动行政争议发案量和败诉率实现“双下降”。2022年,武夷山市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同比下降88.36%,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由2018年的56%持续降低至2022年的11.1%。
专家“看诊”,化解行政争议靠“法”
2021年7月15日,武夷山市自然资源局通过技术手段发现某物流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遂作出对该物流公司行政处罚的决定,责令其15日内治理(清除地面临时建筑及地表固化层,深耕复垦,恢复耕地可耕作状态),并处罚款41.2156万元。2022年1月10日,该物流公司不服上述行政处罚决定,向武夷山市司法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这是武夷山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对行政部门所产生的行政争议开展调研核查,并就具体案件提出意见的一个典型案例。”武夷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邓崇慧告诉记者,“我们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会会员参与,对案情深入研究,建立基础台账,研判风险点,厘清部门间法律职能职责,为行政部门提供处置化解的法律政策支撑。”
形成合力,构筑多位一体工作格局
其中,由武夷山市司法局组织召开的某跆拳道俱乐部(申请人)训练受伤案行政复议听证会较为典型。申请人与第三人陈某辉签订教练培训合同,合同约定第三人接受申请人培训,为期5年。在合同期限内的某一天,第三人与同事苗某、吴某义在训练馆训练时右膝受伤。经武夷山市立医院诊断为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右膝内侧半月板撕裂,右膝外侧副韧带损伤。随后,第三人向武夷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被申请人)申请工伤认定,要求认定其因工受伤。被申请人依法受理,并立案展开调查,最终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第三人受伤为工伤并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对此,申请人不服,向武夷山市司法局申请行政复议。
为进一步了解案情,武夷山市司法局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法律工作者、市法学会会员等组成听证员团队,举行案件公开听证会,就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申请行政复议一案公开听证。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参加了此次听证。
听证会按照调查、质证、辩论及当事人最后陈述四个阶段依法进行。听证期间,三方分别就案件所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据、依据以及程序进行陈述、质证、辩论,围绕听证员总结的争议焦点,就案件事实、作出程序、法律适用三个层次进行充分的证据交换和观点辩论。听证人员就案件焦点问题详细询问了双方当事人。最终,因被申请人提交的证据不足,主要事实认定不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武夷山市司法局制发《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撤销《认定工伤决定书》,责令被申请人在60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此次听证会为复议当事人搭建了一个公正平等、公开透明的对话平台,通过公开透明的听证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进行释法说理,将证据摆到桌面上来,有理说在桌面上来,增强了行政复议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复议机关公信力。”邓崇慧说。
建立机制,推动依法行政长效常治
为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武夷山市委政法委、武夷山市法学会的指导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们还为一些小微企业或消费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两年前,消费者梁某林从某茶叶旗舰店购得7件无任何标签的商品,随后通过12315平台向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该局经调查后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并通过12315平台向梁某林作出不予立案答复。梁某林不服,并向武夷山市司法局行政复议机构申请行政复议。为进一步了解案件情况,武夷山市司法局召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会会员及法学法律工作者,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到涉案茶企进行调查,了解案件情况,最终妥善化解了该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山市司法局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成立了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会会员参与的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行政复议案件召开研讨会,由有关单位汇报,并听取该委员会的意见。促使行政部门人员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沟通,从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武夷山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法学会还建立联席会议、问题清单管理、重大行政案件综合调处等长效机制,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与各行政机关保持常态化交流提供指导,对可能发生争议的案件提前介入提前预警,为行政机关提供预防和化解的建议,全力推动高质量‘法治武夷’建设。”南平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刘德水说。
原标题:《福建省武夷山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推动行政争议发案量败诉率“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