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机个案,心理咨询师应该掌握的法律常识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时,常常不知道是应该严格遵守与来访者签订的心理咨询协议,保护来访者的隐私,还是应突破协议中的保密条款,立即向主管部门和上级报告。当来访者后续真的采取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行为时,来访者家属或受害者可能会要求心理咨询师承担法律责任;而如来访者在咨询后并未真正采取危险行为,心理咨询师却已经向主管部门或第三方透露来访者的咨询信息,这可能会破坏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还可能被来访者要求承担法律责任。

面对各种危机个案,心理咨询师如何以正当合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人和公众的利益,这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心理咨询师除了掌握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该了解一些必要的法律常识。

01案例思考

看到这个案例,心理咨询师应该会有很多感触,虽然案例中是一个心理治疗师,不同于心理咨询师,但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都会遇到有自杀念头的来访者,并且个别来访者会真的选择自杀。BarryFarber(1983)曾对咨询师进行过一项“工作时感到压力最大的情况”的调查,结果排名第一的是就是来访者的自杀言论。

面对危机个案,心理咨询师不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而且可能因为咨询过程中未尽应有注意或过失承担法律责任。因此,作为心理咨询师究竟要如何面对和处理危机个案呢?

2法律规定的执业规范

《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该条规定了心理咨询师只能从事心理咨询,而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即便有心理治疗师资格,开展心理治疗活动也应当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按照《精神卫生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对于发现来访者可能有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师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法律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服务,必须满足一定资质并恪守相应义务。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资格考试条件等内容,这是心理咨询师从业必备的基础资质条件。

部分地方法规对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要求参照该标准做了更多细化规定。如《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心理咨询师应当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部门实习一年,且经实习单位考核合格。同时,第二十四条规定心理咨询师应当按照行业规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遵守下列规定:“(一)告知来访者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性质、局限性、保密原则以及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二)未经来访者同意不得对咨询、治疗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者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的,应当隐去可能据以辨认来访者身份的有关信息;(三)发现来访者有危害自身或者他人倾向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并在信息暴露最低范围内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四)心理咨询服务的记录、测量、录音、录像等资料,应当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不得低于十年。未经来访者同意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转让。心理咨询机构歇业、结业的,应当通知来访者在六十日内取回前述资料;来访者逾期不取回的,应当予以销毁。”

对于心理咨询师违反法律法规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精神卫生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营业执照。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精神卫生法》规定了心理咨询师违法从事心理咨询服务,可能会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罚款、吊销执业证书或营业执照、治安管理处罚等)、刑事责任。

在一些地方性法规中,对心理咨询师的法律责任规定更为细致,如《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卫生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遵守心理咨询和精神障碍诊断、治疗行业规范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证书。”第六十二条规定:“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来访者、精神障碍患者或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地方法规无权作出具体规定,而是由《刑法》予以规定。

3面对危机个案,心理咨询师应该如何处理

在了解了心理咨询师执业规范后,我们再来思考心理咨询师在接待危机个案时,如果遇到来访者有自杀、自伤或故意伤害他人意念、计划和行为的,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一般而言,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守保密原则,如果要打破保密原则,则需要根据法律和伦理准则认可的方式处理。在打破保密原则时,最好应告知来访者采取这一行动的用意,并尽量征得来访者的同意。其中,比较理想的情形是邀请来访者参与决策过程。部分新手心理咨询师在遇到心理危机个案时,通常会向其督导师、上级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进行上报,认为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访者自伤、自杀的可能,减少来访者伤害他人的可能,还可减少或避免心理咨询师可能承担的责任。但这样也可能会侵犯来访者的隐私权,因为来访者企图自伤、自杀的信息也属于隐私内容,特别是来访者事前对咨询师会上报并不知情甚至持反对态度的情形下。

部分心理咨询师过多倚重咨询协议中的保密例外条款,但由心理咨询机构出具的咨询协议(一般是格式合同)中涉及的保密例外条款,来访者并不一定清楚知道和理解,即便协议规定清楚了,来访者的隐私权保护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咨询师。在判断来访者是否属于心理危机需要进行上报方面,心理咨询师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所以如果遇到心理危机个案,心理咨询师究竟是否需要突破咨询协议的保密条款,也需要先做一定的评估和分析,而后再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容易违反法律和协议而承担法律责任,比如违反咨询协议的违约责任或侵犯来访者隐私权的侵权责任。当然,如果泄露来访者信息情节严重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机构还可能被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个案,心理咨询师应该有不同的应对和处理,以下就六种不同的情形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

如果来访者在接受心理咨询过程中直接讲到自杀意念和计划,这种意念和计划并不是很确切的,心理咨询师不应直接将咨询记录或来访者信息记录提交给主管部门或其他第三人。

第二

如果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透露自己有伤害他人的意图时,意念和计划不是很确切,心理咨询师也不应直接将该来访者记录提交给主管部门或其他第三人。对之后来访者仍然伤害他人的行为,心理咨询师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事实上,法律只规制行为,而不规制意图和想法,所以即便心理咨询师将来访者透露的伤害他人意图告知警方,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一般也不会直接受理该案件,但咨询师告诉给主管部门或其他第三人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咨询师和来访者签订的咨询协议中保密的规定,可能侵犯了来访者的隐私。如来访者后来并未伤害他人,可能会要求追究心理咨询师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

对于来访者有明确自杀、自伤想法和计划,甚至已经有一定自杀、自伤行为的,心理咨询师是否应将该信息透露给来访者家人或监护人。

如果当事人自杀风险非常高,且没有十足的把握当事人不会自杀时,心理咨询师应该迅速通知其家人、监护人或有关部门,同时做好个案记录,保存好证据。在并非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应当告知来访者这属于保密例外,为将危险最小化,心理咨询师可以邀请来访者的家人或监护人进行三方交流,或者请来访者决定怎样以及对谁透露信息。

如心理咨询师判断告知来访者这属于保密例外,需要告知第三方时,可能会造成来访者更快自杀,则可以不告诉来访者,并直接报警和通知来访者家属或监护人。心理咨询师可能为防止出现来访者自杀的情形,要求来访者签订不自杀承诺书,这种初衷是好的,但这种承诺书并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过咨询师愿意选择使用,或许因为这种承诺书具有一定的暗示和激励和承诺作用,来访者会更慎重的作出选择。

第四

对于来访者有明确伤害他人或危害社会安全的意图、计划,心理咨询师应在做好充分评估和合理判断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如果情况紧急,心理咨询师必须打破保密协议,如可以联系到潜在的受害人时,心理咨询师也应立即向潜在的受害人进行预警,以保护有关人员或社会公众的利益。

此时,心理咨询师不必先将自己的打算告知来访者。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咨询师并不应当直接将来访者伤害别人的意图、计划向第三人(紧急情况告知潜在受害人的除外)或社会公众公告。心理咨询师在继续接受来访者咨询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劝说来访者不要采取伤害他人的行为。

第五

对于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主动介绍自己曾经有犯罪行为且还处于追诉期,或接受咨询当时正在有犯罪行为的,心理咨询师有义务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

这要求心理咨询师要比较熟悉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对来访者陈述的可能涉及《刑法》规定的公诉类犯罪行为(自诉犯罪一般不在此限,由受害者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如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咨询师有义务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很多心理咨询师不了解法律规定,或者虽然了解但出于保护来访者隐私的考虑,并不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需要说明的是,来访者仅自己陈述有犯罪行为的,并非一定构成犯罪,犯罪是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公诉并由法院最终审判认定的,审查是十分严格的。个人认为,在目前并未有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一定要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来访者可能涉及犯罪的情形下,心理咨询师至少要对一些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犯罪行为,如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等)案件向公安机关主动报告。尤为注意的是,心理咨询师不得为来访者故意逃避法律责任出谋划策,否则有可能构成包庇罪或与来访者构成共同犯罪,而需承担刑事责任。

第六

对于未成年人来访者在接受心理咨询过程中透露遭到虐待、遗弃、性侵等伤害行为的,咨询师通过合理判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的,应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当然,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的主要是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咨询过程中听到未成年人个人陈述时,也应仔细辨别,审慎对待,可在不透露来访者具体信息的前提下请教同行专家和法律专家,在合理判断后再向公安机关报告。否则心理咨询师极有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被未成年人来访者的父母或监护人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THE END
1.法网迷雾揭秘法律小常识的101个谜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虽然它们可能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小知识,可能就会陷入困境。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并解开其中的一些谜团。 一、基本概念 在我们开始之前,有必要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首先,“法律小常识”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涉及深奥专业知识的问https://www.gntpr.com/ke-pu-huo-dong/79118.html
2.法律常识解锁法律小知识100个问答引领你走向法治新篇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比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劳动关系等。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以下是关于“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的一些精选案例和解析。 1. 合同签订的问题 Q: 我与朋友签了一个租房合同,但后来他又加了一张纸条说要收取额外费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423422.html
3.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D. 行政机关自行决定是否接受检察院或监察委机构介入调查。 答案是 D. 通过这些真实案例,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记住这些关于“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的关键概念。此外,还有一系列多样的练习题和模拟测试等待你挑战,为你的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https://www.l9l01mz0mt.cn/xing-ye-dong-tai/397482.html
4.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解密法律智囊团百问百答的法学宝典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这本书就是为此而生的,它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解答了很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疑惑。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这是一本针对普通公众编写的法律指南,它涵盖了从劳动法到民事责任、刑事诉讼等多个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17125.html
5.小事大法100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它像一位守护者,在我们不知觉中保护着我们的权益。然而,这些法律条款往往是复杂而深奥的,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法律,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百个关于法律小常识的问题和答案,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隐藏的知识点吧。 https://www.yebtzbalg.cn/xue-shu-bao-gao/381131.html
6.分享法律案例.pptx分享法律案例汇报人:xxx20xx-03-21案例一:合同纠纷案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案案例三:刑事辩护实例分享案例四:劳动法争议解决实例案例五:环境保护法律实践探讨案例六: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享目录CONTENT案例一:合同纠纷案01原告(A公司)与被告(B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提供一批货物。合同履行过程中,B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3893584.html
7.法律小知识普及案例(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法律小知识普及案例(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为了更好地约束公民行为,同时推动依法治国的方针,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公民对一些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很多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也是由此引发的。 下面就依据一些真实案例,来给大家普及一些法律知识。https://www.77cxw.com/fl/74396.html
8.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9.宪法宣传月用四个案例读懂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3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今天,瑾楠律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TE2ODAxMw==&mid=2247531362&idx=3&sn=116350b7a6713c55b8ed37ffd57342c8&chksm=97c2d380a0b55a960c45f56ec4e630712da95b5aabe609e47ce427a29aef0cca0980f86ef597&scene=27
10.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共5篇)内容提示: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共 5 篇) 第一篇: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 经济法案例分析(附答案) 一、北京卢沟桥酒厂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案。1995 年, 北京卢沟桥酒厂生产的“古德牌”、“卢沟桥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称与北京市牛栏山酒厂所生产的“华灯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称相同, 包装https://www.doc88.com/p-77343877124893.html
11.广州仲裁委员会本文将通过《解答》出台后,援引相关条款成功免除被挂靠人连带责任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参考结论,希望为被挂靠人在处理同类案件时提供一些实战参考。 一、被挂靠人对挂靠人的外债务承担 连带责任的常见情形及法律规定 (一)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必须具https://www.gzac.org/pljd/2111
12.李涛李丹萍著检察官专业普法法律常识读本真实案例解答百姓2.生活、工作法律常识全覆盖。套书内容涵盖职场工作、买房租房、结婚生子、儿女教育、生活消费、旅游出行、刑事犯罪各个方面。3.真实案例解答百姓身边问题。套书中的案例均改编自检察官一线办案接触的真实案例,让检察官用丰富的法律经验,专业的法律知识,为您解答生活、工作中的法律疑惑。 【作者】 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1237902621-9876-1.html?main_pid=0&product_medium=0
13.法制经典案例教案(20篇素材参考)5、布置作业:同学们以周记的形式,谈谈学习法律常识体会。 法制经典案例教案篇2 主题:用法律保护自己 时间:x 地点:x 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过程: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5394.html
14.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 (1)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2)掌握互联网资料查询、调研及撰写调研报告的方法。 (3)掌握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及营销策划的方法。 https://www.hnwmxy.com/jiaoxuekeyan/jiaoxuebiaozhunfabu/rencaipeiyangfangan/2019_r/2020/0703/6462.html
15.名师解析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四)6篇(全文)2、除了在答题时可以像简析题那样罗列要点、逐次作答,在要点列出之前一般要有一段对所提问题进行简要回应和引出后面要点的话。比如可以很直接地指出所提问题系涉及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价值衡量,或者先指出甲、乙以及丙之间的法律关系,或指出甲、乙以及丙分别构成刑法上的那些罪名等等,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yp523gg.html
16.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特点及备考策略公务员考试网(二)法律常识案例受宠 法律知识因其在公务员实务中所具的普遍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各地省考常识判断的重点,而其中以案例为背景来考查的模式更是颇受青睐。案例考查模式的盛行反映出公务员考试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升,简单的书本理论知识已经不够用了。 https://www.huatu.com/2012/0727/340035.html
17.关于物业相关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关于物业相关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一、调研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强,城镇人口不断的增长,城市居民有了新的角色“业主”,但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从未间断过,而近几年更加严峻,物业纠纷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一方为高度组织化的小集体,另一方为组织机构较弱的散沙似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18/11/id/3560718.shtml
18.公务员法律常识备考方法必备知识1、必备知识点:公务员法律常识的必备知识点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考生需要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理解其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案例分析:公务员法律常识考试中常常出现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具体案例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案例和https://www.crxlts.com/news_5534155.html
19.法律经典小案例及法律常识大全(36页)法律经典小案例及法律常识大全.doc,1、咨询王女士问:我和丈夫去年离婚了,离婚时约定房子归男方,所欠的债务由男方承担,现如今,有债主把我和我前夫起诉到了人民法院,我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解答:你和你前夫离婚时债务承担的约定,是你们双方自己做出的,不能对抗第三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718/7162201120003145.shtm